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是學校的教育單位,也是學校總體構成的基本組織。班主任是在學校全面負責班級學生的思想、學習、勞動、健康、生活等工作的老師,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相對于任課老師來說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壓力,如何讓自己從繁重的事務中解放出來,給學生適當的空間和時間,學生能否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與班主任能否放手讓學生搞班級活動有直接關系。結合帶班經驗,我認為班主任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取得較好的效果,也把自己從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中解放出來。
一、放手讓學生制定班級規章制度,要求自己管自己。
學生自主管理不僅是學生管理班級,學生管理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種能力是工作能力,后一種能力是自我約束能力。
有了一定規章制度,學生就要依規章制度自我管理。要讓每個學生都制訂出自我管理的計劃,并要求他們按計劃實施。只要這樣長期堅持,學生就會形成自覺意識,達到自我管理的效果。
二、構建班級監督網絡,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管理的參與者。
許多人說班級難于管理,其原因就是學生是在被動地接受管理,缺乏主人翁意識。若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情形就大不一樣了。我的做法就是在制訂班級管理方案時,將班級管理的責任分解到每一個人頭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與被管理相結合,提高了每一個學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度,使他們能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利益和責任,大大激發了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實踐證明此項舉措效果十分明顯,因為人的潛意識都有一種上進心,有時班主任不在家,學生照樣能管理好,甚至比平時管理得更好。
三、大力培養班級干部隊伍,樹立班委會管理權威。
讓學生主動參與班集體管理,老師不必事事躬行,因此建立一支責任心強,品行端正,工作大膽的班干部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們是班集體的核心,是凝聚班集體的紐帶,所以說有一支強有力的干部隊伍,班級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班干部隊伍的建設,重點是樹立班干部的權威,放手讓他們開展工作。在實踐中這樣做,效果會更好。其做法是:先由學生民主選舉班委會,班委會民主選舉班長(或者班長也由全體同學直接選出)。這樣班干部都能得到同學們的認可。然后,由班長組織班委會,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責任目標和職權范圍。向全班分布,由全班同學討論通過。班干部就按照責任目標和職權范圍開展工作,全班同學必須服從管理。班主任作為班干部的堅強后盾,讓每個干部有職、有權、有責,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
四、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班級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在平時的管理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總有一部分同學對集體的事情表現得并不是很熱心,總認為,自己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對班級也沒有什么貢獻甚至有時還覺得自己總給班級抹黑,思想狀態總是游離于集體之外。久而久之,這部分同學就成了班級管理和集體建設的消極因素,嚴重阻礙了管理和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因此,班主任的責任就是要充分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之處,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意識,把他們重新拉回到集體中來。
鑒于這種想法,在平時要求班干部充分記錄好班級日志,及時記錄每天的好人好事或是表現突出的同學,經過總結,利用班會的時間予以表揚和肯定。如果遇到一些具有較高學習價值的事例就要請當事人走上講臺談談心得。另外,在班級內基于各位同學的興趣專長,還分別設立了版報小組、文藝小組、體育小組等興趣小組,各級鼓勵每一位同學為班集體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班級增光添彩。與此同時,在學期開始或結束時由同學們推選出一批在各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同學加以表彰。這樣,就讓每個同學都能真切地感覺到自己身上積極的一面,增強了其融入集體的自信心。
五、以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合作活動和交往有助于學生團結協作和集體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因為在交往和協作中每個活動的參與者不僅對活動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有較深的理解,而且對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作用、權利和義務有了較為充分的認識,一方面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成果有賴于每個成員的努力,另一方面可以清楚地體會到,集體協作對保證每個同學的利益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他既能懂得紀律對個人、團體的約束、規范作用,又能體會到對個人發展、個人利益的保證和促進的作用。這樣,他們對思想道德教育就不是被迫的,而是自覺自愿的或者說服從班集體利益成了他們的內部需要。這顯然比單純的說教有效得多。
因此,在學期初,我就落實班委會廣泛征集全體同學的建議,制定出了整個學期一系列有益身心、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并且保證每周有活動,盡量使活動范圍涉及每個人。除此以外,還要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時事或學校號召和要求等契機,適時地將其利用活動的形式融入當中,進一步豐富了活動的內容,并且鼓勵同學們走出校門,使同學們在社會實踐中向人民學習,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悟道德、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做到知與行的統一。還要在活動結束時,利用班會或活動課時間進行認真的總結,總結中要對活動開展的意義加以充分肯定,對涌現出的好人或好事及時地給予表揚,對暴露出來的不足之處也要進行適時糾正和指導。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自由發展。在教師的指導、疏導、引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及時疏導學生的思想,引導他們排除心理障礙,指導他們科學的學習生活的方法和思想,與他們共創健康成長的良好集體氛圍。只有充分有效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在班級管理中挖掘出每個同學的潛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由班主任的“弱治”,讓班主任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