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單片機已成為現代電子產品的核心控制芯片,單片機應用技術與人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單片機應用技術是高職移動通信專業中極為重要的專業課。本文將就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從教學環境、教學方法、理論環節和時間環節4個方面分別對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的開發加以闡述。
關鍵詞:單片機 課程改革 理論教學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058-01
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應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專業等電子類專業的核心課程。這門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及實踐性,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很強的代表性。單片機應用技術知識本身就傾向于大量的實際動手操作和編程,所以教學也應立足于面向實際應用,切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吸引學生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今后的就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 教學環境
單片機應用技術對于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來講是一門理實一體化結合非常強的專業課程,所以授課需要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環境。單片機課程首先講授編程基礎等理論知識,而后通過設計電路、畫出電路圖、編制軟件程序、仿真調試等過程,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深入理解理論知識,掌握單片機應用技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環境,要求在教師理論講授時,需要多媒體投影等,學生在設計電路時需要人手一機,最好是在有投影的機房進行授課,從而實現學生在老師的講中練,老師能在學生的練中講。
2 教學方法
單片機應用技術這門課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模塊性,各知識點間直接的聯系性不強,各個知識點間聯系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因此,在授課過程中,主要采用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對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進行開發。在課程開發中,關鍵是根據課程定位和課程教學目標要求,以學習任務為載體選取教學內容和組織教學。通過教學設計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實現了理實一體化教學。課程的最終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在項目任務的驅動下,通過單片機課程的設計、安裝、調試等環節訓練,順利完成設計任務,以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 對教師的要求
對教師自身而言,首先就是對課程內容的了解和掌握,既了解本課程的發展前沿,又要熟悉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具體講授方法上:主要抓“基礎概念”、“理論知識”、“實驗操作”等知識點。基礎概念:概念是所有課程的最根本因素,要求教師在講解中提高重視度,并要非常透徹、準確地對基礎概念加以闡述,打好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根基;理論知識:一個問題本身的整體思路要清晰,而且每個細節之間的思路連接也要清晰明了;實驗操作:把電路連接的每一步簡單化。使學生通俗易懂。這樣學習“單片機技術”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學生而言,學習“單片機”課程的困難集中在:一是難以理解比較抽象的一些問題;二是對于一些復雜指令的變化過程無所適從;三是電路設計問題。因此,我們借助強大的模擬仿真技術,可以將課程中難以理解的現象和復雜的變化過程通過圖像等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直觀地看到電路每一步的變化過程,從中對單片機技術的本質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4 理論教學環節
在教學中將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基本技巧與基本技術建立在具體的實際任務上展開教學,從理論到實踐,從淺入深,從基礎概念到繁瑣編程,不斷培養學生的動腦和思維能力。本課程的任務是從實際應用的目的出發,以具體單片機應用系統的實際任務學習來單片機。首先,讓學生了解單片機名稱由來、特點、應用、分類及選擇;讓學生清楚單片機引腳、工作條件、工作原理、數據存儲器、程序存儲器;還要使學生掌握單片機的基本結構、指令系統、編程等一些實際應用的操作問題,學習開發環境建立、集成開發軟件下載和安裝;學習匯編程序文件和項目建立、軟件編譯調試,了解指令格式及清零、數據傳送、數據排序等程序的編寫,熟悉編程方法及程序的設計與調試技巧。
在理論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環境,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學生不易理解的抽象內容展示在屏幕上,例如:在利用指令編程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并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尤其是利用匯編語言編程,學生對于數據的傳送等理解的不夠透徹,此時利用多媒體制作一些小的動畫,演示出數據的傳送,學生對這部分相對枯燥的知識就有興趣,就能夠讓學生對課程知識通俗易懂,提高在理論學習中的興趣,以便在實訓教學中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5 實踐教學環節
在設計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實行分組式學習,體現教與學、學與做、做與用之間的內在的聯系,將知識、技術、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聯系實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在設計實驗中,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成小組,課下由組長分配任務和指定每個組員總結本組討論的主題,其中還是以學生自己動手為主,教師輔導為輔,老師要做到精講,只是強調實驗有關的注意事項及設計要求,其他的像設計理念、思路等留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設計。通過此方法,產生的效果是學生在課本上沒找到所需要的東西時,會自己通過相關書籍或網絡等外界方式查詢與之相關的資料和設計思路,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提高了自學能力。在每次討論課結束后,同學推薦出表現最好的小組和個人,其成績就是小組每個成員的成績。這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在課程設計中通過小組人員的配合、相處,以及自身的動腦和努力,都是以后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常識。從而使學生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并讓學生認識到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是多么重要。教學中教師能充分帶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性,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實施因材施教的學習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較系統地掌握C語言編程、單片機基本原理、接口和應用技術,熟悉單片機技術的應用。使學生能夠以單片機這門課程為基礎,為以后的通信課程學習做好準備,同時培養了學生技術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提高團隊合作意識,這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鶯.高職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中“IDAIS”教學理念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2(11):35-36,47.
[2] 佟云峰,李志平,龍曉波.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綜合實訓電路板設計[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72-75.
[3] 孟建平.淺談《單片機應用技術》實訓課程教學改革[J].信息與電腦,2011(2):189.
[4] 朱慶波.一體化教學在單片機應用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6):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