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考最后兩個多月這一關鍵時期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考復習效率;指導學生挖掘最有可能的增分點,用最小的復習量提高高考成績,無疑將是下階段管理和教學工作的重點。
下一階段復習,與其說是教師如何安排復習的問題,倒不如說是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復習的問題。市質檢已經結束,通過前階段的復習,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訓練已經歷了由質變到量變的過程,在下一階段,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將更加突出,如果我們的措施得法就能促其發生質變,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復習效率。據此,我們擬定如下工作思路。
一、在分析反思中復習
在市質檢成績上糾纏不休是無益的。成績好的,不一定就能帶來正面效應;成績差的,不一定就是負面影響。關鍵在于如何分析。不好的分析,帶給師生的可能更多的是壓力和陰影;好的分析,帶來的將是動力和信心。此時成績的重要意義在于:師生均能從成績中讀出信心、讀出動力、讀出目標、讀出高效復習的途徑。因此,下階段復習第一步工作可以歸結為三個詞。
1.分析。A.共性分析和特性分析,發現自己的潛力和特長。B.知識和能力結構分析,明晰努力方向。C.方法論分析,及時調整教法和學法。
2.反思。也謂返思。對教法、學法、知識、能力進行全方位掃描,從而達到溫故知新、梳理知識、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
3.定位。A.指導學生依據自身知識和能力現狀進行理想目標定位。過高的定位不利于確立自信心,過低的目標無助于激發學習動力。B.指導學生依據自身知識和能力結構進行學習目標定位。幫助學生尋找復習目標的最佳著眼點是“省時”“高效”復習理念的要求,也是這一階段復習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抓住關鍵,懂得放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復習軌道。C.指導學生依據自身特點制訂目標明確、容易操作的復習計劃,使對自己的定位變成可以操作的具體目標。
以上認識的核心是,通過老師的幫助指導,學生在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的情況下,就可能找到最優復習的途徑。為此,特擬如下工作:(1)召開全體高三年教師參加的學情分析會議,商討復習方案。(2)班主任組織班級學情分析會議,指導學生對自己進行分析定位。(3)各學科教師指導學生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進行分析。(4)班主任和各學科教師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4)組織最后沖刺階段復習方法講座。
二、在思維訓練中復習
在最后兩個月時間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考試制勝的關鍵就是做到心理穩定、思路清晰。教師的任務就是設法引導、培養學生將學過的知識和已經具備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運用于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良好的思維品質是高考成功的重要因素,題海戰術、被動碰運氣式的反復操練不僅無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而且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態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思維訓練應該是構成這一階段復習的主線,下階段課堂教學工作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訓練學生的思維:(1)引導促進學生進行思維重組,形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思維狀態,從而在思維水平上逐步接近高考的要求。(2)引導促進學生構建學科思維能力,從而具備在高考中應對各種新情境、新變化的能力。(3)引導學生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法,這是順應高考“能力立意”的基本要求。(4)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形成穩定的解題思維方法,從而從心理上和思維上更加貼近高考。
為了實現以上復習目標,在管理和教學上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精講的原則。忌“滿堂灌”——剝奪學生的自主思維。(2)精練的原則。忌“滿堂練”——侵占學生的思維空間。(3)對癥訓練原則。忌“放牧式”——浪費思維訓練的寶貴時間。(4)層次性原則。忌“一鍋煮”——低層次的訓練模式。(5)針對性原則。忌“瞎子摸象”——盲目無序的訓練模式。(6)平衡性原則。忌“強取豪奪”——以榨取其他學科生命為代價維持本學科的生命空間,最終將得不償失。
三、按照心理學規律科學安排復習
面向高考,復習能使學生在心理、思維、體力等方面保持穩定,從容應對各種題目,最終取得優異成績。因而,調整、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提高復習效率的關鍵,我們有必要按照心理學的規律科學安排下階段的復習。
1.按照艾賓浩斯曲線原理安排復習。艾賓浩斯曲線至少給我們帶來三點啟示:(1)遺忘往往是立刻發生的,而且此時遺忘率最高。在課堂設計中,要強調及時練習和小結的重要性。(2)對于無意義的機械記憶內容,經常性地記一記比集中記憶效果要好。但在有意義的概念形成的學習中,以及在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技巧并形成規律的學習中,集中練習的效果更好。所以,我們要對知識點進行分類,對于識記性的知識點,要采取間時復習的方法,而對要形成技能技巧的知識點,則需要采用集中講練的復習方法。(3)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逐漸減慢,甚至有終生記憶。也就是說,當復習強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需要再做過多的重復復習。搞題海戰術,一是會把學生的身體拖垮,二是會讓學生對這樣的復習產生厭倦和抵觸的情緒,反而會削弱復習效果。“剩飯炒三次,狗都不聞”,對翻來覆去的重復復習,學生怎么會不反感呢?
2.科學調節,以良好的狀態迎接高考。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每年高考時大多數考生都處于高度緊張、焦慮的狀態,因此緩解過分的緊張、克服高度焦慮,幾乎是每位考生都需要做的心理調整。但同時也要避免過度放松。心理學家認為,有緊迫感才能提高效率,有興奮感才能迎接挑戰。只有保持適度緊張和興奮,才是上考場的最佳心理狀態。
因此,下階段的復習必須緊緊圍繞培養學生良好狀態安排,主要工作有:(1)控制考試的頻率。過多的考試,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厭煩的情緒,甚至增加失敗感,使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但復習還是需要用考試評價復習效果的,也需要用考試激勵學生進一步提高復習效率,如果考試得法,學生就會在考試中由于應激作用而神經興奮,產生比較大的能量,提高應對能力。因此,每一次考試都要精心設計,都要充分考慮到是否有利于保持學生的良好狀態。(2)加強常規管理,監督學生調整作息時間。讓學生做到既不過度緊張,又不過度放松,保持適度的緊張興奮。(3)組織專題講座,讓學生懂得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4)細化管理,密切關注學生情緒心理的任何變化,并及時疏導診治。(5)組織考法專題講座。
當學生對復習和考試反感的時候,往往就是我們需要審慎思考自己的復習指導是不是違背了心理學規律的時候。總的來說,教師應該善用心理學的規律指導教學,科學地安排復習工作,避免使用題海戰術等弊大于利的復習方法,切實提高總復習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