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領導力就像一面旗幟,插到哪里,哪里就有人氣,就有精神,就有力量。銀行家法寶系列文章共分三篇,作者從優秀品質、戰略素養、駕馭能力三個角度,來闡述銀行家擁有的法寶,以使命為導向,將領導力的十二個方面匯聚成一張領導力導圖,打造出十二項與眾不同的特質。上一期介紹了領導者要不斷修煉的四項品質:超越自我的自制力、超越情感的親和力、超越常人的學習力、超越常規的創造力,本期著重介紹領導者需要獨具的四項戰略素養,使其不斷變得優秀,變得卓越,能夠擔當歷史使命。
第一素養:獨具敏銳的洞察力
洞察力包括如何看人、看事、看組織、看歷史、看形勢、看世界等,是對一切已經發生的事物的觀察。觀察人,包括人格、性格、態度、狀態、內心世界、內在潛質,等等;觀察事,包括事物發生的原因、發展的現狀以及與其他事物的聯系等;觀察組織,包括理性的組織(組織職能)、人性的組織(組織中的主要人物)、慣性的組織(組織中的鄉規民俗)、正式組織(有形的)、非正式組織(無形的)等;觀察歷史,包括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變遷等;觀察形勢,包括形勢發展態勢、有利影響、不利影響等;觀察世界,包括世界格局、世界進步、世界發展、世界變遷等。洞察力就是原原本本接收外部信息,真實感知客觀世界的能力。領導者獨具敏銳的洞察力,就是領導者根據自己的使命職責,運用獨特的視角、獨特的觸覺、獨特的感覺去感知世界,做出有利于正確決策的判斷。獨具敏銳體現在:一是看得見小的。對于不易發現、一般人不關注的事,領導者能發現。二是看得清模糊的。對若隱若現、態勢不明朗的事,領導者能看得清楚。三是看得到關鍵。什么事是關鍵部位,什么是關鍵環節,領導者能夠把握得準確,如蛇之七寸。四是看得透本質。通過細節,通過表象,通過事物間的聯系,領導者能夠看透事物的本質。
領導者為什么要有敏銳獨特的洞察力?一是由領導者所處位置的重要性所決定。領導者對一個組織
中的人和事有重要的決定權,所以領導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準確判斷。二是由領導者面對情況的復雜性所決定。由于領導者對人和事有重要決定權,而人為了獲得利益最大化,經常會制造一些假象來蒙蔽領導者,所以,領導者必須擦亮眼睛。三是由領導者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緊迫性所決定。領導者的重要職責就是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發現問題,只有發現問題、識別風險,才能解決問題,控制風險。
增強洞察力八看法則:
1.立體地看(前后、左右、上下、里外,全面觀察,不留死角,防止盲人摸象);
2.全面地看(遠看、近看、粗看、細看、放大看、縮小看,避免局部片面,防止一葉障目);
3.動態地看(善于看事物發展的過程,避免靜止,防止刻舟求劍);
4.客觀地看(注重客觀事實,避免主觀想象,防止疑人偷斧);
5.歷史地看(歷史與現實聯系,過去與現在聯系,避免一錘定音,防止以偏概全);
6.辯證地看(既看成績,又看問題,既看優點,又看不足,避免絕對化,防止片面論);
7.連續地看(縱覽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空間場合,防止割裂歷史,避免斷章取義);
8.聯系地看(從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看問題,避免孤立,防止就是論事)。
領導者不一定要視力最好,但一定要視角最獨特。
第二素養:獨具前瞻的謀劃力
謀是動的基礎,俗話說“謀定而后動”。古代軍事家孫子對謀劃有獨到見解,《孫子兵法》第一章始計篇和第三章謀攻篇,說的都是打仗要用計和謀。孫子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意思是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謀劃,如果結論是我方占據的有利條件多,得勝的把握就大一些;如果結論是我方占據的有利條件少,得勝的把握就小一些。如果在戰前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較,或分析、比較的結論是我方勝利的把握小,那在實戰中就不可能獲勝。僅根據廟算的結果,不用實戰,勝負就顯而易見了。孫子提倡軍事上的精心謀劃,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認為“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