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云南省林業科學院的科研人員在中越交界的云南河口縣進行珍稀植物調查時,看到一群人在解鋸木料,發出的尖厲聲仿佛在解鋸鋼鐵。好奇之余便詢問他們這是什么樹。解鋸木料者告訴科研人員:這種樹叫“鋼筋木”,越南話叫“美理木(音)”,意思是這種樹就像鋼鐵一樣堅硬。
隨后,科研人員經過查對標本及野外考察,才對該樹種有了更多了解。它是僅分布于西南地區海拔1000米以下石灰巖山地上的蜆木。由于受生長環境的限制,樹木不能正常發育,導致樹心偏向一邊,從切面看,木材年輪一邊寬一邊窄,猶如蜆殼的環紋,人們就給它取了蜆木這個形象的名字。
蜆木,別名雷木、鈍刀木、火木,為椴樹科柄翅果屬植物。椴樹科共有4種植物,我國有2種。柄翅果屬的拉丁屬名來源于一位德國植物學家,正是他首先質疑不應將柄翅果屬的模式種置于原來的科屬內,才導致植物學家最終創立本屬。其種附加詞是漢語蜆木的俗名。
蜆木是常綠大喬木,高可達40余米;植物體無毛,單葉厚革質,互生,卵形或近菱形,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葉面脈腋常有腺體。花單性,白色,雌雄異株,圓錐狀或總狀花序,苞片3,子房無梗;萼片基部具腺體。蒴果狹橢圓形,有5縱翅?;ㄆ谠?~3月,果熟期為9~11月。
在我國,蜆木僅分布于廣西、云南(東南)、貴州等?。▍^)。越南亦產。蜆木喜濕潤氣候,是石灰巖季雨林的建群種之一,喜生于偏堿性土壤。它的根很深,且耐旱、耐陰,幼年生長較慢;20年后生長速度逐漸加快,生長至40~60年時,生長速度漸趨穩定。
在廣西弄崗自然保護區內,有一株千年蜆木,號稱為“廣西蜆木王”。它樹高48.5米,胸徑2.99米,為我國南方同樹種單株立木材積之最。樹冠覆蓋面積800平方米,露出地面的5條樹根直徑都在1米以上。這幾條樹根先是露出地面,而后又扎入地下,接著再長到地面之上,直到延伸到幾十米以外。它身旁的3個兒孫,個個枝大根粗,極為壯觀。
與越南只有一水之隔的云南大新縣碩龍鎮門村的門屯,也生長著一株古蜆木,它樹高41米,板根之上的直徑達3.24米,樹齡在千年以上,為當今世上巨蜆中直徑最大的一株。
作為我國北熱帶石灰巖季雨林的重要標志樹種,蜆木對研究熱帶石灰巖植物區系有重要意義。蜆木居廣西三大硬木之首(端面硬度高達1426千克/平方厘米),也是世界名材之一。它的木材材質堅硬,紋理細致,材色美觀,耐腐蝕,耐磨,抗壓,強度高,韌性大,抗蟲蛀,油漆后光亮性強,為優良的造船、建筑、雕刻、高級家具等的用材。
由于分布地域狹窄,生長環境特殊、脆弱,加上樹木初始生長速度較為緩慢,以及多年來由于木材利用價值高,被過度采伐利用,蜆木種群面積日益縮小,現有成材樹數量不多。林地環境惡化,并且由于蜆木屬于雌雄異株植物,天然更新困難,這些因素都導致蜆木種群日漸減少,極度瀕危。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