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究表明,影響學生體育價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經濟、民族傳統文化、家庭、教育政策、教育思想、課程教學等外部環境因素和個體因素。其中職業教育理念、思想和體育課程教學是影響高職學生體育價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高職學生 體育價值取向 影響因素
1.問題的提出
學生體育價值取向是指學生在從事體育活動時所表現的體育價值觀念的總體趨向和認識,是當代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重要表現。學生的體育價值取向,決定著其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和參與程度。研究高職學生的體育價值取向,旨在了解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現狀,總體把握高職學生體育的需要、興趣和活動特點;分析影響學生體育價值取向的各種因素,為進一步激發學生體育學習和自我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科學地引導和優化學生的體育價值取向,有效促進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瓊臺師范高等??茖W校、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經濟職業學院等省內十所重點職業院校在校學生(09、10級)為調查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調查問卷法。共發放問卷620份,回收616份,有效問卷603份,有效回收率97.9%。其中男生368名,占61%;女生235名,占39%。
2.2.2訪談法。走訪省內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學生,通過座談、交流、觀察、分析,了解高職學生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情況。
2.2.3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內、省內各高校有關體育態度和行為方面的文獻資料和記錄,對與課題有關的資料進行檢索、分析和利用。
3.研究結果和分析
3.1高職學生體育價值取向的現狀。
3.1.1高職學生體育價值的目標取向
高職學生體育價值的目標取向是指學生通過體育活動達到的價值目標程度,是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內在驅動力,是實現一定的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它對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起著定向、始動、調節、強化和維持的功能,對學生體育價值判斷取向和體育價值行為取向產生積極的影響。調查表明,在鍛煉的人群中,增強體質、休閑娛樂、形體健美、掌握運動技能是學生體育鍛煉的基本動機,也是學生對體育的基本需求,也是學生體育價值觀具有穩定性、持續性的主要原因,而職業需要等其他動機并不是學生直接需要的,反映了學生以個人發展為核心的體育價值取向。
3.1.2高職學生體育價值的行為取向
受宏觀體育價值取向和體育目標價值取向的影響,高職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呈現如下特點:男生喜歡劇烈、對抗性強、集體性的傳統的競技體育項目,如籃球、排球等;女生則喜歡對抗性不太強26c3a7da2e4fac52c95434eab2d85669、身體接觸少、運動量易控制的休閑體育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和瑜伽等。但不少女生選擇跑步作為鍛煉主項,原因是體育場地器材缺乏,場地擁擠,部分場館收費,而跑步可因地制宜,也是一種實際和無奈的選擇。經過訪談,學生還希望學校開設游泳、網球、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體育舞蹈、輪滑等運動項目。表明新興體育項目、休閑體育項目對學生頗具吸引力,學生對活動內容的興趣、愛好呈現多元化趨勢。
3.2影響高職學生體育價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哲學認為,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有其內因和外因,內因決定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具有推動作用。學生的體育價值取向同樣受到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大眾傳播媒體、國外先進文化、教育政策、教育思想和課程教學等社會外部環境和學生個體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主體需要是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內因和動力,其中教育思想和課程教學是影響高職學生價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3.2.1職業教育思想對學生體育價值取向的影響
進入21世紀,素質教育、終身學習等教育理念的確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性回歸,學生的體育價值觀在教育教學中得到科學的引導和樹立。特別是職業教育得到空前發展,“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在“職業教育”與“就業為導向”的環境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體育課程如何更好地服務專業,如何在培養人才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是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和重要課題。調查表明,受“職業性”的影響,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重職業技能,輕職業素養”的現象,“工學結合”、“崗位主導”、“項目驅動”等各種體育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職業體能”、“職業實用體育”成為高職體育課程的終極目標,容易形成片面的“個人本位”體育價值觀。這樣不利于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不利于人的全面發展,極大地影響學生體育價值取向,導致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素養得不到提高,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
3.2.2高職體育教育對學生體育價值取向的影響
3.2.2.1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價值取向及走向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深入,“以人為本,健康第一”、“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終身體育”等思想逐漸成為學校體育價值判斷的主要依據,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的價值選擇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不同的體育發展需要。未來高校體育教育在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體質、心理、個性、體育需求、社會責任和體育文化傳承等需要,促進體育素養和職業素養的進一步提高。體育教育的多元化價值取向是直接影響學生體育多元化價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3.2.2.2體育教師教學價值取向的影響
體育教師教學價值取向往往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體育價值取向。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言行舉止、教學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體育態度、鍛煉內容和體育效果,對學生的體育價值取向產生深刻的影響。
3.2.3學生個體因素分析
學生的體育價值取向不僅受到社會環境等外部的影響,還受個人經歷體驗、受教育程度、家庭、個體身體狀況、興趣愛好等個體因素的影響。如不同類型的學生,他們體育鍛煉的目標價值取向是有差別的:肥胖者重在減肥,體弱者重在強身健體,壓力大者重在身心放松,休閑娛樂。在行為價值取向上,男生更重表現欲較強的激烈的競技運動項目,女生更喜愛有韻律的休閑體育項目。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生活水平的改善,學生對體育的需求和選擇空間會擴大,學生的體育價值功能取向也會發生變化,呈現出不同層次的多元化趨向。
4.優化高職學生體育價值取向的策略
4.1正確處理體育“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價值取向的關系。
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體育價值取向,把人的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目標,現已成為全球性的共同認識。只有滿足個人發展需要才能促進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高職體育要正確處理社會與個人、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體育教育與素質教育、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堅持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思想,加強課程建設,發揮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的特殊作用,引導學生體育價值取向由“社會本位”和“個人本位”向二者相統一的方向轉變。
4.2加強課程建設,發揮課程價值取向的輻射和引領作用。
課程的科學價值取向和人文價值取向的統一是現代課程價值的基本取向。高職體育教育應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發揮課程在開展素質教育、促進身心健康、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提高職業素養和個人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構建新型的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體系、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實施符合學校、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把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休閑體育、體育文化、培養審美能力和塑造健全人格等納入課程教學,擴大體育課程空間,滿足學生體育和發展需要。在教學中科學引導學生處理好社會和個人、職業和教育、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表層價值和深層價值,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之間的關系。
4.3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校園體育文化具有發展智力、增強體質、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發展個性、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等文化教育價值。它反映了學校廣大師生的健身目標、健身理念和健身行為準則。它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領導者的體育風格、體育教育理念、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體育活動中的心理體驗等因素形成獨特的、濃郁的校園體育文化,它反映出深層次的體育思想觀念,是大多數人認可并遵循的體育價值取向和信念,具有無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直接影響學生個體的體育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因此,學校必須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的組織和管理,抓好文化環境建設、隊伍建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突出特色,構建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新峰.當代大學生體育價值取向若干問題的初步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
?。?]馬力.論當代學生的體育價值取向[J].教學與管理,2009.7,114-115.
?。?]陳玉忠,徐菁.建國以來我國不同歷史階段學校體育價值取向及未來走向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2,28,(12).
基金項目:海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Hjsk2011—98)
項目名稱:海南高職學生體育態度和行為調查與干預措施研究(Hjsk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