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課題,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孩子是未來的主人,加強對他們的環保教育,意義重大,它將直接關系到我們的現在和未來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幼兒園是幼兒環保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應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特有的環境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一、誤區
因為環保教育如此重要,所以應將環保教育的內容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兒形成環保意識、體驗環保勞動的快樂。在以前,由于幼兒園及教師本身缺乏對環保教育的深入認識,沒有理解到它的迫切性,且忽視了幼兒在這方面的接受、理解能力,從而造成了一些思想認識、教育方法上的誤區。
1.灌輸空洞的理論知識。
幼兒年紀小,邏輯思維發展不全面,因此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切忌講深奧、空洞的理論知識。有一件事給我印象頗深:當一位老師在上“有趣的聲音”的時候,向幼兒闡述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靠震動產生的”等一系列的理論知識,等老師講述完后,下面的幼兒滿臉的疑惑和不解,不能很好地消化知識。
2.忽視周圍教育系統。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幼兒生活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系統,可是往往教師會無視這個教育系統。比如:自然角,讓幼兒來照顧植物、觀察植物。有時候教師會禁止幼兒去碰自然角的植物,怕她們弄壞。幼兒教育大多數都在教室中,而不是親近自然,多去實踐。在實踐中發現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發現對幼兒有用的知識,使幼兒自主地吸收所學知識,而不是一貫地讓教師去說。
3.不重視幼環保習慣。
陳鶴琴先生曾說:人類動作十分之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兒在小時候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因此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教師都忽視了這一點,如有的老師嫌幼兒吃飯慢,就催促他們把飯菜倒了而不是說要慢點吃,把飯菜吃光不要浪費;還有的老師見到小朋友玩水,往往只會訓斥他們太吵鬧,而不會告訴他們這樣很浪費水;更有些老師認為:只要不影響教學工作開展,浪費水、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這些事沒多大的關系。殊不知,教師的這些行為嚴重扼殺了幼兒潛在的環保意識,而且還會養成壞的習慣。
二、培養策略
環境對幼兒的身體生長,甚至智力、人格的形成,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人類對野生動物的屠殺、亂砍濫伐樹木、海洋資源的污染、大氣污染等,使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所以要把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落到實處,從娃娃抓起,從點滴抓起。我們在尊重及呵護幼兒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及時把握互動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讓幼兒自由地、主動地、愉快地探索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以滲透環保教育。
1.讓孩子去親身體驗和接觸自然。
讓幼兒接觸大自然,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美:蔥郁的樹木、美麗的花朵、可愛的動物等,讓幼兒發現大自然的好:樹木能凈化空氣、自然提供食物給我們。這樣幼兒就會知道大自然的好,讓幼兒保護大自然,養成環保的習慣。
2.采取生動形象的教育形式,把環保教育滲透在日常生活中。
(1)以幼兒熟悉、喜愛的人物為主,讓幼兒在有趣的情節中受到教育,幼兒體會到如果不環保會導致自己的生存空間減少,從而喚起幼兒的環保意識。
(2)啟發孩子給自己畫的人物、動物添畫,為其設置優美適合的生長環境。有些幼兒展開發散思維畫了黑太陽、黑鴿子,問孩子為什么都畫成黑色時,孩子說是被工廠里冒出來的黑煙染黑的。有的幼兒畫了個不規則圖形,在里面畫了許多小點,畫面很簡單,問孩子畫的是什么時,孩子天真地說是用來清理垃圾的工具,把垃圾放在里面就被吃掉了。這樣既發揮了幼兒的想象,豐富了畫面內容,又使幼兒樹立了環保意識。
(3)開展以環保漫畫為題材的教學活動,讓幼兒欣賞環保漫畫。生動形象的漫畫不僅使幼兒體會到漫畫帶給人們的歡笑,還受到了生動形象的環保教育,了解到環保的重要性。
(4)通過視頻、動畫的形式向幼兒展現環境被污染后的場景,如:沙塵暴、沙漠化等現象,讓幼兒體會到環境污染的可怕,喚起幼兒的環保意識。還可以播放環保的視頻,讓幼兒通過視頻生動形象地學習如何環保,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3.充分利用身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積極引導幼兒,讓幼兒知道有些垃圾能回收利用。垃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