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二外日語的現狀和特點,對二外日語教學方法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旨在激發外語專業學生日語學習興趣,提高其多種語言學習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多語種綜合性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 高職院校 二外日語 教學方法
一
中國加入WTO以來,社會環境和就業形勢使得掌握多語種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加大,學生對日語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許多高職院校為滿足學生需求開設日語課程作為外語專業的第二語言。但是通過對高職院校二外日語課程設置,以及學生反饋等情況來看,目前的高職院校二外日語情況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提高高職二外日語教學水平是日語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1.教材陳舊,吸引力不大。
一般高職院校采用《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作為教材,該教材從1988年出版以來再版多次,其難度尚可,詞匯量和語法講解適中。但是內容守舊沒有時代感,很多場景已經不適用于現今生活學習生活,學生難以從教材中學習到現代日本生活的信息,在不斷涌現的新詞、流行用語面前常常束手無策,提不起學習興趣。同時有一些文法知識點的名稱和專業教材標準日語語法有出入使學生使用其他工具書時感到概念混亂。
2.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手段單一。
由于日語作為第二外語,課時設置較少,教師面臨任務量大、時間緊的現狀,只好采用最基本的以講授語法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完成教學任務。通常以單詞—語法—課文——翻譯—課后練習為授課順序,采用一人一書一粉筆的單一教學手段,這種模式和手段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與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主旨背道而馳。
3.學習動機功利性,情緒化現象突出,兩極分化嚴重。
由于就業形勢嚴峻及社會上一些工作單位唯證書至上,導致學生學習有極強的功利性,即只學對找工作相關的知識,或者以考取工作單位認可的相關證書為終極目的,對語言本身的魅力視而不見,這種非發自內心的學習愿望和激情很難持久,容易受到來自學習困難的打擊。另外由于受中日政治關系方面的影響,一部分學生將愛國情緒轉嫁到日語學習上,抵觸日語學習,直接導致學習結果不理想。另外一部分學生受到日本漫畫或者動畫片的影響,對日語有很濃厚的興趣,他們把這種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的熱情,能夠主動學習并且靈活應用。
二
針對高職院校二外日語現狀,以及自身多年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發學生的日語學習興趣,提高語言應用能力,解決日語入門困難和學習過程中的瓶頸問題。
1.模塊法
日語可分為語音、詞匯、文法三大模塊,將各個模塊的特點講清楚,力求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系統了解日語特點,打破固有語言思維模式,盡快掌握日語學習方法。日語語音特點比較明顯,元音少,發音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讓學生進入誤區,比如元音u的發音,日語不突唇;shi的發音與英語日語也都各不相同。日語部分詞匯規律性強,在形態上容易區分,比如所有動詞詞尾都在う段上,形LulPWBfTKIk+Fo/bCm7S5w==容詞詞尾都是い等。文法方面,日語的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和助動詞的活用是日語語法的特征之一。另外日語的敬語和男女用語區別也是日語學習的難點和重點,
2.對比法
對比法是二外教學的重要方法。外語專業學生已經掌握的外語學習技巧,以及養成的外語思維習慣對二外教學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利用語言相通性盡快掌握新語言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容易受到原有基礎的干擾,日語和英語不屬于同一語系,因此相對于二外法語來說干擾性更大。因此在二外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并且充分利用學生的原有的英語語法知識,利用比較教學法,對英語、日語和漢語進行比較,了解三種不同語言的差異及共性。在此基礎上,又著重強調和講解日語語言的特點和個性,教學效果必然事半功倍。比如日語的漢字起源于中國,絕大多數的音讀詞匯的發音和字形都和漢語都十分相近,如大學、運動會、京劇、鉛筆等這類詞匯的詞義。這對建立日語初學者的學習信心是十分有利的。但有一些訓讀詞比如娘、汽車、手紙等就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來理解,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進行總結。日語中的外來語大多數來自英語,所以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但也容易犯用英語發音方式發日語詞匯的通病,所以規范外來語發音也是教師在二外日語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日語屬于粘著語系,即功能詞決定內容詞在句子中的成分、名詞、代詞、數次等,內容詞不能直接入句,只有其后粘附功能詞才能入句,這和英漢都不一樣,所以作為功能詞的助詞講解就顯得尤為重要。
3.情景法
情景法是外語教學的常用手段之一。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情感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獲取知識和技能。二外日語的課堂也可以采用情景法,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運用基礎語言知識編寫短劇或會話,通過模擬學習生活工作的場景,進而深入了解語言應用技巧和日本文化內涵。
4.多種教學方法結合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手段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語言教學中,靈活應用立體式的教學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音像資料播放日本電影、動漫、音樂等,作為知識背景補充資料,使學生客觀了解日本風土人情、地理文化、時政要聞等。通過教唱日語歌曲,講述一些簡短的日語故事,使得教學內容生動有趣,活躍課堂氣氛。賞析著名的日語俳句,體會日語的語言魅力所在。這些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了解日語語言中所蘊含的文化氣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日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靈活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規避教學過程中的不利因素,不斷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梁鏞.跨文化的外語教學與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網.
[2]黃和斌等.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3]汝金珠.關于二外日語教學認識和思考[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07(02).
[4]王武軍.日本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