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蘇省學業水平測試歷史試卷試題結構較往年一樣,仍是30題選擇題,5題判斷題,3題材料解析題,未有大的變化,試卷總體遵循重視基礎知識的原則。試卷從其風格、題型分布比例來看,與《考試說明》基本吻合,充分體現出基礎性、廣泛性、情景性、綜合性等特點。試卷重視對歷史材料分析解讀能力的考查,試題總體結構保持穩定,與2010年、2011年歷史試卷相比難度上升明顯,穩中求變,變中求新,啟發學生思考。
從2012年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來看,我校歷史得A人數并不多,不僅如此,而且得A率相對于政治、地理、生物、化學等學科低許多。根據近兩年江蘇“小高考”的情況,考生單科得A的人數呈現下降趨勢,得4A的總人數也呈下降趨勢,主要目的是控制高考的加分,讓學業水平測試回到它本來的要求,使血液水平測試符合最初的指導思想,確保大部分學生能夠達C,而不要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另一場“高考”。
2012年江蘇歷史小高考在必修一、二、三題目分值比例與2011年相比變化不大,從內容的教材分布比例來看,必修一44%、必修二30%、必修三26%。其中,選擇題中必修一共15題,在卷面分值中占30%,必修二一共10題,在卷面分值中占20%,必修三一共5題,在卷面分值中占10%。增加了的必修一考查分值無疑增加了試卷難度。三本書最容易出難題的就是必修一政治史,如第6題內閣、第8題辛亥革命、第12題國民大革命、第38題走向聯合的歐洲等,這些均是考生的攔路虎。判斷題,重點考查的是學生準確記憶、嚴密思維,是最容易體現難度的題型之一,如第32題考查中國通訊傳媒的發展史實,如學生缺乏準確的記憶必定會出錯。2012年試卷判斷題考查必修三的較多,占6%,這與最難的2009年歷史小高考題時一樣,另外兩題判斷題是必修一的內容,2012年判斷題未見必修二內容,主觀題仍然是材料解析題為主,三冊書比分各占卷面分值10%。
從試題的立意來看,情景性比較突出,比如材料題及圖片題在該試卷中都有大量體現,特別是在這一份試卷中運用了大小15幅圖片,這也是2012年小高考歷史試卷所呈現的一大亮點,這告訴教師在以后教學中需要特別關注課本上的圖片資料。應該說,雖然2012年小高考試卷有一定的難度,但總體來說試卷還是考查以準確記憶為主的基礎能力,尤其是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概念。
學業測試中,日常的學科教學,物理、歷史、生物、化學、地理、政治各科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可2012年的考試與往年相比較,控A率幾乎就是由文科生選的物理和理科生選的歷史決定的。這就客觀上提高了歷史和物理的學科地位和教學要求。故總結本次考試,思考如下,希望對今后的歷史考試有所啟示。
1.重視雙基,強調規范
從2012年試題來看,雙基仍然是整卷測試的主旋律。平時教學中就要夯實基礎,只有基礎扎實了對付難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2012年的歷史小高考試卷考查更多的還是基礎題,如第1題宗法制的最大特點,第3題活字印刷術,第11題生活習俗服飾,第16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25題盧梭思想,第30題美國參與的經濟組織等,教學要緊扣《說明》的測試內容和要求,利用好教材梳理相關知識點,注重基礎知識,做到逐一掃描,沒有遺漏,打好基礎關。平時還應注重規范性訓練,如歷史專業用語的使用規范、開放性試題的語言描述規范等。
2.關注過程,強調能力
能力立意是命題的總策略。教師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要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材料選擇題和圖片選擇題題每年都備受命題者的青睞,如第5題王陽明思想,第7題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第12題國共合作,第17題大躍進運動,第23題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與掠奪,得分率不高往往就是緣于考生自學能力的局限。
3.依據說明,有針對性訓練
教師在完成日常教學的同時,應指導學生認真學習新一年的《考試說明》,尤其要注意區分測試要求中“了解”、“知道”、“理解”和“認識”等不同的學習要求。教師應根據《考試說明》不同的要求分析出該考點的測試題型與方向,并按單元構建知識網絡體系,這點是得A的必要條件。另外,還應有計劃地進行適應性測試訓練,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要加強學生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的培訓,提高學生分析、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
4.關注生活,聯系實際
2011年的試題出現了一些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的試題,如世博會,但是2012年的試卷中沒有任何一題與現實有緊密聯系,但并不意味著不需要聯系社會實際問題,因為學史的目的是“以史為鑒”。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周年歷史紀念與社會熱點,關注生活,聯系實際,提高在新情境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