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在進行改革開放后,各行各業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環境污染的問題也愈發嚴峻,對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文將針對環境檢測過程中的管理標準、分類規劃、工作內容以及規范化管理等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討論。
關鍵詞:環境監測 管理標準 工作內容 規范化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111-01
1 關于環境監測的概述
在對環境進行檢測時,檢測的基本流程如下:現場調查—收集資料—設計檢測計劃—優化布點—樣品采集—樣品的運輸、保存—樣品預處理—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環境監測的主要對象有:污染成分、人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環境監測的方法主要有:生態監測、物理監測、生物監測、化學監測。
1.1 環境監測的業務分類
(1)環境的質量監測;即政府對環境質量的目標考核、監測污染物含量、例行監測。(2)對污染源進行監督監測。(3)對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理的監測。(4)對在建項目進行竣工后的環保驗收進行檢測。(5)在對自動監測儀器的檢測情況進行比對過程中的驗證監測。(6)對污染事故中存在的糾紛仲裁進行監測。(7)對專項調查以及科研情況進行監測。(8)對某些申報了排污的單位進行監測。(9)市場上的其它各類委托監測;即對環保內產品的性能監測、空氣質量監測(主要是室內的)以及對環境現狀的評價監測。
1.2 環境監測業務的委托方式
(1)政府安排的任務。作為我國環保部門的下屬事業單位,環境監測機構必須對當地的環境質量以及污染源進行無條件的監督監測。
(2)政府付費的項目。這類業務主要包含了專項調查性的監測以及對環境進行科研性的監測,這些業務是由政府撥專款來進行的。
(3)企業付費的項目。企業在建設之初以及發展的過程中,都必須要接受環保監測。因此,相關的環保主管部門就會委托環境監測機構來對企業的自動監測儀器的檢測情況進行比對過程中的驗證監測,并開展“三同時”的驗收監測工作。在監測過程中取得的數據可以作為環境執法、管理的憑據,在此過程中產生的費用由企業來支付。
(4)委托方付費。委托方自愿選擇具有相關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來進行有關的環境監測工作,受到委托的環境監測機構必須按照相關的要求,把最終的環境監測數據交給委托方,在環境監測期間所產生的相關費用由委托方來支付。
在以上的四種委托業務的方式中,政府安排的任務可以不簽訂技術服務合同,此類業務所提交的報告為綜合性的環境分析報告,這類報告的主要功能就是:為環境的綜合決策與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政府付費的項目的傳達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行政渠道、調查方式、專項科研、政府的有關部門組織招標。此類業務可以簽訂合同,也可以不簽合同。另外兩種委托方式,必須簽訂環境監測業務合同,而且,此類業務的成果通常都是評價型或數據型報告。
2 環境監測業務管理的規范化
2.1 環境監測的工作流程
在環境監測機構的實驗認可以及計量認證的相關質量體系文件中,對于各類監測業務的職責與職能都有明確的規定,對于監測過程中的辦事程序、業務流程均有詳細的說明。在接到市場上的委托業務時,可以向對方做出服務承諾。同時還可以利用業務流轉的方式,對機構內部的各個工作環節進行實時考核,主要的工作環節流程如下:業務受理—方案制定—簽訂合同—現場監測—實驗分析—三級審核—登記發放。為了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可以對委托業務實行責任制。
2.2 環境監測的管理標準
環境監測的標準體系中包含了土壤、聲、氣、水等各類環境要素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標準樣品的標準、監測方法的標準,這些條件是對環境進行評價和監測的主要技術依據。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的機構,必須根據各類環境指數的標準來建立起相應的分類體系,同時還必須建立國家環境評價標準以及檢查方法的信息數據庫。安排專人來對最新的環境監測、評價信息進行收集,對于數據庫中的標準文本和標準信息必須進行及時的更新,對于監測機構自身的工作能力也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數據庫,為環境監測業務的進行提供基礎的保障。在進行環境監測的過程中,應當首選委托方要求的分析監測方法,如果委托方沒有明確的要求,那么就應當首選“國標”方法,假如沒有“國標”方法,在得到委托方允許后可以采用非標準的分析方法。
2.3 業務分包工作
當實驗室的環境、人力、技術、時間等客觀條件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需求時,就可以根據實驗室相關條例的要求,并告訴委托方,在得到他們的允許后,便可以對委托業務實行分包處理。通知委托方的方式可以采用電話記錄、傳真回復以及合同約定等方法。為了使分包處理工作符合環境監測業務的規范化管理,因此,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必須對其監測的精確度、標準依據、監測方法、監測能力、環境類別以及單位名稱等方面的信息進行詳細的了解。
2.4 環境監測的收費管理
在對環境監測進行收費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環境監測專業服務收費標準》中的相關規定來收取環境監測服務費。為了使環境監測的收費管理變得更加規范,就必須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環境監測收費標準數據庫”,對監測分析方法、具體監測項目以及環境要素等方面的收費進行明碼標價,對于監測過程中的各項費用都必須記錄在案,然后對其進行內部存檔以備檢查。
2.5 檢測報告的格式
在對各類環境監測報告進行梳理的過程中,必須對各類報告的要素和內容進行明確的界定,然后把不同類型的報告的格式進行統一,并對其進行編號,具體的方法有幾種:(1)在報告的封面必須要有以下內容:實驗認可、計量認證、監測單位的印章以及簽發人的親筆簽名。(2)如果監測過程中所用的監測分析方法不屬于“計量認證能力表”中的內容,就必須在報告中加以說明。(3)在進行業務分包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分包方的監測內容以及具體的單位名稱進行標注。(4)對于異常的數據必須進行說明,并在質量控制程序的范圍類,對那些異常值以及沒有代表性的數據進行刪除。
參考文獻
[1] 黃衛.淺談環境監測業務管理的規范化[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8,20(1):51-53.
[2] 彭麗瓊.淺析我國環境監測業務管理的規范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5).
[3] 馬鵬武.淺談環境監測業務管理的規范化[J].科技致富向導,2011(8):395.
[4] 曹金勇,李艷平,丁長春,等.LIMS在環境監測管理領域中的應用[J].儀器儀表與分析監測,2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