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我??辈榧夹g與工程這一新專業的建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要將該新專業建設好,需完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抓好新專業內涵發展和以現有專業促新專業發展等。
關鍵詞:勘查技術與工程 專業建設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c)-0224-01
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以及學校發展的需要,我校在地球物理學理學專業的基礎上申請了“勘查技術與工程”這個新專業,經教育部批準,已從2009年秋季開始招生,至今已經招收了3屆學生。經過這三年的教學實踐,通過與系里地球物理學這一老專業的認真對比,對該新專業的建設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認為當前迫切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怎樣才能又好又快地建設好這個新專業?怎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專業學生?如何在培養學生刻苦學習、艱苦奮斗、勇于探索的精神下逐步形成我校有別于地球物理學這個老專業的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特色?
1 完善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建設好新專業
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專業辦學的定位,規定了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和模式,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培養人才和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為了能培養出優秀的適應時代發展的應用研究型人才,需在總結其他院校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切實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特點和地理優勢,構建新型的專業教育課程體系,制定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寬口徑人才培養方案。
課程是學校人才培養教育的核心,課程體系是專業培養方案的具體體現,課程體系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只有體現在課程教育中才能真正得到落實和實現。為了又快又好的建設好勘查技術與工程這個新專業,需將新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緊緊圍繞培養專業應用性人才這個主線,突破傳統本科“老三段”課程教育模式,構建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初步培養、單項強化培養、綜合提高遞進式的課程教育體系。新專業的課程教育體系應從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出發,明確各門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任務及各門課程銜接部位的界定和聯系,結合學校特色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充分考慮社會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和教學工作相對穩定性的關系,對教學計劃進行修訂,增加專業核心課的課時,加大實踐學時,增設綜合性和研究性課程。
2 抓好新專業的內涵發展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學生
教育要以人為本,新專業的發展因其固有的弱勢更需要以人為本,應牢牢立足于培育新專業人才與社會需求相適應,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第一要務,這樣新專業才能有生存的空間、發展的基礎。新專業只有堅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培育出與現有老專業有明顯區別的人才,才能不受到制約,才能發展。一個新專業的前途和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需求,我們應將新專業發展放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審視,在市場需求的大環境下謀略。在總結現有專業各個方面問題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市場對本專業需求情況的調研。高校培養的人才如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和市場需要,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應用技能如不能受到用人單位青睞,就根本沒有什么專業發展可談。新專業的發展必須要以教學質量為中心,改革教學體制,使課程設置與專業要求相適應,使學生興趣與專業特點相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高校辦學,必須將高校的教學質量視為命脈。新專業發展必須要以教學質量為中心,沒有教學質量的保證,就沒有人才培養的保證,就沒有新專業發展的空間和基礎,要加強新辦專業建設,制定和完善新辦專業的發展規劃,健全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與管理辦法;改進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
3 以現有專業促特色鮮明的新專業的發展
我??辈榧夹g與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地質學、應用地球物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管理等單位從事各類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基礎地質學、應用地球物理、巖土鉆掘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資源勘查及工程勘察的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應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巖土力學、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應用地球物理學、應用地球化學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重力、磁法、電法、地震、測井等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具有常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方法施工及數據解釋的基本能力,具有對資源勘查與工程勘察新技術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熟悉國家有關礦產資源、工程勘察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國內外資源勘查與工程勘察新技術及其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該專業的理論課與地球物理學專業的理論課相近,但本專業作為工科專業,更加突出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所以,在培養方案中,我們加大了實驗課和實習課的比例。在理論課教學方面,我們要充分發揮地球物理學這個理科專業的優勢,使該專業的學生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此外,我們學校的特色是與煤礦聯系緊密,該專業應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突出其知識在煤礦方面的應用。
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我們首先要努力探討相應的體制改革措施,引進“人才評價、質量評估”的教學管理新機制。其二要有配套管理機制,即“教學成本效益”的核算機制和教學工作激勵機制。其三,該專業的課程設置要符合新專業的要求,如果學生缺乏相關課程的學習,則難以保證學生的教育質量與就業率。學生的就業率,是衡量我們辦學興校的一把尺子,也是高校辦學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辦學要順從社會應用人材的客觀需要。要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就業率,就要讓學生多了解新專業的發展前景,激發學生對新專業的學習興趣,就要讓學生了解新辦專業新的特色與面向社會的新要求,使學生對新專業特點相適應。因此,我們在課程設置中開設了《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概論》這門課,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可以實現以上的目的。
4 結語
以上是筆者對我校新辦的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由于只招收了三屆學生,尚未有畢業生走向社會,故還有很多問題待于進一步探討。但若要想把新專業建設好,必須要以培育專業人才為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使學生素質與社會需求相適應;要以教學質量為中心,使課程設置與專業要求相適應,使學生興趣能力與專業特點相適應。
參考文獻
[1]呂玉增,韋柳椰,李長偉.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2(1).
[2]馮佐海,繆秉魁,王葆華,等.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