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飲水安全,系指農村居民能夠及時、方便地獲得足量、潔凈、負擔得起的生活飲用水。潔凈的飲用水。系指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長期飲用不危害人體健康的水。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按戶籍現狀統計,2011年有7億多農村人口,受自然、經濟、社會等條件的制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突出。
關鍵詞:飲水工程 飲水安全 監督管理
中圖分類號:S2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c)-0220-01
1 農村飲水安全管理現狀
近年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加大了解決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工作的力度,農村供水事業的發展,減少了地方病和傳染疾病的發生,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減輕了農民取水的勞動強度,解放了一大批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但目前,我國農村供水工程主要以村級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為主,其中村級集中供水工程占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的91%。而村級集中式供水工程中,多數為單村供水,工程設施簡陋,只有水源和管網,缺少水處理設施和水質檢驗措施。分散式供水工程則多數為戶建、戶管、戶用,也普遍缺乏水質檢驗和監測。另外,我國相當多的單村工程和分散工程的專業化管理程度比較低,管理人員業務素質低,管理能力弱,難以滿足工程運行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工程的良性運行和農村居民的飲用水安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務涉及工程維修養護、技術咨詢服務、人員培訓、水質檢驗等若干方面,內容豐富,工作量大,僅靠政府部門和工程管理單位很難滿足工程運行管理的需要,必須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
2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近幾年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投資力度很大,建設速度很快,在解決農村居民飲用安全水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成效顯著,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程建設標準偏低,已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
部分農村供水工程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及90年代初期,由于受資金、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約,建成的農村供水工程簡單粗放,工程標準偏低。一是農村供水規模偏小,達不到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二是飲水處理設施一般都比較簡陋。不論是以地表水還是地下水為水源的農村供水工程,在供水量與水質處理上均達不到飲水安全工程標準的要求,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標準已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和農村生活,水平的發展需要。
(2)水體污染嚴重。
目前威脅農村飲用水安全的因素.除了當地自然地質條件惡劣,如地下水含氟、砷,苦咸外,最嚴重的問題已發展為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隨著污染不斷向農村轉移,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和農藥、化肥用量的不斷增加,大量有毒有害工業廢水未經達標處理直接排入河流、水塘等水體;工業廢渣任意堆放,其中有毒有害物質逐漸滲人地下,污染地下水源,使農村飲用水的水源水質,尤其是淺層地下水受到極大的威脅。
(3)水質處理技術尚不成熟,水質達標率不高。
水質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水中氟含量超標,苦咸水、細菌學超標等,水質不達標情況較普遍。由于農村特殊水質處理工程特別是低成本除氟、除砷尚缺乏成熟的水處理技術和水處理設施,加上原來已建工程水處理方式簡陋,造成水質達標率不高,目前的農村供水工程水處理主要是在參考過去城市供水工程的工藝和技術的基礎上完成的,對于高砷、高氟等特殊水質的處理在整個農村供水領域還是一個需要不斷攻關的新課題。
(4)工程老化失修嚴宜,致使部分工程停用或報廢。
由于部分早期供水上程因設計的自然壽命到期,有的工程已經到了報廢年限不能使用;部分農村飲用水工程由于管理不善、維修改建不及時,老化失修情況較為嚴重,出現了管道斷裂、井壁塌陷、淤積和供水設施損壞以及供水含氟、含砷量升高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水質下降,甚至致使工程停用或報廢,由于原飲用安全水的農村居民又重新飲用未經處理的不達標水或遠程找水,使得原來的農村安全飲水變為不安全飲水。
3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措施
(1)逐步建立國有固定資產經營管理體系
由于工程效益受到影響,使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的任務變得更加繁重。而作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較低、人口數量龐大的發展中國家,資金短缺、生存與發展壓力大也將是一個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今后,新建工程及維修工程的社會經濟成本將會越來越高;農村供水的技術難度和投資成本都將會加大。各級水利部門應逐步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固定資產實行分級管理和經營,并逐步建立起以效益為中心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固定資產經營管理體系。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產權管理,主要是要實現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的合理界定與科學組合。水利部門只有成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有權的實施主體,才能夠將使用權與管理權適當分離。對于在多元化投融資格局下形成的集體和農戶所有、股份制所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產權管理應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實施口使用權與管理權的轉讓應當獲得必要的收益。
(2)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社會化服務機構。
建立縣、鄉、村三級工程技術服務組織。應以縣(市)農村自來水管理站或縣(市)水利管理總站、鄉鎮水利站(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或其他鄉鎮水利服務組織、村級用水合作組織為依托,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三級技術服務組織。由縣、鄉、村三級工程技術服務組織實行定期巡查和檢驗、定點維修和服務收費,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提供技術咨詢、工程維修與養護、技術培訓以及藥劑和材料供應等服務。
完善社會化的水質檢驗,與監測服務體系。縣農村自來水管理站應建立農村飲水水質檢驗中心,適度規模的水廠應設化驗室,做好水質的常規檢驗。同時需要以較大規模的集中供水工程為依托,分片區建立常規水質化驗室,配置便攜式水質檢驗設備,對轄區內各集中供水工程進行巡回檢驗,并對農村分散供水.工程定期或不定期地檢驗飲用水質。此外,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負責對全縣農村飲水水質實施常年監管。進一步加強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等其他形式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出臺優惠政策,創造發展環境,搭建服務平臺,實現公司(協會)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提供多種形式的經營管理服務。
4 結論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事關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具體的執行和監督過程中,相關的負責人必須牢固樹立群眾意識,緊緊的依靠群眾,逐步解決農村飲水中存在的種種安全問題。相信隨著黨和國家的不斷重視,我國農村的飲水安全問題會得到妥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的投資政策與融資方式研究[R](2005年財政項目).
[2]2004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3]全國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評估組.全國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評估報告[R].2005.
[4]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S].水利部和衛生部聯合頒布,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