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宏觀政策的新變化對城商行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挑戰,加快結構調整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城商行應綜合考慮當前與未來經營環境以及自身條件的變化,在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客戶結構和收入結構基礎上,實現規模與效益、速度與質量的協調,流動性、安全性與效益性的統一。
政策邏輯下的城商行發展
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作為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城商行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全國城商行總資產10.33萬億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8.7%,存款余額7.3萬億元,貸款余額4.59萬億元。主要監管指標持續良好。比較一季度的數據可以發現,城商行繼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趨勢,總資產同比增長28.3%,比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分別高出13.5%和6.2%。作為商業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商行對形成金融業的多元化競爭主體,有效配置金融資源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城商行作為中國金融業“增量”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從其產生的那一刻起,每一步都與政策的轉換邏輯息息相關。由于增量改革的順利進行必須以政策轉換為前提,政策轉換即降低“準入”限制為城商行帶來了發展空間,而增量改革的路徑也在一定時間內為城商行贏得了政策上的相對平等。但是,隨著城商行的發展壯大,金融業的內外部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宏觀政策作為一個重要變量,對城商行乃至整個銀行業的結構、行為和績效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由于宏觀政策調整的實質是資源配置在部門、地區和經濟成分間的優化,而商業銀行不僅是分配金融資源的重要力量,還是宏觀經濟政策傳導機制中的決定性環節,因此,每一次宏觀政策的變動,必然給城商行以及整個銀行業帶來沖擊。
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回落,一季度8.1%,低于歷史同期,二季度據預測將低于8%。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引起社會各界對宏觀政策走向的高度關注。5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次會議意味著新一輪刺激的開始,具體手段包括:“著力擴大內需,完善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重點推進節能環保、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新一輪促銷費有望從供需兩端“雙管齊下”。投資繼續加碼是穩增長的重要措施,“明確推進‘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