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開設至今,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在各個方面都在總結經驗中前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此同時,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在培養目標方面、學科特點方面、學科發展方向方面、課程體系安排方面等,都需要進一步完善,需要在繼承原有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改革和創新,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從而使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獲得長足發展。
關鍵詞: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課程體系 教學改革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不斷地改革和創新。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口徑相對較寬,就業層面相對較廣,在就業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很多學校開設了這樣的課程。但是,從目前來看,很多地方還存在不足,需要進行改進。
一、培養目標明確化
從目前來看,我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在培養目標上側重于培養具備地理知識、環境知識、規劃知識、科學管理知識等在內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所包含的全部學科知識,使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生在這些方面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事實上,這樣普遍性的教學目標使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各門專業上都不占有優勢,都只是略有涉足而已。比如說,地理知識不如地理專業的學生,對資源和環境的評價能力不如資源環境專業的學生,計算機更是不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同時,由于我國大學擴招,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也在陸續進行擴招導致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供大于求。故此,專業能力不強和學生人數過多導致學生在就業的時候面臨尷尬的境地。
因此,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在培養目標和方向上要明確化,將目標設定為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知識的,并且具備相應技能的,會應用計算機的,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學生。這種有重點的綜合能力培養才符合當今社會的要求,符合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發展方向。
二、重新審視學科特點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具有綜合性、社會性、動態性、創新性這幾個特點,這是與其他學科所不同的,因此,要注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獨特性的審視。
(一)綜合性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具有綜合性是指其學科基礎和學科結構具有綜合性。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實質上是結合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為一體,協調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可持續發展,在組織結構上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同時,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在學科背景上也具有綜合性。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涉及地理學、農學、測繪學、環境科學、林學、建筑學等各個學科領域,在可設課程上也基本上將這些學科容納進取,體現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綜合性的特點。
(二)社會性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發展的關注點,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在環境保護方面具有可借鑒性。同時,在城鄉規劃方面也具有可行性和指導意義。因此說,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在資源環境和城鄉規劃管理方面具有指導意義。
(三)動態性
資源的使用和城鄉規劃已經成為我國關注的重點,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和城鄉規劃也在變化,并非一成不變,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就是適應了這種動態性,順應了經濟發展的要求。
(四)創新性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本身就是為了適應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生態環境變化而出現的一門學科,也可以說是一門不斷變化的學科,因此學科本身也必須不斷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
三、發展方向審視
近年來,開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許多高校樂于模仿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及其他對本專業研究比較深的學府,但是,這些學校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發展方向的定位未必就適合本校本專業的發展,刻意模仿會導致發展中遇到障礙。在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發展方向上要注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可持續發展。首先,要結合學校的綜合實力和師資隊伍,專業的發展方向主要依靠師資隊伍。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才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發展方向調整的保障。同時,要根據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特點做出相應的轉變,比如說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更容易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發展方向進行調整。
四、改革課程體系
從目前來看,我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主要由專業必修、專業選修、公共必修、公共選修、實習課組成,每一部分都有著固定的學科,比如說公共課大多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法律、計算機、軍事理論等。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也要改革課程體系,建立更為科學和更切合實際的課程體系,以配合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發展目標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
五、教材改革
教材作為師生交流的媒介,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對教材的改革方向關系到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自身的發展。對教材的改革主要結合以下幾點完成:第一,確立核心課程。在編排教材的時候要選擇有權威的機構,在核心課程定位上要結合實際性和科學性,確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和核心教材。第二,將創新、探索、科學、實踐等融合到教材中,使教材具有可行性和成熟性。教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后能夠為學生和教師所用,服務于社會。第三,教材編排要具有綜合性。在編排教材的時候,不能由一個單一的部門進行,要體現綜合性。
在繼承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定會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使本專業獲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云清,池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創新主體化模式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6):73-74.
[2]宋戈,袁兆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81-82.
[3]趙小風.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比較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