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語篇的詞匯銜接手段分為兩大類。文章從復現關系和同現關系兩方面分析詞匯銜接手段在英語語篇中的作用,指出詞匯銜接手段在語篇中除起到銜接緊湊、連貫流暢的組篇功能外,還具有修辭功能,對高職英語閱讀教學很有啟示。
關鍵詞: 英語語篇 詞匯銜接手段 中職英語閱讀教學
1.引言
銜接是語篇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實現語篇連貫性的重要手段。正是這種重要性,引起了眾多語言學家的研究興趣。在Halliday&Hasan看來,銜接可分為5大類:照應、替代、省略、連接詞及詞匯銜接(Halliday&Hasan,1976,2001:4)。詞匯銜接手段歷來為廣大話語分析研究者重視,被認為是語篇銜接的重要手段之一。侯儀(Hoey,1991)進一步認為語篇中詞匯銜接手段比任何其他手段更為重要,對語篇結構的研究,首先應該是對語篇詞匯銜接手段的研究,語篇作者想傳遞的信息及信息傳遞的方式都能通過詞匯銜接手段得到實現。本文主要基于Halliday的詞匯銜接理論分析了詞匯銜接手段的語篇功能及其對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2.詞匯銜接
詞匯銜接是指通過詞匯選擇在篇章中建立一個貫穿篇章的鏈條,從而建立起篇章的連續性。Halliday和Hasan(1976)把詞匯銜接關系分為兩類:復現關系(reiteration)和同現關系(collocation)。詞匯的復現關系指某詞以重復、同義詞、近義詞、上下義詞、概括詞或其他形式重復出現在語篇中,語篇中的句子通過這種復現關系達到了相互銜接。詞匯的同現關系指的是詞匯共同出現的傾向性(co-occurrence tendency),包括反義關系、互補關系等(黃國文,1988:122-126)。
2.1復現關系
2.1.1重復
詞匯銜接中直接的方式是具有同樣語義同一形式的詞匯在同一語篇中反復出現。一定情景中詞匯重復的運用不僅可以起到篇章紐帶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地突出主題,表達強烈的感情意義。
(1)I loved her madly!I met her and lived every day on her tenderness, her beauty,her virtue,and her love.
例(1)選自《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三冊(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中Was It a Dream.這兩句話中her一詞重復使用六次,復現不僅達到了連貫語氣的作用,還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妻子的無限眷戀之情及喪妻的悲傷之情。
2.1.2同義詞、近義詞復現
同義詞和近義詞指具有同樣意義或相近意義的不同詞項之間的接應關系。英語以同義詞的豐富多彩聞名。在語篇中,同義詞和近義詞彼此呼應,對語篇起銜接作用。China has gone from a fashion black hole to an industry hub,quickly becoming the center of multibillion-dollar manufacturing and international retail activity.在這例中,hub和center構成近義詞復現。
2.1.3上下義詞復現
上下義關系的主要意義為“內包”,即意義概括的詞內包意義更為確定的詞。前者為“上坐標詞”(super ordinate),后者為下義詞(hyponym),兩個下義詞之間為“共下義詞”(co-hyponym)的關系。人們可以利用這種語義關系使一些詞語相互替代或共同出現,實現語篇深層結構上的連貫。如furniture是chair,desk,table,sofa等的上義詞;sheep,wolf,tiger,loin是animal的下義詞。如To produce smarter flies, the researchers present the insects with a choice of orange or pineapple jelly to eat.中,insects是flies的上義詞,避免了詞語的重復使用。
2.1.4概括詞復現
詞語重復使用過多常給人以詞匯貧乏、蒼白之感。為避免這種情況,在語篇中遇到有關人物、事情或地點時,可用一些泛指上述概念的詞語替代,如stuff,people,man,woman,thing,place等,增強語篇的銜接力。如:Mabel told me with evident pride that she passed the exam again.The happy event will take place in August again.句中的“event”為廣義泛指詞,和前句的“passed the exam”的具體概念前后呼應,銜接語篇。
2.2同現關系
同現關系指詞匯在語篇中共同出現的傾向性(co-occurrence tendency)。在語篇中,圍繞著一定的話題,一定的詞就往往同時出現,而其他一些詞就不大可能出現或根本不會出現。詞匯的同現關系包括反義關系、互補關系、局部—整體關系、序列關系等。
2.2.1反義關系
反義關系指詞項之間意義相反、相對或相矛盾關系,表示不同程度性質的詞,具體來說,指語義可分等有程度差別的詞類關系,兩極之間體現對立的層次性。詞匯之間的反義關系能促進語篇的銜接,達到語義貫通的目的。如:Knowledge makes humble, ignorance makes proud.文中有“knowledge”和“ignorance”,“humble”和“proud”兩對反義詞。反義關系的功能是在兩個詞項之間可以期待一種意義有區別的對比關系,促使語篇銜接,語義貫通。
2.2.2互補關系
只有兩個對立項組成,就是非彼即此或非此即彼,因而對一個詞項的否定就意味著對另一詞項的肯定,雙方形成對立統一體。互補詞與反義詞有明顯的區別,反義詞的兩極之間可插進表示不同程度性質的詞語,體現層次可分性(grad ability);互補詞在意義上是互相排斥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man-woman,boy-girl,single-married,dead-alive即屬此類。如:Why does this little boy always wriggle?Girls never wriggle.“boy”和“girl”形成互補同現,語義鮮明,加強了語篇的連貫性。
2.2.3局部—整體關系
上下義關系區別的是命名上的內涵,而局部—整體關系區別的是實體的“內包”。如英語中的body與arms,legs,feet,hands,hearts,lungs等構成局部—整體關系。如:在Doctors try to expand donor pool by preserving body parts patients whose hearts and lungs fail.中,hearts和lungs都是body的組成部分,呈局部詞關系,與body構成局部—整體關系,因此此語篇緊扣話題,整個篇章十分連貫。
2.2.4序列關系
在語言實踐中,有些詞項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如方向的排列東南西北,次序的排列第一、二、三……星期的排列等,這些位于同一序列的詞匯項同樣可起到銜接作用。如:
In my opinion,computers in the dormitory are convenient.First,Internet can provide lots of resources for learning.Second,in modern society,computers have become a vital tool f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whole world third,the computer is one of important ways of obtaining information.表示次序的排列first,second,third屬于同一序列,在段落中構成共現,銜接上下文。
3.詞匯銜接理論對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綜上所述,詞匯銜接與語篇的連貫緊密相關。然而傳統的閱讀教學將重點放在辨認詞義、分析語法結構、解釋難句等微觀技能的訓練上,卻忽視了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或貫穿整個篇章的內在聯系和外在聯系,這樣,學生只學到課文中一些零散的單詞,很難記住零散的單詞,學習效果就會很差,削弱學習動機;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難得到提高。因此,在閱讀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對語篇中出現的詞匯銜接手段加以分析,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找到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增強閱讀的主動性,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把詞匯銜接與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呢?
3.1教師應該系統地向學生介紹有關語篇分析知識,并將重點放在詞匯銜接上,了解詞匯銜接的手段,幫助學生從文體、文化背景,語用、語篇等角度學習掌握詞匯。
3.2英語教師可讓學生運用詞匯銜接手段猜測生詞詞義或是在語篇中找同義近義詞、反義詞、上下義詞等,還可訓練學生依照詞匯重復模式找出語篇中表達主題或某一觀點的詞匯鏈。傳統的詞匯教學中,生詞總是以基本形態、孤立于語篇出現的。學生在實際應用時,“頭腦中詞匯蜂擁而至,卻不能在話題發展中靈活運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很好掌握詞項再生或者說重復手段”(劉辰誕,1999)。
3.3教師可以安排一些閱讀練習,要求學生運用詞匯銜接手段完成任務。比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語義特征,利用詞匯銜接理論的知識,重新編排打亂的句子序列。
總之,詞匯銜接把語篇不同部分的詞項從語義上彼此聯系起來,從而促進整個語篇的上下連貫。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教導學生掌握詞匯銜接手段,對閱讀文章進行科學分析,迅速準確地找到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抓住文章的具體信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侯家旭.論語篇連貫中的詞匯銜接[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0,(3).
[5]劉辰誕.教學篇章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