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師話語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及學生語言的習得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對目的語的使用起著示范作用,是學生語言輸入的又一重要途徑。教師話語的數量和質量會影響甚至決定課堂教學效果。本文通過高職英語課堂教師及學生話語量的調查及分析,提出了若干關于英語教師的課堂話語建議。
關鍵詞: 高職英語 教師話語 學生話語 英語課堂
1.教師話語
教師話語是指教師在課堂中用來教授語言知識,組織課堂活動,與學生交流,提出問題,對學生表現做出反饋等言語。課堂活動的組織和語言習得過程都是通過教師話語進行的,教師話語是學習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言輸入的主要來源。
趙曉紅(1998)調查發現目前我國高職英語教師話語量占70%—90%,這個數字意味著學生參與課堂互動交流的機會極少,從而剝奪了學生的課堂“話語權”,阻礙了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提高。
2.教師及學生話語量的調查分析
本調查是通過對南昌大學軟件學院2010級高職一年級學生的課堂錄音,學生問卷及教師訪談,然后將錄音轉寫成書面文字,并對錄音和文字材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分析。統計及分析情況如下。
表1.1 教師話語時間和學生話語時間
備注:“其他”指聽寫、聽磁帶、翻譯、停頓等教師和學生都不需要說話的時間。
表1.1表明四個班級的教師話語時間及學生話語時間,時間總量為180分鐘,其中教師話語時間為147分鐘而學生話語時間僅為5分鐘。學生話語時間占課堂時間的2%—4%,平均占2.5%,且這個時間學生只是回答教師問題而沒有進行討論和表達觀點的機會。教師話語時間占69%—89%,平均占81.5%,這意味著教師在整堂課上幾乎在不停地講述。
以上數字表明,T1和T2的教師話語存在較大不同。T1占整個課堂89%的時間而T2卻是69%,但總體而言,本調查表明:相對學生話語時間,教師話語時間占絕對優勢比例。即使是互動練習,教師也占據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
筆者在課堂錄音時注意到教師T1授課時以自身講述為主,很少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即便問問題,學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中間沒有討論環節。教師扮演的是知識復述者,著重強調知識點、單詞發音、語法及文章理解,而忽略了學生用目標語交流的重要性。教師似乎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而不想浪費課堂時間練習口語。從這點來說,T1把學生看作絕對被灌輸者,忽略了語言的真正本質——交流工具,表1.2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表1.2 教師話語量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備注:問卷問題為:你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課文時話語總量約占一堂課的?搖 ?搖?A.<35% B.35%—50% C.50%—60% D.65%—80% E.>80%
圖1.2表明71.7%(24.3%+36.7%+10.7%)的學生認為教師每堂課的話語量超過了50%,其中36.7%的學生認為教師話語占整堂課的65%—80%,10.7%甚至認為超過了80%,而學生話語量的調查結果為,(如下表1.3)83.7%(14.4%+69.3%)的學生覺得他們一堂課被提供的話語時間不到10分鐘,14.4%的學生甚至都沒有在課堂上發言過。
表1.3 學生話語量的問卷調查結果
備注:“無效”指學生沒有回答本題。
3.高職英語教師話語建議
上述被調查的四個班級的教師及學生話語量表明:教師話語時間及話語量遠遠超過學生話語量及話語時間,這與目前提倡的以交流為主、以學生為主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是背道而馳的。根據眾多中外學者的研究結果,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應將更多時間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1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作為一個知者(knower)向學習者傳輸信息(Allwright & Bailey 1991:141)。如Richards(1994:23)所說,教師和學生所扮演的角色決定了教學實際。基于師生間給予和接受的關系,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采用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單向交際形式。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的課堂中,教師通過扮演管理者(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談論、辯論等)、監控者(如在教室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等)、輔導者(如就如何最好地完成一項任務提出建議)等角色,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語言學習活動,提高語言輸入和輸出的積極性。
3.2轉變提問方式,調配好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的比例。展示性問題是指提問者已知道答案的問題,而參考性問題則指提問者并不知道答案的問題。趙曉紅的研究表明,參考性提問可以促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有利于用所學過的語言知識進行具有獨創性的自我表達,逐步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的能力。胡青球分析了五位英語優秀教師課堂話語特征后發現,其中之一就是參考性問題普遍多于展示性問題。因為參考性問題能使學習者有更多的機會用目的語進行有意義的交流,所以更有助于語言習得。
4.結語
英語教師話語不僅要傳授英語知識和組織課堂活動,而且要促進語言習得過程,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輸出水平。好的語言教師能調動學生的話語積極性。這就要求:一方面建立以學生為中心,師生互動的英語學習模式,另一方面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優化課堂輸入,盡可能地給學生營造真實正確的英語環境,增加反映目的語特點的英語輸入。
參考文獻:
[1]趙曉紅.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師話語的調查與分析[J].外語界,1998(2).
[2]胡青球.中外教師英語課堂話語對比分析———個案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7(1).
[3]教育部頒發.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基本要求[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蔣宇紅.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查與分析[D].重慶,2003,(4).
[5]Allwright D.,Bailey K.M.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