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大學英語教學的狀況和特點,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闡述了網絡化、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探討了教學改革的新模式和有效路徑,并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 改革現狀 路徑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c)-0230-01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和網絡信息化到來的時代,英語已經從一種使用廣泛的世界語言成為一種包羅萬象的符號編碼系統。換句話說,其功能已經實現了某種價值意義上的360度大轉向,其從單純的語言文化符碼轉變成了某種操控世界領先技術的標的物,儼然成為一種根深蒂固衡量標準,具體來說,其實際的應用領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擴展,其實際價值也比傳統學習英語來的飽滿。英語由過去升學的重要門檻變成了求職的重要武器,學生就業需要進入跨國公司、現代企業及其衛星企業就業的職業附加能力。因此,單一的英語教學目的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要求,與此同時,大學英語教學就應該緊跟時代步伐,不斷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尋找更加適合現代大學生需要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不斷摸索新經驗,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本文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探討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并提出了若干可行的路徑思考對策,以求教于學界同仁。
1 改革現狀探討
最近幾年,我國高等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特別是網絡信息化背景下,根據新的課堂教學目標和英語應用前景,各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在總結傳統教學的經驗教訓,吸取新的諸如建構主義理論、情境教學法的教學理論,開展了一系列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改革,取得了很多為學界認可的驕人進步,特別是突破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就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把主要精力花在英語基礎知識的傳授上,而不強調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口語練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的“死”的知識。這種現象在教改全面展開的今天依然大有市場。強調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這一改革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改革還存在許多值得商榷和改進的地方。綜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理論界的多種動態,我們總結一下幾種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目標選擇
通過改革,在教學目標選擇方面,多數高校都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重要或較重要的教學目標。但依然有不少高校過分強調四六級考試在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的重要性,以致在培養英語的應用能力方面忽視了學生進一步熱愛英語的潛力。可以說,這種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是對學習英語十分有害的,現在的問題就是要扭轉這些高校在教學目標確認上的缺失狀況,充分尊重英語學習規律和有效性,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2 教學模式和方法選擇
通過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弊端已經顯現,也已經得到很多高校和英語教師的重視,因此其改革和重新選擇也勢在必行。但基于上面第一個不足,即教學目標選擇的偏向,導致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阻礙重重。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要突破傳統“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只有以學習者即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建構性,利用情境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特征組織課堂教學,應當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潛能,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然而,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地位的矛盾沖突依然是決定教學方法選擇的重要原因,對此應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加以重視。
1.3 教學師資隊伍
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與學生隊伍之間矛盾歷來是影響高校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近幾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但是隨著學生隊伍的擴大,與教學目標的內在要求產生了矛盾。教師隊伍規模的擴大遠遠趕不上學生隊伍的遞升。因此,這是一個制約教學質量的硬性缺陷,只有不斷加大教師隊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同時改進教學條件,引進先進教學手段,不斷克服硬件盲點,才是解決之道。
1.4 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一方面包括多大學英語老師的教學評價,一方面是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兩方面共同構成大學英語教學結果的客觀依據。目前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是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公共課,一方面學校層面還存在對英語教學地位不夠重視,英語教師地位不受重視。另一方面,學生學習側重于考試結果,忽視具體的實際應用,雖然學校也有視聽說學習場地、安排專門的教學人員,但是其評價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提高學生整體英語綜合使用能力的作用。
2 改革的方向和具體思路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力量的參與配合。改革的成敗直接影響到一代甚至幾代英語學習者的能力和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教師的使命任重而道遠,必須時刻要把改革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銘刻心頭,付諸教學實踐。下面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整理如下,以求教于學界同仁。
大學英語教學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型理念,按照教學相長的原則,尊重學生個性,服務學校發展,使學與用有機結合起來,真正發揮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和特色。大學英語教學要面向國際化,面向職場化,面向綜合化,充分發揮語言教學的優勢,為大學生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洪流中應對挑戰提供堅實的基礎。
2.1 完善教學目標
在進一步的教學改革中,一方面學校要不斷完善英語教學大綱,制定最適合學校發展和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從過分強調英語四六級考試和職場英語技能培訓,轉變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綜合能力培養。
2.2 優化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在英語教學中,要積極優化教學模式,采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進建構主義教學方法和情境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主動性,創造性。充分運用信息網絡化給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以供教師選擇。通過網絡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逼真的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學生愿意投身其中。
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英語師資隊伍是制約高校英語事業發展的重要瓶頸。高校應制定相應的人才提升和培養計劃,通過國外和國內培訓相結合,一方面通過青年教師訪問學者項目提升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攻讀博士或者允許教師報考非英語語言文學類博士。
2.4 提高教學地位,建立教學評價新機制
通過改革,要不斷提高英語教師地位,尊重英語教師在改革中的主體地位,學校要給予物質和精神的相應支持,不斷鼓勵英語教師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同時,要建立新的英語教學評價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定指標體系,建立合理科學公正的評價新機制。
參考文獻
[1]Roberts J.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London:Ar-nold,1998.
[2]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