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語言因素方面的差異。
在應用漢語的大環境下,要想使學生很好地區別漢語和英語這兩種語系中的差別和細微的聯系,是相當有難度的。中國的初中生在聽英語的時候往往會感覺到不知所措,在聽力訓練的時候,經常會受到母語的干擾而逐字逐句地翻譯聽到的句子,這樣的理解速度往往很難跟得上英語的語速。
2.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語文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對英美國家的風俗文化的講解不是很多,學生也缺乏對這一方面知識的補充,因此,在聽力訓練當中遇到一些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的內容時,運用中國人的思維理解就往往不明白。也有一些聽力素材中沒有涉及英美的社會文化,但是學生依然很難理解,這是東西方思維上的差異造成的,運用漢語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一些英語現象,是很難得出正確結論的。
3.語音知識欠缺。
要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學生就要有正確的發音。如果發音不準,就不能聽懂所給的聽力材料,更不要說正確理解了。尤其是一些近音詞,如house和horse、mouth和mouse等。另外,有的學生存在著對音節的劃分、連接、弱讀、重音轉移、升降調等知識的缺陷,在聽的過程中不能反映出語音的變化,只能被動接受聽的材料,致使聽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怎樣進行英語聽力訓練
1.用英語講課,培養聽的習慣。
長期不聽英語會話,偶爾聽一次,再簡單也不能完全聽懂,這說明聽少了,單詞記不清,反應跟不上。用英語講課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鍛煉其感知能力,培養其想象力和思維力。在授新課時,堅持讓學生合上課本,聽老師發音;然后讓他們模仿練習,聽課文錄音,并根據所聽內容簡要回答問題,最后打開課本,這樣能讓學生養成仔細聽的習慣,創造更多聽的機會。
(1)教師用簡單的英語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2)開展英語朗讀、會話、表演等活動,每學完一段新對話,讓學生模仿寫一段,并分組表演,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說好是在聽好的基礎上進行的,能說得好,聽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2.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增強聽的信心。
語言是有音有形的,聽作為獲取信息的手段,比看難得多。語言的速度由發出信號的一方決定,聽到的信號瞬間消失,對方如果能聽懂基本意思,但記不住所聽內容,就會出現聽后忘前的現象,如果遇到聽不懂的詞或語句,心情緊張,來不及分析、思索,就造成漏聽的現象。越是聽不懂越緊張,越緊張越記不住,影響對全文的理解,因此,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營造輕松、和諧的氣氛,努力消除學生因害怕、沮喪、反感而產生的心理障礙;采取靈活多變的聽音形式,并把競爭機制引入聽力教學,以激發聽力興趣,調動聽音積極性。在初中英語聽力測試時,先把題瀏覽一遍,找出重點詞語。所謂重點詞語就是這些詞能反映故事的性質、特點。比如:對話、理解題較聽單詞、短語或句子難一些,不過一般讀兩遍,我們首先得聽懂錄音中4—6句對話和所提問題,才能選擇正確答案或回答問題。
如:A:Hello,Lily,Did you enjoy your birthday yesterday?
B:Yes,very much.My friends Mike,Peter and Jane were all with me.
A:Did Joe come to your party?
B:Yes,but he was a little late.
Question:Who was late for Lily’s birthday?
A.Jane B.Joe C.Lily D.Mike
本題先看清試題的四個選項,聽第一遍錄音時,重點聽幾個人物的關系,聽所問的問題,并抓住關鍵詞語who was late;聽第二遍錄音時,重點捕捉那個“who”就行了。
3.加強技能訓練,增強聽的效果。
聽力理解的過程即根據聲音建立意義,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聯想、良好的記憶、邏輯的推理是必不可少的;聽音辨音,聽音悟義能加強感知能力。只有在頭腦中形成較強的語言感受和感知能力,聽覺才能從復雜的音差中進行準確的識別、判斷,從而獲取信息。在聽力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訓練,聽力技巧包括語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語音技巧指連續、弱讀、失去爆破、句子重音、意群劃分等。理解技巧指聽力內容的檢查、預測、取舍等。如在聽力測試中經常會遇到辨數字這類題,對學生普遍感到頭疼的是“十幾”和“幾十”的選擇。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完整地聽文章,記筆記時遇到長單詞可省略中間部分,只記詞的首尾部分。聽第二遍時,可對第一遍記得不全的地方進行修改、補充,以及完善。其實有的空根據上下文、語法、習慣用語、背景、常識,可以得到答案。
4.聯系材料,猜測重點。
對于短文題,要學會在瀏覽題目時,就把握好這篇短文的大致重點,從中掌握一些有關聽力材料的線索,然后將猜測所獲得的線索進行綜合,從而對將要聽的部分內容未聽先知。這樣在聽文章段落或對話時,就不會太急躁,可以有選擇性地聽重點,正確率較高地完成題目。第一遍聽把注意力集中在與問題相關的內容上,把握全文大意。在第二遍聽的時候,做適當的記錄,主要把題目和內容關聯上,這樣通過短暫的分析,就能很快找到答案。這個短暫的分析,就是推理加上適當的猜測,就是運用思維對信息加工的過程,所以,在聽的時候,精神要高度集中,抓住關鍵詞,并和前后內容聯系,無論聽幾遍,都要保持這種狀態。
5.強化語音語調訓練,模仿語言語調。
學好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音標基礎是否牢固,決定了語音語調的好壞,初中生打好音標基礎,對提高聽力水平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語音發音中的難點,如連讀、爆破、強弱、重音轉移等語音語調的變化,學生往往處理不好,聽起來生硬別扭。除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外,還應組織學生參加英語角,由外籍教師任教的口語班,只有通過模仿和實踐,才能培養良好辨音和發音的習慣及能力,才能逐漸解決語音辨別能力和語流連貫能力弱問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選用不同口音不同人物發聲的聽力材料訓練學生,培養其適應性,豐富語言知識。
總之,在聽力教學中以基礎知識為依托,強化語音辨析訓練;精讀和泛讀結合,進行聽、說、讀、寫整合,優化心理環境,培養清晰的思維能力,只要在日常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聽力訓練,學生的聽力技能就能夠提高,達到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