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隧道施工主要采用的是新奧法施工,從新奧法施工原理入手,探討新奧法在鏟子巖隧道圍巖施工中的應用,分析圍巖開挖支護方法。
關鍵詞:新奧法 隧道 圍巖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052-01
隧道,是一種埋置于底層內的一種地下建筑物。在山嶺區隧道能克服高程障礙,縮短線路,也可以避開不良地質及其它重要建筑或工程。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飛躍發展,公路隧道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新奧法即奧地利隧道新施工法,奧地利人L.v.Rabcewicz根據本國多年隧道施工經驗總結出的一種施工法。以隧道工程經驗和巖體力學的理論為基礎,將錨桿和噴射混凝土組合在一起,作為主要支護手段的一種施工方法。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經過一些國家的許多實踐和理論研究,于20世紀60年代取得專利權并正式命名。60年代被介紹到我國,70年代末80年代初得到迅速發展。
新奧法的施工做法:(1)光面爆破。(2)一次支護。(3)根據圍巖地壓及變形實測數據進行二次支護。
1 工程概況
廟(河)七(里峽)公路鏟子巖隧道新建工程位于秭歸縣屈原鎮鏟子巖村,是廟(河)七(里峽)公路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鏟子巖隧道從鏟子巖下方進洞,穿鏟子巖山體后沿路線右側山體展線,終點與老路相接。隧道設計為單線雙向行車道,平面線型均為直線,起止樁號為K1+245~K1+850,里程長度605 m;隧道平面位于直線上,縱坡為-0.5%的單向坡。隧道最大埋深約200 m,受隧道所處位置地形條件、地質條件及路線總體布局的影響,進出口均采用端墻式洞門。隧道總體圍巖級別為:III級450 m、IV級155 m。
2 新奧法在鏟子巖隧道圍巖開挖及支護中的施工工藝
2.1 施工工藝概述
鏟子巖隧道按新奧法組織施工,隧道開挖的出渣、進料采用自卸汽車運輸方式。實施掘進、出渣、噴錨混凝土、襯砌四條機械化作業線。各專業施工隊由隧道的進口(廟河端)向隧道出口(屈原端)施工。施工中采用“新奧法”原理施工,遵行“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早噴錨、勤量測、緊封閉、襯砌緊跟”的施工原則,并根據現場監控量測結果及時修正設計參數、調整施工方案和指導隧道施工。
2.2 圍巖開挖方法
2.2.1 Ⅳ級圍巖開挖
隧道的IV級圍巖為軟質巖。這類圍巖受地質構造影響嚴重。拱部在開挖后無支護的時候可產生較大的坍塌,側壁有時會失去穩定。通過對Ⅳ級圍巖情況監測。發現圍巖情況良好,整體較穩定。因此選擇了 “短臺階法”施工。開挖掘進時主要以挖掘機械為主,并輔以人工配合,以減少對圍巖的擾動。每次開挖進尺控制在80 cm以內。如爆破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方式,每次開挖長度控制在100 cm以內,充分發揮圍巖的自承力。待初期支護成環閉合后,再進行下一循環的開挖工作。同時,通過監控量測結果表明的穩定情況及時跟進二襯混凝土,確保安全。
2.2.2 Ⅲ級圍巖開挖
Ⅲ級圍巖也為軟質巖,這類圍巖一般受地質構造影響嚴重,節理較發育,層狀巖層為薄屋、中厚層、厚層、層間結合。該等級圍巖開挖后,拱部無支護的時候可產生小坍塌,側壁基本穩定,爆破震動過大易塌。通過監測,掌子面穩定,選擇了全斷面法。開挖時采用光面爆破一次開挖到位,每次進尺控制在3 m左右。斷面根據設計一次開挖到路面的找平層,開挖完成后及時噴射混凝土封閉圍巖,以防圍巖局部掉塊,確保施工安全。二次襯砌根據監控量測結果確定變形量在規定范圍內后,結合現場地質情況和施工進度要求,確定施工時間和跟進掌子面的距離,與掌子面的距離一般控制在100 m左右,最長不超過150 m。
2.3 噴錨支護
2.3.1 錨桿的施工
隧道開挖面形成后,盡快安設錨桿。尺寸按設計尺寸截取,保證錨桿嵌入巖石的深度。采用風鉆鉆眼,高壓風吹孔。鉆孔方向盡量與巖石主要結構面垂直。孔鉆好后,用高壓水進行沖洗,并用塞子塞緊孔口,以防止石渣或泥土掉入孔內。
粘結性砂漿應拌合均勻,并調整其和易性。隨拌隨用,一次拌和的砂漿應在初凝前用完,采用擠壓式注漿。
2.3.2 掛網施工
掛網在初噴混凝土及施作錨桿后進行。本隧道采用半成品網現場拼裝的方式掛網,以加快作業速度。在有鋼拱架的地段,網片的寬度按鋼拱架的間距預制其他地段根據錨桿布置情況確定。在墻部的網片上側預留帶鉤,以方便掛網。掛好網片后,將網片之間的接頭以及網片鋼筋和錨桿頭、鋼拱架等焊接牢固,避免網片超出噴射混凝土的厚度和施工時網片的晃動。
2.3.3 噴射砼施工
(1)材料、機具的準備。有足夠的材料儲備量;各機械運轉正常;攪拌機、噴射機等是否恰當。
(2)噴射砼。噴射時先送風再注水,然后上料。根據受噴面和噴出的混凝土情況,調整注水量,以噴后易粘著、回彈小和表面呈濕潤光澤為度。
2.4 鋼拱架施工
Ⅳ級圍巖開挖后應及時進行初噴,然后安裝鋼拱架和鋪設鋼筋網。S5襯砌類型支護采用Ⅰ18工字鋼拱架,IV級圍巖S4襯砌類型支護采用Ⅰ14工字鋼拱架。鋼拱架按設計要求分片加工好,要求尺寸準確,弧形圓順,并在現場進行試拼,試拼后需在同一個平面內,允許偏差為:寬度±20 mm,高度±30 mm,扭曲度20 mm。鋼拱架按設計位置現場測量定位,拱架平面必須與隧道中線垂直。鋼拱架架立通過垂球吊線的方法控制垂直度。拱架各節連接牢固,安設位置正確、穩固并垂直隧道中線,允許偏差:與線路中線位置30 mm,垂直度5%,前后拱架間距±50 mm。
3 結語
鏟子巖隧道采用了新奧法來進行施工,是全面考慮了本項目情況以后做出的決定。并且經實踐證明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新奧法是目前大量采用的一種施工方法。其原理及內容都非常科學,得到廣泛認同。但不可否認的,新奧法也存在不少缺點,需要在以后的實踐及研究中努力探索,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交通部.公路隧道設計規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2] 韓瑞根.地下工程新奧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
[3] 廖勝君.新奧法在陳家嶺隧道圍巖施工中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