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受到大學英語教師的青睞,它為大學英語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并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英語自學能力,然而在具體的課堂實施中,仍會有一些問題暴露出來。本文擬從什么是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實施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分析小組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應用。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課堂實施 應用策略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由Robert E. Slavin在上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提出的,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它旨在通過小組合作互助的形式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良好的非智力品質的發展(王坦,2002)。因而,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中應用學習小組,具體實施是小組內成員間、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合作,目標是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評價獎勵的標準是各個小組在完成目標后的團體成績。這要求小組的各個成員有強烈的個人責任感,為自己和所在小組其他同伴的學習負責并貢獻出自己的努力。
二、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合作學習被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并得到了國內外二語習得研究者和教育者的關注。一些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小組成績分工法、切塊拼接法等應用于大學英語的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方面,學生們可以通過小組活動交流學習經驗,溝通情感,分享信息,另一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監督,相互指正,取長補短。老師作為一個“兼職的導游”(約翰遜),通過構建各種課堂情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優化學習過程,使他們通過組員間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賴,培養和提高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隨著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實踐的逐步深入,很多問題暴露了出來——分組的模式較為單一、組員之間不能很好地配合、個別學生參與性不強、組內分工不合理、小組活動時間不能充分利用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密切注意并加以解決。筆者認為,為了保證合作學習在課堂上的成功實踐,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理分組
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進行,大學中班級人數不斷增加,大學英語課堂的人數在70人左右,所以在大班的課堂中,合作小組的規模以4~6人為宜,盡量“組合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經驗和不同興趣的學生的異質小組”(約翰遜)。小組過多,課堂展示占用的時間也會加長,不利于課堂的組織。在課堂實踐中,把正式的合作學習小組與非正式的合作學習小組結合起來,小組的規模可以隨任務的變化而變化,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潛力,做到集思廣益。
(二)明確學生的責任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的關鍵因素有5個:積極互賴、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個體和小組責任、人際和小組技能和小組自評,因而,積極互賴和個人責任感在合作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實現共贏的重要手段。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中,首先要保證每位成員信息的有效性,對給出的任務有自己的理解,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分享信息,目標互賴,資源互賴。讓學生們認識到,在任務中每個人的資源、責任和角色不同,他們對共同努力都要有自己的貢獻,而小組的成功依賴于小組中的每一個人。
(三)合理安排任務
在合作學習中,布置任務的時候要遵循三個原則:①詳細具體,任務到個人,使每位學生都清楚地知道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所擔當的部分。②從少到多,要求從低到高,使學生逐漸了解并熟悉任務的完成過程。對于一篇文章,可以先從復述文章(retell)開始,然后對文章的內容作出評價(comment),直至最后小組內或小組件可以進行辯論(debate)。③強調重復學習。大學英語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要靠學生勤練掌握。在小組合作中,小組內的各個成員要相互督促,保證每一個人都與掌握所學的內容。而且,大學英語的學習不應只局限在課堂,教師應該設計一些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外完成,如網上搜索資料、做英語手抄報、編英語話劇等。
(四)發揮教師的作用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王坦,2002)。因而,教師不是“權威”,而是合作者,與學生一起,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合作學習的小組活動開始以后,教師的作用就是“監控”學生的互動過程,并幫助學生更有技巧地進行學習和交往(伍新春,鄭秋,張潔,2004)。比如,在課堂小組討論時,教師可以監聽或者作為成員參與進去,當小組成員對話題不理解、缺乏相應的詞匯、不積極參與、使用漢語交談或者大聲喧嘩時,都需要教師適時加以引導。
(五)建立恰當的評價機制
合作學習中的評價,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任務的掌握情況,有助于學生評估和反思學習過程從而提高自學能力,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這要求教師不僅注重對最終的學習成果的評價,還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把個人的成績與小組的總體成績聯系起來衡量。教師在合作學習前要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包括學生的態度、組內互助、課堂表現和學習結果,并教給學生們了解并掌握,小組成員之間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同伴的優點,及時內省,作出反饋,可以使合作的質量大大提高。期末,教師可以采用口語測試、小測驗等形式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判。
四、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有效地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培養責任感和合作精神,激發創新意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因而,在大學英語課堂實踐中,為了保證合作學習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各種方法,創設恰當情境,促進學生英語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美]約翰遜(Johnson,D.W),[美]約翰遜(Johnson,R.T).合作學習[M].伍新春,鄭秋,張潔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張法科,趙婷.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界,2004(6).
[4]成銘,張思銳.合作學習: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模式[J].英語教育,2008(12).
[5]何湘平.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