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應加強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煥發出數學課堂的活力。課本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五彩繽紛的生活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卻是無限的。在課改中,我本著促進學生發展的宗旨,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猜測、操作,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創造出自己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
一、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常利用課前、課后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如,當學生對“比較”有了初步認識后,我要求學生回家后找找身邊的東西進行比較。課堂上我請學生說說自己將生活中的事物比較的結果如何。學生暢所欲言,出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發言。以下摘錄其中幾段。
生1:晚飯后,我幫媽媽洗碗,就把家里的筷子跟碗數一數,發現我家的筷子比碗多。
生2:昨天,我值日,我把教室的掃把跟紙簍比一比,紙簍只有一個,掃把有很多把。
生3:晚上的時候,我最喜歡數星星了,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很漂亮,數也數不清,可月亮卻只有一個。
生4:老師,我把地球跟家作個比較,地球比家大。
哪知,這位同學才剛說完就有不同的意見,有的說是家比地球大。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家卻有很多個。”
……
從以上這幾個片斷中,大家能夠看出,學生確實從生活中找到了數學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他們在生活中尋找的數學比課本中所學的知識更加豐富,更富有創造性。
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新《標準》在第一學段的教學建議中提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認識、發現數學。例如在實踐活動中我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例子:“六一”兒童節快到了,老師想帶小朋友們到公園去玩,時間為8:00—16:00。請你設計游覽計劃,包括時間的安排、費用、路線等。其設計程序是:(1)了解有關信息,包括景點之間的路線圖及乘車所需時間、車型、租車費用、小朋友們喜歡的食品和游覽時需要的物品等。(2)借助數、圖形、統計圖表等表述有關的信息。(3)計算乘車所需的總時間、每個景點的游覽時間、所需的總費用、每個同學需要交納的費用等。(4)分小組設計游覽計劃。
由這一活動可以看出,從學生身邊的事所引出的數學問題,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緊密和諧地聯系在一起。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感受數學與自我生存的關系。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識。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總是聯系實際生活,以一些生動、有趣的生活例子為切入點,化枯燥的數學知識為形象的生活事例。久而久之,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總能敏感地發現。
三、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體驗是新《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為了使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體驗數學,我開展了人人寫“數學日記”的活動。把學生的獨立的、個別的作業作為學習數學的基礎,逐步做到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下面我就采摘幾朵“數學日記”的小花與大家一起分享。
小花一:2003年3月24日
今天早晨我幫媽媽去買早點,一共帶了10元錢,買大餅花了1元錢、豆漿5角錢、茶葉蛋1元,共花去2元5角,還剩7元5角。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要是不認真學習知識就不會幫媽媽做事。
我非常高興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了獨立性,是媽媽的小助手。
小花二:2003年5月23日
這周我用彩色手工紙為白衣天使疊了99朵紙鶴掛在家里,我把它們送給戰斗在非典一線的勇士們,希望你們千萬注意身體,加強防護。一開始我先用邊長50厘米的正方形紙疊了一個大紙鶴,我覺得這樣紙就不太夠,所以把邊長50厘米的大正方形紙剪成四個小正方形,每個邊是25厘米,再去折。我對正方形又有了新的認識,祝白衣天使們健康,等待你們勝利凱旋。
小花三:2003年6月15日
我家是賣大餅的,有人買2元的餅,有買1元的,也有買5角的,媽媽就這樣一點一點攢起來供我和哥哥上學。我媽媽這樣賣太辛苦了,我要好好上學、上大學,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
以上這些都是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體驗到和感受到最樸實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不但鞏固了數學知識,而且積累了生活經驗,這點點滴滴的經歷,記錄了學生學習數學成長的軌跡。“數學日記”成為了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親密伙伴。
四、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后,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摸索預算房屋裝修費用必須知道哪些數據,經過哪些步驟。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懂得預算裝修費用需要經過四個步驟:(1)先測量相關數據;(2)運用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公式估算房屋裝修面積;(3)摸清裝修材料價格;(4)運用“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的關系式預算裝修費用。通過這樣的練習,綜合鞏固了前面所學知識,提高了學生在生活中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又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等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游等,都離不開數學。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