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方高師院校肩負著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重任。新課程改革對基礎教育英語教師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通過對基礎教育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內涵進行深入分析,結合當前課堂教育能力培養存在的不足,探討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技能的創新培養方式。
關鍵詞: 地方高師院校 英語專業 課堂教學技能
隨著《國家英語課程標準》(2001)的實施和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師范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大大提高。新課改、新課標對從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教學的教師的教育技能提出了新的培養要求。尤其對內陸地區來說,提高基礎教育英語教師教育技能更為重要。
1.基礎教育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內涵
有關教學技能的界定較多,范圍也廣。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克別夫·特尼認為“教學技能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系列教學行為”。莫里遜和馬肯尼亞認為教學技能是“為了達到教學上規定的某些目標所采取的極為常見、有效果的教學活動方式”。基于我國英語教育專業的一般課程結構和學生能力發展需要,英語教學技能主要表現為體現英語課程相關知識的英語教學行為,即課堂教學。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育技能,即主要加強其課堂教學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基礎英語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地方高師院校英語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師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學生作為未來英語素質教育的實施者,自身教育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將直接影響到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和學生的素質。要滿足基礎教育英語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地方高師院校就必須加強其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技能的培養,讓其掌握嫻熟的英語課堂教學技能。英語課堂技能包括很多方面,除了聽、說、讀、寫、譯基本技能之外,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還需要許多教學技能:課堂導入技能,英語課堂用語技能,英語提問技能,英語知識講授技能,課件制作、演示技能,以及板書與簡筆畫技能等。
2.地方高校英語師范生教育課堂教學技能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地方高師院校對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缺乏“師范性”。“師范性”是地方師范院校培養人才和教育的特色和立校之本,但是不少地方高師院校把“師范生”和普通學生一起培養,在培養目標的制定和課程設置及整個培養過程中,都基本一致,造成教育專業學生培養凸顯不出“師范生”的特點,使學生對未來的職業沒有一個過渡心理和接受過程,教育實踐的能力也較差。
其次,地方高師院校對英語師范生培養中的課程設置缺乏協調性和滲透性。課程設置主要還是以英語專業課為主,而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學法等方面的課程設置還處于點綴層次,文化教育和實踐教育設置也不夠科學。許多學生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的學習,僅僅為了混學分拿文憑,缺乏自主意識,也不關注英語基礎教育的關鍵環節。而英語教學法的講授也不夠具體和深入,往往是一周幾個班級共同上兩個課時的理論課,平時也沒有英語課堂教學技能的針對性訓練。
最后,地方高師院校對英語師范生職業理想的培養不夠重視。地方高校英語師范生職業理想培養的缺乏制約了他們成長為理想英語教師。很多英語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后只有極少一部分會從事基礎英語教學工作。這種不重視和忽略導致了英語師范生自身缺乏教師職業理想,崇高的事業心及責任感,從而制約了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3.地方高師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學生課堂教學技能的培養
教學技能的培養與提高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復雜的發展過程。針對英語教育專業教學特點,在秉承現行的英語教學人才培養方式的基礎上,應以課程為載體,在專業課程課堂教學中引入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將課堂教學技能的培養滲透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即將課堂教學技能的培養訓練植入語音、語法、詞匯及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綜合英語的專業課程學習中,使語言學習與課堂教學技能的培養訓練結合,使課堂教學技能的培養訓練與專業學習同步,課內學和課外練結合,分階段、分層次、全面系統地培養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課堂英語教學技能。
3.1英語課堂用語技能培養
英語課堂用語技能訓練應該在綜合英語和英語教學法課中分步進行,這兩門學科教師應當配合,相互支持,組織教學用語:打招呼,考勤,上課開始,介紹,提醒學生注意,禁止,指令,警告,請求,指導,評價,鼓勵,進行分組活動,布置作業,結束課堂教學。對這些項目的訓練可以每天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句子或術語,定期進行檢查和測驗,并與期末成績掛鉤。課堂教學用語:開始課堂教學,解釋,舉例,常用語法術語。這一訓練可以先給學生提供材料,讓學生背誦并做到靈活掌握。
3.2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與語言技能培養
重視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與語言技能的訓練。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內容。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師有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同時具備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地方高師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要重視學生的英語知識和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尤其是聽、說能力的培養。將各個單項技能的學習滲透在語音、語法、詞匯及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朗讀技巧和語音語調應該在綜合英語和英語語音學習中訓練學生。朗讀技巧包括以優美的節奏,高、低、輕、重、強、弱、快、慢的音調,把原作品詞句的意態、語氣,生動地表現出來,進而產生“賞心悅耳”的感受。
3.3板書、簡筆畫技能培養
板書和簡筆畫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好的板書和簡筆畫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板書訓練可分為單詞、句子書寫和排版技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集思廣益進行設計,然后把各個小組的設計進行比較,從中擇優或把各小組的優點集中起來,獲得一個總體設計。生動、活潑甚至夸張的簡筆畫用以創設情境,再現單詞、句子或課文描述的人物、事物或情境。簡筆畫要突出“快”,有一揮而就的速度。教師在教單詞、語法或講授一個情景時都可以使用簡筆畫。教師可以邊畫邊說或者根據所畫的圖進行講述。有時候可以采用老師用英語進行描述,學生畫的方式,從而鍛煉并提高學生的聽力。
3.4教具、課件制作技能培養
教具、課件制作訓練應該由綜合英語、英語教學法、計算機課程協同完成。教具是指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經常使用的輔助教學工具,如黑板、掛圖、實物、卡片和玩具模型等。教具課件制作要做到科學合理,結構簡單,便于操作,直觀適用,演示效果好,美觀耐用,具有吸引力。教具的大小、顏色和構圖要合適。要培養學生做到平時眼勤、手勤,隨時留意身邊可以用于自制教具的廢舊材料,及時收集整理。
3.5教案寫作技能培養
教案需要不拘一格,寫出個性,寫出創意,寫出風采。教師的教學個性和風格,從教案起步。編寫教案的過程是鉆研教材、構思教學的過程,它凝聚著教師對教學的理解和感悟,體現教師的創造力。對學生進行訓練時要求學生寫詳細教案。因為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教學的設計操作、課堂的調控,教學的應變和駕馭能力等方面缺乏經驗,需要較詳細的教案作參考,以保證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效實施和教學質量。正規英語教案有一個基本格式,其主要內容包括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課前預習、教學環節(教學步驟、語言點等)和教學反思、評價。
4.結語
在當前基礎英語教育改革持續深入的背景下,結合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地方高師院校要提高其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能力,尤其是課堂教學技能,就必須在搞好語言基本功教學和重視素質培養的基礎上,以課程為載體,將職業培養目標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將課堂教學技能的培養滲透于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使專業課程和教學技能密切結合,使教學技能的培養訓練與專業學習同步。拓寬英語教學技能培養的途徑,調整和豐富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的教育技能培養模式,探索新英語課程標準下適合當地中小學英語教育狀況的基礎教育英語師資培養的新方法,培育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合格的基礎教育英語教師。
參考文獻:
[1]肖惜.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簡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胡淑珍,陳鈞.教學技能(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叢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曹雪英.新《英語課程標準》下高等師范英語教師培養策略[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4(12).
[4]肖海雁,韋義平.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新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5).
[5]王振良.《英語課程標準》體現的理念及對教師的要求[J].基礎英語教育,2005(1).
[6]李旭明,賈俊民.試論高師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J].高師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6).
[7]盧強,鄭立坤.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策略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8]趙海洋.論地方高師院校英語師范生教育能力的創新培養[J].科技信息,2011.8.
本文為南陽師范學院校級教研項目“新課改下高師院校英語專業學生教育技能創新培養研究”成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