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選取精當的教學策略,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充分感悟文言文的精煉神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 激趣 文言文導讀
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發展,小學語文高年級教材中選編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例如《刻舟求劍》、《揠苗助長》、《矛與盾》、《鄭人買履》、《東施效顰》、《鷸蚌相爭》、《活見鬼》、《學弈》等。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十分必要,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地利用一些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充分感悟文言文的精煉神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導入激趣
新穎、獨特的導入新課方式,能在上課之初極大地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執教《活見鬼》時我采取這樣的方式導入:先出示“鬼”的甲骨文、金文、PPQsmpETVRiV46AFOXd8inMkl+TqUp9Zg8OGYBoY/aA=小篆三種字體讓學生猜一猜是什么字。有的學生猜是“活見鬼”,有的學生猜是“鬼”的三種字體……學生興趣盎然。伴隨著謎底的揭開,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生活中你們見到過鬼嗎?”說起“鬼”,學生的話一下子多了,有學生說他在鬼屋見到過,還有的學生說他見過酒鬼……新穎的導入能喚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媒體激趣
近年來隨著經典誦讀的大力推廣,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媒體作品,這些影音作品通過網絡迅速傳播,成了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絕佳素材??匆环派畔愕淖之?,聽一首悠揚的古琴曲,觀一段繪聲繪色的動畫短片,都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學弈》之前觀看一段三分鐘的《圍棋少年》短片,為學習文言文創設了一個情境。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出示《伯牙鼓琴圖》,在古色古香的圖畫中介紹子期和伯牙:“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們看到的這幅畫叫《伯牙鼓琴圖》。你看,圖中這位入神彈琴,一身長袍,達官貴族打扮的,就是晉國的上大夫——俞伯牙;而這位凝神聽琴的,卻是青布包頭,兩截布衫,勞苦大眾的穿著,他是楚國的一個樵夫——鐘子期?!甭?、色、畫加上教師的深情敘述,消除了年代的隔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朗讀激趣
學習文言文離不開朗讀,教師以“趣”字當頭,引導誦讀,就能使學生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先在形式上讓學生感興趣,如讓學生模仿古人搖頭晃腦地讀,學著拖長音調吟誦,讀準通假字,讀出重音等。然后讓學生浸潤在經典文言文的反復誦讀中,教師范讀、學生比讀、和著古樂誦讀,從陌生到親近直至融入;從讀得生澀到讀得流暢,到讀得韻味十足。學生的文言素養在反復的趣讀體驗中得到迅速提高。
趣讀中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是文白對讀。小學課本中通常先出現文言文,后出現譯文。教師在文言文中選取一些語句,讓學生憑借譯文來弄懂文意,即老師讀文言文,學生讀譯文。當然也可以與師生互換,老師讀譯文,學生讀文言文。學生憑借手中課本,很快從書中找到答案,這一過程其實是讓學生嘗試獨立理解文意,他們會覺得特有意思。
4.故事激趣
有趣的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孩子們都很喜歡。課堂上教師說到要講故事,不管是白話文的,還是文言文的,學生就會來精神。要是再讓學生上臺充當說書人,融進他的獨到見解,趣味改編,那興致就更高了。
《楚王好細腰》一文時,我先向學生講述了楚王的故事:話說晏子使楚時,晏子曾三次智斗楚王。你們可知道楚王的別名?楚王便是楚靈王。楚靈王偏愛細腰美女,民間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之說。在當時為了迎合君王得到寵信,朝中的文官武將都不敢多吃飯,有的把一日三餐減為一餐。有的早上起床整裝時,要先屏住呼吸,把腰帶束緊,然后扶著墻壁站起來。就這樣,朝中的官員個個骨瘦如柴,早朝時常有人暈倒。
讀懂了文言文,學生還喜歡“文白混搭”地講故事,我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充當說書人,結合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理解,將文言文改編成白話文的小故事,效果極佳。
5.表演激趣
文言文言簡意賅,耐人尋味。作者往往通過講述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表達一種情感。如果我們的教學只停留在了解故事內容上,這顯然是不夠的。要理解文言文的內涵,就要讓學生進入角色,入情入境,成為文中人,體會文中情。
表演故事,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人物,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親近文本,更加有意思。學生來個“穿越”與故事中的人物“對話”,可以更深層次地挖掘經典之作的思想內涵。例如學了《矛與盾》,我拿出“矛”和“盾”兩樣簡單的道具,讓學生試著吆喝。剛開始學生喊不出來,后來體會了叫賣者的內心,有了叫賣者洋洋自得的感覺后,那表演也就到位了。扮演反問者的學生一上臺,一手捋著下巴的“胡須”,繞著叫賣者打量了很久,然后一字一頓地發問:“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叫賣者啞口無言。臺下觀眾更是歡呼雀躍、躍躍欲試。表演后再圍繞故事主干展開討論,分析評論,讓多種觀點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古今文化的差異,不同的身份、地位都可在討論中生成深刻的思想內涵。
文言文教學一定要摒棄那種一味關注文言知識和內容的傳授方式,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差異,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選取精當的教學策略,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教給學習方法,使學生樂學、會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終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