摘要:中西方文化不同,思維模式也存在較大差異,從而影響了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由于英語和漢語的這種思維模式和表達方式的差異,致使二語習得者在寫作過程中總是試圖把漢語的語言規則套用在英語表達上,結果句式錯誤的出現造成了我們所說的中式英語。此篇文章對英漢語言的句式作了簡單的對比分析,希望能對中國學生的英語寫作和英語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英漢對比;語言句式;寫作教學
按語言的類型分類法來劃分,漢語屬于分析語類型,其詞沒有任何語法范疇的形態變化。因此,句子的意義由詞序和虛詞來決定,現代漢語句子中詞的順序為: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在它修飾的名詞前;狀語在它修飾的動詞或形容詞前;補語在它補充說明的動詞或形容詞的后面。英語句子的句法關系通過動詞的詞尾變化來表達句子的意義。由于語言的使用和表達受思維活動方式和觀念原則的限制,因此,每一種語言都有不同于其它語言的句子構造形式。英語語言注重形合,一般情況下使用顯性的手段來表達句子之間的聯系,即通過語法和連接詞來銜接句子。英語句子一般都有主語,以動詞或動詞短語為中心進行展開,句式變化多樣但是主次分明,結構清晰。漢語語言注重意合,強調句子的主題而不強調主語,因此漢語句子中前置詞不一定就是句子的主語。漢語語言主張以語意來表達句子之間的關系,句子之間的連接往往靠內容層次來銜接,或靠前后意思的照應。在很多語意清楚的情況下往往省略了句子的主語。由于以漢語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不了解英漢兩種語言在句子構造上的區別,所以當他們在寫英語句子遇到困難時,就會不由自主的使用母語的句法規則來進行句子構造和語言組織,簡單的按照漢語的結構組織英語的句子,結果使很多句子缺少主語,主謂不搭配或是明顯的“中式英語”。以下就從語序,時間表達,關聯詞使用等眾多層面對英漢語言的句式結構進行了簡單的對比分析。
一、語序上的干擾
英語和漢語的主要語序為主語——謂語——賓語(SVO)。漢語語序很靈活,但不能倒裝,而英語卻有這樣的倒裝句子。例如:
* Never in all my life I have heard such nonsense!
Never in all my life have I heard such nonsense!
當第一人稱出現在并列主語中時,漢語通常放在前面;而在英語中“ I”總是放在最后。例如:
*I and my sister went to the park that day.
My sister and I went to the park that day.
二、時間表達的干擾
漢語的時間意義往往通過表示時間的副詞“曾經”,“正在”,“將要”作狀語或利用虛詞“了”,“著”,“過”等作補語表達出來。而英語的時間意義主要體現在動詞的時和體上。中國學生往往忽略了不同的時和不同的體等英語動詞的各種形式,生搬母語規則,產生了時間意義表達上的干擾。例如:We go there with her last week.
三、關聯詞使用的干擾
漢語中常有一些固定連詞搭配,如“因為……所以”,“雖然……但是”等。英語則不存在這種連詞并用的情況。在英語中只需用一個詞就可以完整地表達漢語的連詞搭配。所以中國的第二語言學習者在用英語進行寫作時常會犯這樣錯誤:Because it was raining, so I had to stay at home. 再如: Although he was ill, but he finished the task from his boss on time. 這顯然是受到漢語的影響。因為漢語中:因為……所以……相當于英語中的because 或 so ;盡管……但是……等同于英語中的although或but。
四、 人稱和數方面的干擾
英語人稱有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等,而且英語在單數的情況下,后面的謂語動詞要有時態,數的配合。由于漢語部分無任何影響,所以中國學生常在英語中的謂語動詞的人稱和數方面常犯錯誤的表達。例如:He go to school. 就是不符合英語習慣的句子,因為學習者受到了漢語的影響,沒有注意到:當英語的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謂語動詞不能用原形,此句應改為:He goes to school 或 He went to school。
五、英漢語句省略現象的差異
漢學家王力先生曾說過:“西洋語法是硬的,沒有彈性;中國語法是軟的,富有彈性。所以中國語法以達意為主。”因此,漢語句子意連形不連;英語句子則以形連表意連。王力先生還認為:“西洋的語法通則是需求每一個句子有一個主語的,沒有主語就是例外,就是省略。”例如:“Please finish your task carefully! ”被認為是主語第二人稱省略了。中國的語法通則是,凡主語顯然可知的,以不用為常,故沒有主語卻是常例,不是省略。漢語的省略只求達意,而不考慮語法甚至也不考慮邏輯。如:“蘋果(你)吃不吃?”這句話。這里的主語“你”在我們看來要不要皆可,并不影響聽話人的理解,而蘋果是句子的主題,其余部分為述題。這里有個例子可以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中國學生在習慣了漢語思維模式之后,在進行英語寫作時,還是難免出現這類現象的錯誤。如下面的句子是典型的漢語影響所致:In the world, I love the best and loves me the best is my mother. 是無主語句。再如:Now is ten o'clock. 就是對漢語的直譯,沒有主語;而英語中則應是 It is ten o'clock now.
六、使用復合句的干擾
復合句包括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作為單句的復合成分,以一定的邏輯關系組合在一起。漢英從句的差異主要在于關系連詞和句子重心。漢語重在意合,其復合句對體現邏輯關系的連詞要求并不嚴格,短句常可羅列,遵循前因后果,順敘較多。英語的從句完全構建在連詞之上,在邏輯上更為嚴謹,常為主句加從句的前重心結構。
下面是我們在學生的作文中選出具有普遍性的一些句子,是典型的用中文思維、英語形式的句子。他們的語句很多時候不是靠連接詞作為紐帶直接顯示,而是用中文思維習慣,連接手段,是隱性的,是要靠讀者自己推理得出(楊素娟,2005)。這樣的現象在英語作文中卻是不可忍受的:
I am an indepen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