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是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都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的綱領。如何把握好新課標理念,上好每一堂歷史課,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我校歷史教研組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一、改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試量高中的辦學理念,我們適時調整了自己的教學目標,由以傳授知識為主、培養能力為主,轉變為“以傳授知識為基礎、激發學生興趣、形成良好學習動機、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從而把初中學習由一個獨立的階段變為自主學習的一個有機環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主觀能動性的來源。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歷史教師的首要任務。歷史是一門涉及廣泛、充滿情趣的學科。這就是我們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我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建立歷史知識與學生原有知識的聯系,使學生產生共鳴,形成興奮點,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愿意學習、主動學習歷史。
今天的社會是知識社會,自主學習成為每個人的生存需要。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成為現階段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我們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書”方式,由單純地教教材變為合理地使用教材,在完成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每一堂課中都有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隨之增長,從而確保教育目標、教學過程、學生發展三者有機統一。
二、加強合作,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合作是當代社會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關注合作的范圍、對象、方式,更注重合作的效果。只要對學生學習有利的合作我們都盡可能加以采用。具體的合作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教師之間的合作
我校有一項長期堅持、效果良好的集體備課制度。歷史組在每堂課前教師先集中,進行集體探討,再確定這堂課的主要備課人,形成集體備課教案。在上課過程中,教師針對課堂情況隨時對集體教案進行修改和補充,課后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及時制定處理對策,進行總結交流。事實證明,效果良好。
2.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
這包括課前預習時的師生合作,上課過程中師生互動合作,課后師生解T3M+bJBa00tUgTjqR0dEUw==難答疑、探究延伸的合作等。充分發揮教師“主導”的作用,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習知識的伙伴。
3.學生之間的合作
這種合作是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重要方式之一,包括預習階段收集相關信息資料、提出問題、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互動、探究疑難、形成知識鏈的延伸。學生通過合作,把各自獲取的歷史知識信息進行交流整合,極大地增強了團隊協作意識,獲取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愉悅了身心。
4.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合作
文史結合、學科滲透是我校教學的一個特點。文史不分家,由于學科特點,歷史與語文之間的聯系是“割不斷、理還亂”的。我們結合歷史活動課,開展諸如歷史辯論會、歷史作文等主題活動,邀請語文教師參與這些活動并及時給予輔導,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與語文的積極性,學生們質疑探究等自主學習能力有了較大提高,效果突出。
歷史學科具有綜合性特點,與政治、地理,以及語、數、外、理、化、生等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學科之間的配合,經常與不同學科的教師就同一知識點進行探討,確保所授知識的準確性,以及各學科之間的合理銜接,使學生所學的不同學科知識之間建立起緊密聯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塊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趣味的小天地,在這個小天地里傾注著自己的熱情和精力。而傳統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的是一個封閉的、禁錮的、狹窄的、高壓的學習牢籠,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個性被抹平了,創造力就不易被激發出來。缺少富有創造力的學生,也就不可能有諸多富有創造力的人才;沒有人才,在經濟的大潮中,我們就不可能立于不敗之地。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必須有一種寬松、自主、自由、豐富多彩的教育氛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獨立思考、敢于冒險和主動精神,是我們在教學中的永恒追求。創造性只能在這種氛圍中涌現出來。我們一改過去的那種以講為主、以記為輔的傳統歷史教學方法,代之以討論為主,并輔之以辯論、歸納,要求學生自由發言、自由辯論,并作適當的開導或幫助查找一部分資料,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且對較特別的觀點進行鼓勵。時間一長,學生就慢慢養成一種尋找疑點和進行答疑的基本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一種創新意識,也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打下基礎。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歷史課堂教學,構建合理、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我校花巨資安裝了多媒體系統,為我們改進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們歷史組積極進行探索和嘗試,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整合歷史學科資源,優化歷史課堂教學結構,改進歷史教學模式,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我們自己制作歷史課件,組織教師在進行常規備課的同時,還進行了部分電子備課,應用于課堂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教學落腳點是學生的“學”。為此,我們將歷史課堂時間進行分解,把每節課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甚至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自己組織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教師的“教”轉變為“導”,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的個體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全班辯論交流等環節,歷史基礎知識水到渠成地被學生發現并掌握,學生的歷史思維和辨析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總之,我們的歷史教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出發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幫助學生感受歷史知識的內在美,讓學生通過參與、通過自我發現去激發其智慧的潛能,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靈活性,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習效率,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