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寫作因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等原因和漢語寫作有著明顯的差異,學生在英語寫作時往往容易遇到漢語寫作帶來的干擾因素,出現了大量的漢語式英語,造成了英語作文不地道且生硬的現象,本文就漢語對英語寫作帶來的干擾因素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英語寫作 漢語 干擾因素
英語課不僅要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日常事務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英語寫作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差異所造成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及寫作角度、用詞、語法等不同,中國學生的英文表述中往往會出現一個普遍的問題:漢語干擾,即將英語句子完全按漢語語序表達出來,全然不顧英語的語法要求和表達習慣,出現大量的漢語式英語。
一、漢語干擾英語寫作的因素
1.語言措辭
英語和漢語中的詞語各有自己的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漢語中,名詞沒有單數、復數,以及有可數、不可數之分,漢語句子中的主語和謂語不存在數的關系,謂語動詞沒有第三人稱單數、時態、語態之分,因此,漢語中不存在主謂一致,謂語部分不需要作出時態和語態的相應變化,也不需要根據主語的單復數形式作出調整。由于受到漢語的影響,學生在寫作時將漢語句子和英語句子直接對等起來,在找不到合適的詞時,往往憑借自己已有的漢語和英語構詞感覺造詞,展開一些不正確的聯想或假設。
2.習慣表達方式
在寫作中英語和漢語的語法結構、次序及句子的連接手段有各自的特征,英語將重要的部分放在句首,不表示強調的狀語以地點、時間的順序排在句尾,地點短語狀語一般放在時間狀語之前或地點短語狀語之間的排列一般也是由小到大。漢語則不同,它是先偏后正的造句原則,先交代時間地點等,時間或地點短語狀語自身之間的排列順序是由大到小,然后再進入事情本身。
3.文化背景
英漢兩種文化間的差異必然造成思維方式的差異,思維方式的差異必然造成表達方式的差異,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化背景知識或是一知半解,在寫作中就會出現生搬硬套的情況,完全不顧及語序、意義,只是機械對譯,造成用詞、表達錯誤,甚至鬧笑話。
4.標點符號
英語和漢語中的很多標點符號用法相似,但存在差異,例如:英語中句號是小圓點而漢語中句號是小圓圈;連接若干個短語或詞組英語中要用逗號表示,而漢語中要用頓號;英語寫作中,文章名要用引號,書名要用斜體或下劃線表示,漢語寫作中文章名和書名均用書名號。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這部分的差異,不自覺地習慣性使用漢語的標點符號方式,有的時候感覺一個句子沒有表達完便不自覺地一逗到底,這樣就造成句子關系混亂、主次不明、重點不突出。
二、克服漢語思維的干擾,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1.加強基礎訓練
在英語基礎知識的訓練中首先要求學生擴大詞匯量,大量背單詞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單詞是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其次加深學生對現有詞匯的認識,擴大積極詞匯量,準確掌握單詞的詞義,同義詞、近義詞等具體用法,知道常用單詞具體運用的語境。
2.大量閱讀
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習者了解語言本身,還要了解相應的文化因素,養成一種英語思維的習慣。英語閱讀教學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首先可以讓學生辨別原文中某一段落的模式,熟悉其中句子的不同功能、所提供的信息及相關的詞匯手段;然后讓學生依照這一模式寫出一個類似的段落,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此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可以及時地得到教師的反饋,并及時在詞匯手段、意義表達和文章結構等方面與原文進行對照,這是有指導地進行寫作的一個典型方法。
3.大量背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背誦大量范文是寫作的基礎,學英語也是如此。當然,背誦要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有重點、有目的地進行,熟悉范文中文章框架、精彩句構和點睛的文筆。也可以拿一些英語原著(散文)名篇讀背,這樣可以加強語感,使表達地道化。
4.大量練習
學習語言表達方法和熟悉文章結構固然重要,但是只有通過真正動筆“寫”,一個人的寫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尤其是要加強英漢對譯練習,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翻譯練習指導學生展開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對比研究,以增強英語語感和識別能力,熟悉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篇章結構的特點,充分認識到兩種語言思維模式的差異,所以加強實際寫作練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最好能幫助學生找有范文的題目進行練習,以便寫完后與范文進行對比。重點是要檢查文章是否切題,行文是否流暢,有無嚴重的語法錯誤等,同時通過比較可以及時發現差距,模仿范文的優秀之處。
對學生而言,漢語干擾現象要完全杜絕是很難的,但是必須盡可能地減少這類錯誤,進一步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桂英.漢語寫作模式對英語寫作的負面影響[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6(01).
[2]黃建英.影響我國學生英語寫作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