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實現語文課堂教學高效性這一課題研究背景之下,本文重點探討如何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高效性 營造氛圍
《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廣大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實現語文課堂教學高效性的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重視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以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具體來說,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師生情緒的調整
首先,教師上課前,就要迅速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無論在課前教師的情緒處于喜怒哀樂何種狀態,一旦上課的鈴聲響起,就要把一切不良的情緒拋到一邊,代之以積極、飽滿、平和的情緒進入角色,步入語文課堂。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個聲情并茂的好演員,根據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調整自己的情緒,借助自己的肢體、面部表情、語言的輕重緩急等,帶領學生透過文字進入文本情境,恰如其分地領會文本的主旨內涵和感情。
其次,對學生情緒的調整。教師在平時與學生相處時,就要做到尊重學生,努力和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互動、合作的師生關系。這樣就可以消除學生因為害怕緊張而使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沉悶、拘謹。學生對老師越信任,就會越發想表現自己,越想得到老師的青睞,這樣整個課堂氛圍就會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學生在此過程中也會主動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培養更多的能力,進而大大提升教學的效率。此外,教師還要管理好課間十分鐘,帶領學生做適當的活動,避免學生之間發生沖突。以便上課時學生能迅速投入到學習的狀態,而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適時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以便促進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品味快樂。
1.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對學生進行誘導和啟發,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要擅長在學生情緒發生微妙變化的瞬間,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設置問題情境。如教學《永生的眼睛》,我在課前用課件出示一幅簡潔的風景畫,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待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后,我引導:“是啊,多美的畫面啊!這么美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學生說是用眼睛看到的。我再引導:“說得真好。我們能看到,盲女孩安靜能看到這么美麗的畫面么?她是多么想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啊,你們能不能幫她想個辦法讓她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呢?”這樣層層設問,就讓學生懂得,對眼角膜的了解不是老師的主觀要求,而是學生實際生活的需要,是學習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興致高漲地調動已有經驗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2.多感官浸染。
(1)聯想和想象。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描寫自然風光的名篇佳作。然而,這些美好的事物,單憑由視覺觀察到的文字和畫面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借助大腦的想象和聯想。比如教學楊萬里的《小荷》一詩,我在帶領學生品讀文字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在視覺上,眼前仿佛出現一幅栩栩如生的夏日小荷初露圖,感受荷的形態美和色彩美;在嗅覺上,不如讓學生深深呼吸,仿佛聞到荷花的清芬;在觸覺上,讓學生伸出手,仿佛感受到了荷葉的光滑,花瓣的細膩。此時學生感覺自己也變成了一枝頭頂蜻蜓的荷花,在清池里搖曳多姿。
(2)多媒體呈現。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
在講授《圓明園的毀滅》時就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比如:在講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它的布局結構,我用多媒體播放圓明園的空中俯瞰圖和平面展示圖,學生就比較容易地理解了圓明園規模宏大的布局景觀。講授圓明園的建筑風格時,我讓學生熟讀課文后概括出圓明園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觀各具風采大而美的特點,然后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風景名勝“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詩人筆下的“蓬萊瑤臺”,以及異域風情的西洋建筑的畫圖,使學生在視覺上真切地感受到圓明園被稱之為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真是名不虛傳。接著畫面設置問題:想想為什么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然后繼續播放配樂課文關于圓明園珍貴的歷史文物段落,多媒體課件上展示圓明園歷代珍藏的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等,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呈現出來的強大的視覺沖擊,使學生始終處在一種激動自豪的情緒中,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學節奏的掌控
教師按照預先的教學設計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教學時,也要注意課堂節奏的掌控。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門藝術。課堂節奏的掌控主要包括教學密度、難度的安排,熱場、冷場、突發事件的把握等。
教學密度,要做到疏密有致。教學難度,則要有高有低,知識的呈現要有梯度。要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求知的機會,都能有所收獲。
在面對熱場和冷場時,教師則要處理得當。開場要火熱,妙趣橫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狀態。中場宜靜,使學生能夠沉靜下來,進行深入的思維和探究。而沉靜過后則應該是火熱,此時學生們能夠將自己思考所得踴躍地表達出來,整個課堂應該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場面。這樣的由熱到冷再到熱的課堂節奏調控,符合學生的心理實際,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而對于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教師則要做到隨機應變,運用自己的機智和幽默,巧妙地將突發事件與課堂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尷尬困窘化為無形。教師這樣的應激表現,必然會贏得學生熱烈的掌聲和發自內心的尊崇。
最后,教師也要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與學生的眼神交流等。而在課堂中不妨采取情景劇、游戲、分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凡此種種,其最終目的就是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