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著眼于培養對外漢語教師的雙文化意識,提出以下幾點措施:對外漢語教師應該掌握一定的雙文化意識,培養換位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注意文化多元性、平等對話和求同存異,克服文化模式化,并在教學中注重語言、文化的教學。
關鍵詞:雙文化;自覺;換位;多元
“雙文化”是指在外語教學中,外語教師在了解、掌握本族語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通曉目的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雙文化”意識是指:在外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雙文化”水平,研究并透徹理解中西文化差異,使外語教學成為“雙語言”和“雙文化”教學的綜合過程。外語教師“雙文化”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外語教學的實效。而對于漢語國際教師來說,“雙文化意識”,指的是對外漢語教師不僅對漢語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同時對于學生的母語文化也有相當深入的了解,對于兩種文化的異同及其在語言中的反映非常敏感,能自覺地將文化比較用于對外漢語教學。舉例來說,當教師聽到日本學生說“我要像龜一樣堅持下去”,阿富汗學生描寫美麗的姑娘“眼睛像鷹一樣”,美國學生稱贊“老師跑得像狗一樣快”,英國女學生介紹家庭成員時說“我家有媽媽、爸爸、哥哥、我和狗”的時候,他既不吃驚也不生氣,他知道這都是學生固有文化因素的顯現。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的理解與語言的理解是相輔相成的,文化的理解越清晰對語言的理解就越深刻,語言的理解越準確對文化的理解就越透徹。因此,對外漢語教學本身就要求教師具備雙文化的意識和自覺。比如說,對于最簡單的“不謝”、“不客氣”,中國人看來理所當然,外國學生卻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他們可能問,“難道中國人不領情,不接受別人的謝意嗎?”因此,對“不客氣”中的“客氣”也需要作進一步的解釋,對外漢語教師要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并且始終自覺地將其作為一個文化現象來對待,以免造成交際受阻。對此,對外漢語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提高自身的雙文化意識。
首先,掌握一定的雙文化知識。對漢語國際教師來說,應該掌握一定的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知識。在了解中華文化的同時,做到以科學的標準去把握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之間的關系;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外籍學生所在國的社會情況有所了解,而且越廣泛越深入越好,至少應該掌握一些普遍性的世界知識,比如基督教國家與穆斯林國家的一般差異,東方民族與西方民族的一般差異等,這些知識,對成功進行語言教學是非常有利的。在這一基礎上,對外漢語教師還應該對學生母語文化和漢語言文化的特點、二者之間的差異及可能產生的沖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其次,培養換位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樹立端正的態度。對外漢語教師不僅要認識到自己具有文化屬性,也要基于同樣的認識去探尋其他文化的突出特征。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所以要避免不同文化之間的誤解,并去認真探究彼此間的文化差異,樂于接受和正確對待文化差異,這是雙文化意識的主要內容,也是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前提條件。對于外國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不同認識,甚至一些過激的言語、錯誤的看法,對外漢語教師可以做一些解釋,并允許爭論和保留看法,不應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非要他們對我國的歷史、文明表示認同和贊美;還應當避免在評論他國歷史文化及政治時事時使用過激言辭,重在實事求是,vi在教學中充分尊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充分理解在部分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甚至還可以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加入一些反映不同國家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內容,以此來啟發和引導學生在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學會包容和兼顧其他民族的文化傳統,最終承認自己已身處于一個多元文化下的學習環境。
再次,對外漢語教師應始終注意多元共生、平等對話和求同存異,教師在漢文化的傳播及跨文化交際中,既要避免漢文化優越論,也要防止發達國家尤其是英語國家文化優越感的膨脹。要幫助學生明白,這是個多元共生的世界,我們誰也不能以本國、本民族的文化標準去衡量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viii要堅持不同文化之間的平等對話,克服文化偏見,對待與自己不同的文化,不能持一種出于固有成見而來的不公平的、帶偏見甚至是頑固不化的歧視態度。教師還要克服文化模式化,萬不可以固有的成見和先入為主的態度,事先設計好一種模式,將其硬套在其他文化頭上,采用過于簡化、過于概括、甚至加以夸大的手法將其他文化進行分類,將別的文化的一切現象都強行塞進自己設計的模式之中,將每種文化內的所有人看成是毫無差別、用一個模子鑄就的同一形象,如用西方文化套在每一個西方人身上等,如此會導致交際和教學受阻。
在教學過程中,對外漢語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中“就語言教學語言”的模式,把漢語文化中的文化背景知識融入到具體的語言教學過程之中,使漢語教學深入到語言符號的使用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材的使用上多選取那些涉及漢語文化以及學生所在國家文化對比的“真實性材料”。充分利用電影、電視等手段豐富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了解,要給學生多創造與有中國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接觸的機會。
綜上所述,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雙文化意識對漢語國際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外漢語教師應該熟練掌握雙語、具備雙文化對比的理論修養并形成對中外文化差異的自覺性,克服“文化冰山”對認知造成的困難,不僅要善于發現浮在“文化冰山”水面上的語言、生活方式、行為舉止和交際方式等表面現象,還要善于發現隱藏在水面以下的交際規則、思維方式、交際動機與態度,以及價值觀念等。xi在此基礎上,對各種文化持有寬容理解的精神,這是對漢語國際教師的最基本要求。
注:本文是在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阮桂君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在此特對阮老師表示深厚謝意。本文中的部分內容在未公開發表之前曾為阮桂君老師的《跨文化交際》(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114-118)一書中所載。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文學院對外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