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新聞宣傳工作的發展,還需從新聞宣傳工作的“四度”對新聞宣傳的改革創新進行評價,而這當中最為重要的則是對新聞宣傳“四度”工作的有效把握。
關鍵詞:新聞宣傳 輿論引導 先進文化
中圖分類號:G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c)-0216-01
新聞宣傳的本質是引導受眾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新聞宣傳工作的創新是有效提高新聞傳播對受眾的思想影響。作為廣大的受眾,能否準確的接納新聞信息對自身的影響,還取決信息傳播的加強和引導。必須積極的開展輿論引導,以科學、合理的宣傳形式進行典型人物事件的傳播,充分引領受眾的主流意識和思想文化,從而促使新聞事業的良好發展。
1 新聞宣傳工作中的問題
1.1 全球化傳播與國際話語權
隨著目前局勢的不利影響,作為傳播體系在國際上的立足,我國必須對話語權有所掌握,能夠在國際上主動、有益的對自己的聲音進行擴大,從而良好地樹立國家和中國媒體的整體形象。只有這樣,我國才能對自身的信息主權進行保護,進而有效提升國家的軟實力。
1.2 跨媒體傳播與傳播形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促使了新聞個性化、多媒體化的有效形成,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不同媒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不斷發展中的新媒介,要能夠充分的應用到我們的新聞宣傳工作當中,逐漸與大眾相靠近,有力促使新聞工作的宣傳效果。
1.3 多樣化思想與一元指導思想
隨著世界格局的變革,我國社會也要經歷一定的轉變,人們在思想活動的開展當中,不斷的促使著差異性、多變性、獨立性的有效增強,使得新聞宣傳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作為中國媒體,對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要能夠通過新聞宣傳來達到應求的效果,并且能夠立于人民的立場和思考,對各種社會的思潮進行引領。
1.4 商業化競爭與新聞價值的失真
社會的發展不斷促使新聞事業的迅速成長,但由于商業化帶來的更多不良因素使媒體的應用成為了一種牟取“暴利”的工具,這對新聞媒體的社會公信力以及威信力造成了很大的損害。在一些惡性循環的不良環境下,新聞本身難以和民眾之間產生一種親和力,其與實際生活的脫離使得新聞的內容不斷的失真,形成文風呆板、千篇一律的新聞內容和新聞價值,而無論從受眾的情感上講,還是思想上講,都很難得到大家的接納。
2 新聞宣傳“四度”的有效把握
2.1 新聞宣傳的思想高度
居高臨下才能掌握全局的變革情況,審時度勢的決定自己的視野和方向。而作為新聞宣傳工作,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對受眾思想的引導和影響,意識形態的特征非常的強烈。為此,就新聞宣傳的思想高度而言,必須立于對政治以及政治屬性的覺悟,同時良好掌握歷史辯證法與唯物辯證法,能夠在及其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分析出事物的發展規律和變化規律,從而抓住問題的焦點和主要矛盾,基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對宣傳進行定位,并促使新聞特長的良好發揮。另外,作為新聞宣傳的另一思想高度,必須能夠充分體現社會的人文關懷,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的運用到新聞宣傳的工作當中,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主要導向,對不同群體的生存狀況、心理感受等進行關懷,進而促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2 新聞宣傳的信息廣度
質變的前提是量變的積累,而全球化時代的形成和發展引領著媒介走向成熟,并深深的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通過媒介形成、傳播的社會意識和世界價值不斷的促使著人們生活、溝通、思考的轉變。也正是因為人類技術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促成了信息社會的不斷壯大,這也預示著新的意識形態的形成和發展。可以說,數量的巨大膨脹是這一變化的明顯標志,由此信息得以在人類生存的環境當中“肆意”播散,不僅賦予了個人的主動和選擇的權利,同時又滲入了許多影響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垃圾”,而在這種思潮當中的“明爭暗斗”、“偽善淺薄”的意識形式則使得負面的非主流形態泛濫成災。客觀條件下,新聞宣傳工作充當著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良性傳播,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有足夠有效的信息能夠提供出來,迅速的占據新聞傳播的重要陣地,并以累計的新聞宣傳潛移默化的對受眾的思想進行影響。
2.3 新聞宣傳的傳播強度
對于新聞宣傳的效果而言,其是否能夠打動人心完全取決于新聞信息本身的吸引力,只要擁有了廣大受眾需要的信息需求,作為一種有效的“產品”,必定能夠有力的深入人心。而這也只是做好了新聞宣傳的準備工作,一種好的“產品”是否能夠得到廣大受眾的接納,除了產品本身具有的受眾需求外,還需要通過精心的組織,借助“營銷”來完成產品宣傳的重要使命。而作為新聞宣傳工作,傳播中的“強度”問題則是宣傳的主要難點,這就需要新聞的宣傳能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夠產生強烈的震撼。(1)策劃選題:新聞的內容能夠圍繞國家的重大政策、階段性的工作重點進行傳播,也可包括社會的焦點問題、重大事件等具有代表性的社會想象。之后通過對受眾特點與媒體定位的有效結合,對信息資源進行優化、整合。(2)典型的挖掘:典型包括事物的個性與規律的統一結合,而典型的宣傳是新聞工作“實踐-理論-實踐”的具體升華。(3)媒體的聯動:充分發揮媒體與渠道的傳播優勢,對某一主題進行宣傳。全面的以多種形式促使新聞信息的傳播,從而達成新聞內容的互補與探討的激流。從而引導受眾環境的氛圍,促進受眾對“熱點”的參與和思考。
2.4 新聞宣傳的表達顯度
通過宣傳對受眾造成影響,并能夠引領受眾進行活動的參與。一般而言,宣傳主體為了達成預期設定的效果,會對自己所宣傳的信息進行加工和編制,從而有效表達主體所要宣傳的重要內容。作為新聞的宣傳工作,一定要注重人民內部的團結和統一,所以新聞信息的內容必須可靠真實,同時對新聞宣傳的“顯度”進行增強。這有這樣,新聞宣傳的影響才是積極的、直接的。針對這一內容,首先要注重新聞的選題,其選題必須能夠符合主流形態的要求,不僅對受眾的要求進行滿足,還能夠保證受眾知情權的有效維護。其次,作為新聞的宣傳報道,其要有新穎、醒目的視角,從而有力感染并吸引受眾的情感。最后,新聞宣傳的表達還要注重文風的樸實和語言的生動,使得新聞信息也可作為一種藝術情趣和審美體驗,在宣傳和影響中與受眾發生良好的關系。
3 結語
總而言之,有效掌握新聞宣傳的思想高度、信息廣度、傳播強度、表達顯度,才能促使我國新聞事業的創新改革和良好發展。而面對新聞宣傳的“四度”,還需準確把握每一層次的主要思想和內容,從而做好新聞宣傳的“四度”工作。
參考文獻
[1]姜璇.論新聞宣傳中的“適度原則”[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08(12).
[2]張立軍.論新聞宣傳在煤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17).
[3]任飛.試論戰時限制性和非限制性新聞宣傳策略[J].東岳論叢,2004,25(1).
[4]呂文凱.當前黨報的處境與其新聞宣傳戰略選擇[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