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取有用信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促進聽、說、寫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語文素養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的需要。閱讀的目的是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提高人的素養。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學習能力的高低。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如何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怎樣促進學生聽、說、寫能力的提高?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出更為行之有效的辦法,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需要我們為之實踐、為之努力。
一、學生熟讀成誦,提高閱讀興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閱讀就應讓學生獲得讀的成功體驗。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多層次、多渠道的朗讀能使人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應讓學生抓住漓江水的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的與眾不同的特點,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去讀,邊讀邊想象文中一幅幅生動美麗的畫面映入眼簾,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使學生獲得美的情感,興趣得到升華。在《廬山的云霧》一課中,引導學生抓住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這兩大中心,結合課文插圖有感情地朗讀,并在腦海中描繪出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讓學生感受到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獨特形態美及云霧變化之快的動態美,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給學生留下了鮮明的、深刻的印象,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無數教學實踐證明,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給予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個性言說。
學生有了個性的表達要求,我們要積極地保護,不能用冷漠的態度對待學生個性言說。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通過積極的評價來保護學生的個性。例如:在學習《井底之蛙》一課時,我這樣設問:青蛙跳出水井后看到了什么?學生們討論后紛紛舉手,其中有一只小手舉得不那么的自信。出于鼓勵我就請她起來發言。她說:“我覺得青蛙不可能跳出水井。”“小朋友,請聽清楚問題,問的是青蛙跳出水井后它看到什么?不是談青蛙能不能跳出水井的問題。”但又一想這樣可能扼殺這位同學思考的積極性。于是這樣說:“你思考得很深入。那么青蛙為什么沒法跳出水井?你覺得它該怎么辦?小女孩接著說:“小青蛙天生就愛跳,但它在井底生活這么久都沒有跳出來,就是因為水井太深了,因而它無法跳出來。我也不知道如何來幫它。”“你說得非常好,請同學們用掌聲給予她鼓勵,也鼓勵一下這只小青蛙,希望它盡快跳出來。”“生活中總有很多的障礙物,就像這只青蛙一樣,不是它不想跳出來,而是因為水井這個障礙物它無法超越,僅憑借自己的力量還不行,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幫助。現在請大家賜予它力量讓它跳出來,那你們會給它什么幫助呢?”
三、注重讀寫結合,提升閱讀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文章的選材立意,鼓勵學生結合閱讀內容,從生活入手,學習和總結文章選材立意的方法,拓展寫作新思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所得到的結果也不相同,類似的,同一個人不同時間不同心情閱讀同一篇文章的體會也不盡相同。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某些方面還不成熟,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去解讀文章內容,從中獲得啟發,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之上,優化知識結構,對閱讀進行欣賞、評價、交流,從而形成書面表達,讀寫結合,激勵學生靈活閱讀文本,推動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幫助學生挖掘自身內在的創作潛力,讓學生養成邊讀邊寫的習慣,習慣圈點勾畫和批注,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等,實現以寫促讀,以讀促寫的學習模式的建構,提升閱讀質量。具體的實施步驟可以為:整體閱讀—分析、探究文章的選材立意—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交流、探討寫作特點—豐富寫作內容、拓展寫作思路—以讀誘寫、以寫促讀—提升閱讀質量。
四、搭建展示平臺,調動學生積極性。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要加強課外閱讀,以增強閱讀實效。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我喜愛的名言”交流會,課外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舉辦“名人故事會”,交流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敬佩,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自辦班級“課外閱讀報”,刊載論文格式美文佳作,選登優秀讀書筆記。這樣學生一有空閑就會搜集相關的資料,使讀寫能力得以提升,或參加“讀書知識競賽”、“經典誦讀”、《弟子規》精讀等各種讀書活動,有效調動了讀書、交流、展示的積極性。不定期評選一次“書香少年”,并在班級墻報上給予表揚,頒發獎狀鼓勵先進,樹立榜樣,激發學生的爭優熱情。由于在閱讀的每一環節,我都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大多數同學能踴躍閱讀,積極參加各類征文活動,作品也開始見諸報端,學習語文的熱情高漲,增強了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陸裕婷.影響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因素分析以及教學對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9).
[2]劉雅茹.小學語文閱讀能力與知識信息量的攝入[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0,(6).
[3]孟茜.談小學語文閱讀方法及技巧[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