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過調查發現,許多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源于歷史故事,初中生處于青少年發展時期,對故事有一種特殊的喜好,依然保留著兒童時代喜歡聽故事的興趣。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學好歷史這門學科,教師應該仔細研究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本文從通過歷史故事導入新課,通過歷史故事使抽象的歷史內容具體化兩方面分析了目標論題。
關鍵詞: 歷史故事 初中歷史教學 運用
初中歷史學習中,包含許多歷史故事,通過這些歷史故事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把握教學內容,在分析歷史現象的原因、過程和結果中,將歷史故事穿插其中,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的史實和分析歷史現象的過程中,接受的不只是固定的歷史理論知識,還包括學習歷史的樂趣,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歷史課,從而提高學習歷史的主動性,提高歷史科目的學習效率。
一、通過歷史故事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導學部分做得好,必能有效激起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探索這一部分所講的歷史。因此,在新課導入部分,老師可以拿出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講一個歷史小故事,作為歷史教學開始的“熱身”,讓學生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進入歷史學習的狀態,沿著一定的脈絡將與歷史故事相關的史實研究清楚。學生在接受相關的史實時精力是充沛而集中的,能夠將教學內容和導學中聽到的故事相聯系,能夠加深印象,提高課堂聽講效率。歷史故事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文學作品中提到的歷史故事,也可以是古詩詞中涉及的歷史典故。比如,在講唐朝的安史之亂時,會講到安史之亂的原因,原因之一就是唐玄宗后期統治是很腐敗的,沉迷于酒色,會提到楊貴妃這個人物。于是,就可以借助楊貴妃的故事導入新課。古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就派快馬將荔枝運到皇宮,可見唐玄宗對于楊貴妃是非常縱容寵愛的。通過這個故事引出主題,學生在聽故事中進入“安史之亂”這一章的學習,比較容易接受。
二、通過歷史故事使抽象的歷史內容具體化
初中歷史教學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中國歷史,另一部分是世界歷史,歷史發生的時間與背景都與現代的生活拉開了一段距離,有些知識點比較模糊,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這時,通過歷史故事的講述可以有效地將這些知識點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便于理解和認識,使歷史知識點得到更加有效的消化。比如,在講解“經濟危機”一章時,首先講述的是美國,可以借助文學作品中的歷史事實,看待這場危機對美國民眾的影響有多大。這是一個關乎信任的故事,講述的是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故事,也就是美國第一次大規模的經濟危機時期,一位年輕的姑娘費盡周折終于獲得了金店銷售人員的職位,可以負擔和母親的生活支出。有一天,一個面色憔悴的男子走入了金店,看了一枚枚戒指,然后離開了,姑娘的服務態度很好,心想好不容易有了一個顧客,但是那位男子什么也沒買,就走了;姑娘下班清點戒指時,發現戒指少了一枚,意識到是男子趁機取走了戒指,但是如果拿不回這枚戒指,就會失去這門工作,而且要賠償。姑娘后來進了男子家門,跟他說了一些話,男子抓住姑娘的手表示感謝,戒指就這么失而復得;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可以從中提煉出經濟危機時工人的失業現象嚴重,工人的購買力低下,很難滿足正常的日常生活。老師可以根據歷史故事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造成經濟危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樣的破壞力?等等;學生剛聽完了歷史故事,會很熱衷于這些問題的解答,解答問題就是從課堂內容中進一步認識“經濟危機”這個概念的過程。通過故事學生們對經濟危機的認識由抽象的概念轉移到具體的事例中,降低了歷史學習的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這樣的策略實施中,歷史老師要注意精心選擇歷史故事素材,并控制好講故事的時間,講述要聲情并茂,引起學生的共鳴。
本文從以上兩個方面論述了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有值得借鑒之處,也有不完善之處,希望讀者能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創新方法,使歷史故事的效能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故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不能止步于以上兩種策略,可以組織學生演練歷史故事,在演練的過程中了解一段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和作用。這樣,學生不僅發現了學習歷史的樂趣,還對歷史知識加深了印象,從而提高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被有效地調動,提高了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紅琴.歷史課“六步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林區教學,2009(06).
[2]時海萍.對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04).
[3]孫建榮.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J].文教資料,2010(21).
[4]張云潔.優化課程資源提高教學有效性——初中歷史《紅軍不怕遠征難》課后說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