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準確、適當、自然協調地運用體態語,藝術地運用表情、手勢、眼神及身體距離,能有效地幫助其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增強教學效果等作用。
關鍵詞: 體態語 英語教學 應用方法
長期以來,在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只強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對體態語言則不太重視。研究表明:在情感、態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聲調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語言傳遞的。可見,體態語在英語教學,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
那么,針對中小學生年齡、心理及學習特點,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有效地利用體態語,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呢?在新課程改革中,中小學英語提倡的是任務型教學法,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說把一堂課比作一場戲的話,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就是這場戲的導演。在課堂上如能恰當地應用體態語,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身體距離等,就會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更深刻,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1.表情運用的藝術(Facial Expression)
這里所說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世界語”,一個人的喜、憂、怒、悲、恐、驚都可從面部表情上反映出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強化教學效果。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可以充分運用體態語:學生答對了,老師點點頭,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和贊許;學生答錯了,老師以微笑鼓勵,使學生不感到沮喪,進而更加努力。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學習英語是較困難、枯燥的。這樣,學生能樹立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學生的心靈。”教師應把微笑帶進課堂,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讓學生感到學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
2.課堂“第二語言”——手勢(gesture)運用的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強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教英語句型時,指著衣著或教具來教This is a shirt/coat/recorder/tape...教I am tall.時就用手量高處;教He is eight.時,就伸出8個手指。另外,簡單的手勢還可以表示如Come here!(招手),It’s OK!(豎拇指或做OK手勢),教drive時做開車的動作,教sleep時做抱著娃娃睡覺的動作……這些,都使學生覺得容易理解并掌握牢固,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手勢在體態語中是動作變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豐富的表達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手勢語用得簡練、自然、協調、多樣。
3.眼神的運用藝術(eye contact)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一個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疑問及態度。愛默生曾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一切。”可見,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傳神、會說話,最能表達細膩的感情。
教師在課堂上藝術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輔助教學,增強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眼神及變化中,看出學生聽講的狀況。例如,課堂上學生時常無目的地盯著某處,目光呆滯,表明他們心不在焉;飛眼左右,低語暗議,表明他們發現破綻或老師講錯了;眼里迸發歡樂的閃光,表明茅塞頓開……可見,學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教師應從中了解真實的東西,增強教學效果。
如何看學生眼神行事呢?教師在講課時,應不時地用眼睛環視整個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個別學生聽課不認真,也可以通過這種環視,提醒、督促他認真聽講。另外,可專注局部,對學生仔細觀察,發現講授效果如何,啟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打破課堂提問的冷場現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部分或個別的同學走神或騷動。比如有學生上課不認真時,老師施以嚴厲的眼神,就會使他警醒。如果老師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課堂教學效果就會不同。藝術地應用眼神,對教學確實有很大幫助。
4.身體距離的運用藝術(body distance)
人際間的距離有信息意義,也是一種無聲的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所處的位置不同,與學生的遠近不一,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覺,產生不同的效應。有研究表明,當教師站在距學生2-3.5米的地方,就會產生一種控制效應,如果某個學生不注意聽講或行為不當的時候,只要教師表露出開始向這個學生走去的意向,就會使這個學生不當的行為迅速改變。
英語課堂上,教師領讀時,走下講臺,進入學生的“空間領域”,可以控制課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使課堂變得有生氣。如有學生在領讀時開小差,當老師走近他的時候,他會自覺地跟上來。做聽寫練習時,教師一邊念、一邊適宜地走動,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果教師與學生距離4—5米,也許就很難產生這種效果。可見,講究距離在課堂上的應用,可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非語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準確、適當、自然協調地運用體態語,能幫助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增強教學效果等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利用非語言交流手段,突出體態語的作用,以無聲勝有聲,使之最大限度地為英語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張承芬.教育心理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2]英語課程標準.
[3]中小學外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