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交易稅的由來
關于征收金融交易稅的議題由來已久。金融交易稅(FTT)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694年,英國政府對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征收的印花稅;1936年“大蕭條”過后,凱恩斯主張對金融交易征收一定比例的稅,以抑制肆意的投機行為;1972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剛剛解體,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詹姆斯·托賓提出,對全球現貨外匯交易征收一定比例的稅,即著名的“托賓稅”,目的是規避匯率劇烈波動,懲罰短期頻繁的投機性外匯交易。但因當時技術層面的不可行以及各國政府避免過度干預市場,“托賓稅”并未在全球范圍內統一課征。
伴隨著全球浮動匯率體系的建立,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的施行,各國金融自由化的日益深化以及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資本的大規??缇沉鲃印⒔鹑跈C構經營的高杠桿性及其衍生產品的復雜性,成為全球經濟金融秩序混亂的重要誘因。20世紀90年代起,全球范圍內先后爆發了墨西哥經濟危機(1994年)、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俄羅斯金融危機(1998年)、阿根廷銀行業危機(2001年)及美國次貸危機(2007年)等。危機的爆發及其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充分暴露了金融監管體系的缺陷及專業金融機構投機行為的泛濫。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學家和各國政府開始重新檢視征收“托賓稅”的意義,并為其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保羅·本德·斯潘于1995年提出雙重稅率結構的設想,并在2004年被比利時聯邦議會采納,即正常金融交易適用低稅率,一旦投機活躍便啟動附加稅。2001年,時任古巴領導人的菲德爾·卡斯特羅建議征收“托賓稅”,并將稅收交由聯合國統一管理運用。2009年,美國俄勒岡州議員彼得·安東尼·德法茲奧提出對股票及衍生品交易征收0.02%~0.25%的稅,用于減少財政赤字以及增加就業。該稅種僅針對投機者,會將一般投資者、養老基金、健康儲蓄賬戶繳納的稅返還。次貸危機后,將推行國際金融改革、重建國際金融秩序作為共同目標的“二十國集團”,曾特別委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在全球范圍內征收金融交易稅以抑制金融投機行為,進行可行性研究,但該提議最終并未贏得“二十國集團”所有成員的支持。作為金融交易稅最重要的推動者和支持者,法德兩國曾多次在歐盟內部提出征收“歐盟金融交易稅”的議案,即在2014年前、27個歐盟成員國間,實現金融交易稅的征收。歐盟各成員國對該稅種的征收同樣存在較大爭議。
法國的率先實踐
2012年8月1日,法國成為歐盟第一個引入金融交易稅的國家。2009年至今,債務危機的陰霾一直籠罩著歐洲,巨額的財政赤字、黯淡的經濟前景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長期困擾著歐洲各國。歐盟中經濟狀況稍好的國家,如德國、法國,一直在尋找引領歐盟走出危機的方法。2010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共同號召“二十國集團”成員達成征收金融交易稅的共識,并推動歐盟成為征收金融交易稅的先行者,目的是建立“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場秩序,限制短期投機資本的大規模流動,規避市場劇烈震蕩,防御金融風險以及增加財政收入。但因“二十國集團”成員、歐盟成員對統一征收金融交易稅分歧較大,德法兩國的建議并未獲得有效支持。2011年,法國出任“二十國集團”和“八國集團”的輪值主席國,其引領經濟與金融改革的決心更加堅定。2012年1月29日,時任法國總統薩科奇宣布了一攬子經濟改革措施,其中便包括對所有涉及法國最大公司的股票交易征收0.1%的交易稅。2012年5月,薩科齊競選連任失敗,但其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并沒有因此擱淺。2012年7月19日,法國參眾議院最終通過了2012年《財政法案修正案》,涉及財產稅、增值稅等一系列稅收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對股票等交易開征0.01%~0.2%的金融交易稅。
制度安排
法國此次開征的金融交易稅主要針對股票交易、高頻交易及金融衍生品交易。在股票交易方面,交易稅率確定為0.2%,比此前宣布的0.1%提高了1倍,征收對象為市值超過10億歐元(約合12.3億美元)、總部設在法國境內的上市公司股份的買方交易者。符合征收條件的大公司有100余家,包括法國電力集團、法國電信、法國布依格集團等。做市商、結算公司等在其合規的經營范疇內可享受該稅種的豁免權。在高頻交易方面,交易稅率為0.01%,對象為在1天之內撤銷或修改次數超過一定門檻的交易,征收范圍為所有在法國有交易活動的公司。僅做市商在其合規的經營范疇內可享受該稅種的豁免權。在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交易稅率為0.01%,對象為基于主權債務的信用違約互換交易。以長期持有和對沖風險為目的的投資者不需要繳稅。粗略估計,此次金融交易稅的征收將會給法國帶來16億歐元(約合19.7億美元)的收入。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稱,該筆收入將用來支持艾滋病研究以及填補財政赤字。
各方評價
對征收金融交易稅,存在支持、中立和反對三方觀點,具體如表1所示。
市場反應
無論經濟學家、各國政府在征收金融交易稅這一問題上存在多大的意見分歧和爭議,市場永遠最能真實反映參與者心理。如圖1所示,在三個重要的時間窗口,2012年1月29日(時任法國總統的薩科齊宣布將單方面征收金融交易稅)、2012年7月19日(《財政法案修正案》獲準通過,金融交易稅將于隨后8月1日正式征收)、2012年8月1日(金融交易稅正式征收),法國巴黎指數(CAC)連續10個交易日日均漲幅分別為0.28%、0.11%和0.79%;與此同時,股票交易量也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如圖2所示)。以上數據顯示,法國單方推出金融交易稅并未引來金融市場的“軒然大波”,交易者對于征收金融交易稅反應平靜。
法國政府似乎早已預計到了這一結果。法國此次金融交易稅的稅率為0.01%~0.2%。以股票交易為例,在交易層面,稅率為0.2%,無其他稅負;而英國有0.5%的印花稅。資本和交易者不太可能由法國轉移至英國。法國此次毅然單方面開征金融交易稅,主要目的是為表明其決心,同時以實際行動敦促歐盟加快推行這一稅種的步伐。
金融交易稅是“雙刃劍”
法國此番單方面開征金融交易稅成為推動各國政府和經濟學家,重新認真審視該稅種價值和意義的一個重要契機。
金融交易稅是抑制短期投機行為的重要工具。以法國為代表的支持征收金融交易稅的國家,都將抑制投機交易作為施行該稅種的一個最重要目的。交易稅的廣泛征收,特別是對現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的“一視同仁”,可對金融市場的負外部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背后的邏輯在于:短期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對交易成本非常敏感。如果交易成本降低,甚至消除,就會導致短期證券及衍生品頻繁交易。歐盟曾做過統計:1995年至2007年間,金融交易成本出現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金融交易額從全球GDP的25倍迅速上升至70倍,而這些金融交易主要集中在衍生品市場,源于衍生品市場的交易成本遠低于現貨市場。絕大多數的短期交易屬于基于技術分析、具有投機性質的噪聲交易,這些交易會加劇市場的波動,催生資產泡沫;如果交易成本提高,如征收金融交易稅,則會抑制短期交易,降低市場的波動性,糾正資產的錯誤定價。更進一步,雖然短期交易可以增加市場的活躍程度,為市場注入流動性,但在市場流動性充足的條件下,短期交易變成了一個零和游戲,并不能為經濟整體帶來新的價值,甚至可以認為是資源的浪費。
金融交易稅是政府實現資本管制的政策性手段。IMF于2011年4月發布報告稱,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新興市場經濟面臨大規模國際資本流入壓力,有關國家應根據各自國情,選擇不同應對措施。這是一直以來支持資本自由化的IMF,首次正式表態支持有條件的資本管制。美國次貸危機及歐債危機爆發以來,發達經濟體施行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逐利的資本以“熱錢”形式流入新興經濟體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如果缺乏有效的資本管制措施,資本流出國將面臨著經濟停滯、失業高企等局面,資本流入國將承受通貨膨脹、升值、外匯儲備超過合理水平的壓力;而一旦“熱錢”獲利回流,原資本流入國便有可能面臨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匯率急劇波動,甚至經濟崩潰的風險。交易稅的征收會增加資本成本,可以對國際投機行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避免資本的大規模流動。而且,面對資本沖擊,新興經濟體還可以通過調整稅率、調整征收范圍、調整政策實施窗口來實現靈活控制資本流動的目的。
金融交易稅是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的潛在來源。理論上,一國政府開征金融交易稅,在交易量維持原始水平或交易量萎縮幅度足以通過交易稅率得到有效彌補的前提下,政府的財政收入會有一定幅度
的增加,并可用于彌補財政赤字或作為專用基金用于危機救助、社會福利。法國政府預估,其在征收金融交易稅后將會每年增加16億歐元的財政收入,該收入將部分用來支持艾滋病研究。但在該稅種并未實現全球統一課征的大背景下,其對政府財政收入的貢獻度取決于交易稅率和征收范圍,更有可能與征收初衷背道而馳。如圖3所示,如果金融交易稅率設定過高或征收范圍過于寬泛,會令交易量迅速萎縮,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度將會將減弱;如果稅率設定過低或征收范圍過于狹窄,即使不會對交易量產生消極影響,但金融交易稅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也將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普通的投資者在一定稅率水平下,對稅率是不敏感的,這些投資者所繳納的金融交易稅成為財政收入最穩定的來源,但這與征收金融交易稅最本質的初衷,即抑制投機行為,本末倒置。交易量大且頻繁的專業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對稅率和征收范圍非常敏感,且有能力轉移至沒有征收金融交易稅的國家或地區進行交易,則金融交易稅就成為了這些投資者主動選擇而非被動接受的結果。
對我國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稅的啟示
股票交易印花稅屬于廣義上的“托賓稅”。我國于1990年開征該稅種,實行股票買賣雙方雙向征收,稅率為0.6%;1991年,為刺激低迷的股市,稅率降至0.3%;1997年,重新提高至0.5%;1998年,再次調低至0.4%;2001年,進一步降低至0.2%;2005年,又降至0.1%;2007年,由0.1%上調至0.3%;2008年,再次降至0.1%,并實行股票賣方單邊征收。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印花稅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由高稅率調整為低稅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是“好”事。但從宏觀層面出發,印花稅率調整次數過多,調整幅度過大,無疑體現出政策制定的隨意性。
正如上文所分析,作為“托賓稅”的一種,印花稅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抑制短期投機,而并非是用來活躍或打壓股市的“遙控器”。
股票市場的“?!薄ⅰ靶堋备w現的是投資者對未來經濟走勢的預期和研判。一旦股市低迷,政府“唯恐”非理性投資者抱怨,便通過降低印花稅率這一“利好消息”刺激股市;一旦股市上漲,政府“唯恐”投資過熱,便通過調高印花稅率這一“利空消息”打壓股市。通過調控印花稅來調控股市是違背市場運行規律的,也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牛市或熊市的運行軌跡。
科學的應用印花稅這一政策工具,應做好:明確印花稅的目的,即以抑制短期投機為主,以充實財政收入為輔;對不同性質的交易實行差別化稅率制度,對長期持有的交易行為實行低稅率制,對高頻交易實行高稅率制;在特殊時期,對境外流入資本征收附加稅;科學測算稅率水平,保持稅收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ㄗ髡邌挝唬褐袊裆y行金融市場部 中國工商銀行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