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南的社會資本理論為透視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視角。本文首先梳理了社會資本概念,重點論述了林南的觀點。研究了社會資本與大學生就業的關系,并對大學生應如何利用和拓展就業社會資本提出了舉措。同時也關注了社會資本的消極影響。以期大學生能更加合理的對待和利用社會資本,實現其順利就業的社會目標。
關鍵詞:社會資本;大學生就業;利用和拓展
一、社會資本概念的梳理
社會資本的概念興起于社會學領域,自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眾多社會學家先后對其進行了詳細研究,使社會資本理論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前沿和焦點問題,引發了廣泛的爭論與探討。社會資本理論的“開門鼻祖” 布雷迪厄將社會資本視為一種由社會網絡或群體的成員所擁有的資本形式。科爾曼從功能角度來看待社會資本,認為社會資本是生產性的,使得有些目的有可能實現,而沒有它則不可能實現。普特南則發展了前兩者的觀點,從宏觀的組織結構角度對社會資本進行了界定。他認為社會資本指的是社會組織的特征,例如信任、網絡和規范,它們能夠通過推動協調的行動來提高社會效率。
林南的觀點更具有突破性和代表性。他認為社會資本是在目的性行動中被獲取的或被動員的嵌入在社會結構中的資源他構建了社會資本模型,提出了其理論假設和理論命題,揭示了社會資本在宏觀結構,中觀互動和微觀行動層面上的運動形式和變化機制,開拓了理論視野, 豐富了理論內涵。
二、林南的社會資本理論與大學生就業的關系
自1999年以來的高校擴招,使得高校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進而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嚴峻,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運用林南的社會資本理論來分析大學生就業問題,具有現實合理性,能夠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在林南看來,社會資本是存在于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中的資源,人必須通過與他人交往的能動性的行動才可以獲得社會資本。他還修正并擴展了格拉諾維特的“弱關系”理論。認為通過“橋梁”,一個群體中的成員可以獲悉另一群體的信息。“弱關系”有助于獲取不同資源,例如可以利用親戚的地位或社會網絡來為自己取得一份滿意的工作。中國是個儒家思想底蘊深厚的國家,自古就有重視人際關系的獨特傳統。社會關系網絡總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人們的求職過程中發揮作用。當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勞動力市場制度,大學畢業生自由流動和自主擇業存在著障礙,統一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尚未形成。作為一種非正式的資源配置方式,社會網絡資源在個體求職過程中往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用人單位與大學生之間建立直接或間接的社會聯系,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現象,幫助大學生獲取更多的就業機會,降低就業成本。
三、開發和拓展大學生就業社會成本的舉措
1. 重視積累大學生的自身就業社會資本。
(1)提高大學生的人力資本存量。在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本過程中,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是最終的決定因素。大學生要有意識的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水平,以及組織協調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增加人力資本量。
(2)投資大學生自身的社會資本。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應制定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方向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多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類活動,如加入學生會、社團組織,參加勤工儉學、三下鄉等實踐活動,接觸和認識更多的師生和朋友,擴大自己的關系網絡平臺。注重與親戚,朋友,老師,同學,老鄉等的經驗交流,應主動收集就業信息,綜合考慮自己的愛好與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
2. 依托高校為大學生積累就業社會成本。
高校擁有龐大的網絡資源,通過就業指導中心,高校要與企業加強溝通與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及時,真實的就業信息。及時調整課程設計,改進和完善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了解企業所需人才,實現按需培養學生。同時,高校教師更應有為學生積累就業社會資本的意識,勤與已就業的畢業生聯系,并多帶領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拓展其社會資本。
3.政府應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政府部門向來關心就業問題,大學生就業更是宏觀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政府職能的重要標準。政府部門應轉變社會上的“拉關系”“走后門”等不良風氣,健全法律約束制度、發揮強化輿論道德的導向作用,在全社會形成健康、文明的價值取向與道德風尚。制定利于高校提高質量的政策,幫助培養高質量人才,造福全社會,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四、結語
在肯定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的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應看到其局限性。社會網絡是在不完善的勞動力市場中確立的,一旦勞動力市場制度得到確立,這種 “特殊主義”規則的非正式制度所起作用是有局限的,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無法繼續保持。因此,大學生要放平心態,不應把依靠社會資本看成是自己就業的唯一途徑,而應努力去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詹姆斯·科爾曼:《社會理論的結構》[M].鄧方譯,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2]Granovetter, Mark: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78:1360-1380.
[3]林南.社會資本—關于社會結構與行動的理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劉少杰.以行動與結構互動為基礎的社會資本研究—評林南社會資本理論的方法原則和理論視野[J].國外社會科學,2004(2).
(作者簡介:王富昕(1987-),山東東營人,華中師范大學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從事為公共政策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