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材內容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可以從視聽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因為多媒體課件的特點是可以采用音響和動感畫面等手段多管齊下。這樣可使學生在音樂中得到感情的熏陶與感染,并使學生在逼真的動感畫面的情景中真實地感觸到課文所體現的主題或內容,有利于學生眼、口、手、耳、腦多感觀同時調動,全身心投入,猶如身臨其境。
如《海燕》這篇著名的散文詩,它是高爾基早期的代表作品,描寫的是俄國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作者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斗激情的頌歌。然而革命的年代畢竟離學生太遙遠了,學生很難對這類教材感興趣,甚至思想有些麻木,他們也難以理解海燕、海鷗、企鵝及暴風雨等藝術形象,這樣要達到教學目的就顯得比較困難。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課文的內涵,我們不妨利用多媒體課件。如暴風雨將要來臨的場面,雷電交加的蒼茫的大海上海燕在高傲地飛翔,在這畫面中與海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驚慌失措到處亂飛的海鷗,還有被“轟隆隆的雷聲”嚇壞了的“海鴨”和畏縮起身子藏在崖岸下的“企鵝”……它們的聲音、動作、情態清清楚楚地呈現了出來。這樣學生很容易就體會到海燕非凡的勇氣和威猛的形象及海鴨企鵝驚恐萬分的丑態。如此學生要進一步把握海燕、海鴨、企鵝等藝術形象也比較容易了。這樣的一堂課學生學得既輕松又有效果。
2.注重說話教學
語文教學的直接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而說話能力是中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因此,說話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新世紀的青少年的說話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說話教學的地位
首先,說話教學是全面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需要,是構成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中早就有“說話教學”的內容,歷代與遠見的教育家都重視培養學生“能言善辯”的能力。在《語文教學指導綱要》中,有這樣一句話:“初中語文課以有計劃的縱橫結合的聽話、說話、閱讀、寫作訓練為基本教學內容?!辈⑶野雅囵B學生“具有現代語文的聽說能力”寫進了“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在教材內容中占有一席之地。
2.2說話教學的作用
說話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是促進智力開發、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對語言符號的運用。說話的過程就是思維內部語言得以產生、擴展,并且把思維的結果轉換成外部語言輸出的一系列心理運作過程。為了提高說話的質量和效率,還必須有觀察、記憶、聯想、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共同參與,因此,說話活動也有利于促進智力的全面發展。從說話活動的產生到完成雖然所需的時間很短,卻經歷了幾個環節:“想要說”——“說什么”——“怎么說”——“說出來”,這個過程的任何環節都離不開復雜的思維活動。說話教學就是在訓練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
3.利用好“綜合性學習”
新教材和新的教學理念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綜合性學習”,具有游戲的魅力,它吸引學生在不經意中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如“漫游語文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我帶學生走進自然,搜索語文現象;走上街頭,和行人對話,尋找病句,把語法教學搬到大街上進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語文。又如“黃河,母親河”的綜合活動課,課前引導學生搜集關于黃河的地理、文化知識,閱讀并背誦歌唱黃河的詩篇,關注黃河的生態環保問題。課堂上,通過知識競賽、詩歌朗誦、品讀詩文深化學生對母親河的感情,激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這種開放的教材和教學形式,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鍛煉,課堂充滿了情趣。
以專題組織單元的編排方式也很新穎。感悟人生,樹立理想、信念;觀賞自然風光;體會家庭親情,呼喚人間真情等主題,都是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人文素養,尤其是現在的學生,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匱乏,更需要人文素養的熏陶。
4.搞好閱讀教學
4.1課堂激趣
美國心理學家斯奇卡列說:“好奇是兒童的原始本性,感知會使兒童心靈升華,為其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蓖瑯拥?,面對農村的孩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承擔著積極引導的重要責任。從教幾年的我,明白其中道理。教師應立足于課堂,應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重視學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積極引導中,化抽象為形象,化平淡為神奇,使學生入“迷”。不知不覺中把徘徊在門外的學生帶入藝術殿堂,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心靈的感染和藝術的熏陶,增強學生對閱讀的渴望。幫助學生領悟作品的情感美,品味語言美。體會作品中的意境美,讓學生不斷地發現美、領悟美、欣賞美。以課文為切入點,以點帶面、旁征博引使學生進入更廣闊的閱讀領域,激發他們閱讀課外書籍的濃厚興趣。
4.2設置圖書角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僅僅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卻沒有考慮到閱讀的物質前提,即使有的無矢,閱讀也成了空談。面對農村中學文化氛圍相對較薄弱,家庭經濟整體水平較落后的實際情況,我們不能奢望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想看的書,如果覓書過程艱難,則很多學生的興趣也會隨之殆盡。為此,應集眾人之力量,設置一個班級圖書角,從教師到學生每學期一人捐出最少一本的書籍。讓閱讀教學成為有源之水,讓學生的閱讀強烈愿望有地方實現,也掀起班級同學廣泛閱讀的高潮。多元化的社會,要求多元化的人才,在圖書角的內部也必須多元化,不能限制學生的閱讀面,不能束縛學生的思維。另所備之米應香氣逼人,所集書籍應健康向上。并非所有的書都“開卷有益”,況且中學生本身還缺乏明辨是非,特別是抵制誘惑的能力,因此,設置圖書角時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既要熱情地保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又要幫助學生凈化閱讀內容、規范閱讀行為、提高閱讀品味,教育學生遠離色情、暴力、反動讀物,拒絕“毒品”的誘惑,培養健康的閱讀情趣,確保閱讀大課堂在光明的快車道上健康平穩地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