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健全基層環保工作考核體系,全面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加大資金投入,探索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爭取技術支持,加強儀器配置和人員技能的培訓,確保農村環境監測事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污染 開展 農村環境質量監測
中圖分類號:X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116-01
近年來,隨著城鎮整體經濟的不斷推進,工業污染、城鎮生活垃圾等逐漸向農村轉移,由于農村環境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缺乏環保意識,不當的生活生產方式、基層環保工作相對滯后等多方面的原因,從而對農村飲用水源、土壤、大氣環境質量等造成了不利影響。而農村環境監測工作尚處于空白狀態,為切實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探索性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 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1.1 生活污染源
大部分的農村生活垃圾、生產生活污水經處理隨意排放;城市生活及固體廢棄物向農村轉移,缺乏科學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帶來了所涉地域的水質、土壤和大氣的污染,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1.2 農業面源
化肥、農藥的不當使用、農用地膜處理不當造成土壤有機質降低,土壤理化性狀變劣,肥力下降,使農業環境遭到污染。
1.3 畜禽、水產養殖業
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規模迅速發展,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配套、固體廢棄物、大氣污染物直接排入農業環境,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土壤板結和鹽漬化,未經任何處理的畜禽糞便未加無害化處理帶來的農村水污染。
1.4 不良生產生活活動
部分地區農作物秸稈焚燒,嚴重污染農村空氣;山林、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影響。
2 農村環境污染現狀產生的原因
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現有的涉及到農村環境治理問題的法律法規可操作性不強、農村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明顯滯后;二是在處理環境與經濟關系時,部分基層政府對農村環境保護重視不夠,監管不力;三是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環境保護法制建設滯后;四是環保投入不足,缺乏實用性強、可操作的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技術;五是對農村環境質量還未真正的開展實質性的監測工作,缺乏相應的監測制度與指導體系。
3 農村環境監測現狀
目前,大多數環境質量監測任務主要是針對城市和重要點源污染防治而開展的,對農村的環境污染防治重視不夠,相應的農村環境現狀、質量監測并未開展實質性的工作。大多數監測一般都是在發生、出現問題后事后加強監測的,沒有在監測工作中體現出預防為主的環保工作方針。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3.1 缺乏制度體系保障
由于地方政府重視不夠,基層農村環境監測工作缺乏相應的考核制度體系保障,大多數地方農村環境監測和環境監理工作基本屬于空白。
3.2 缺乏相配套的資金投入
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尚在起步階段,現階段主要以“以獎促制”、“以獎帶補”的方式、方法帶動農村各項工作的發展,與之配套的資金難以到位。
3.3 缺乏人力資源保障
近年來,城市環境監測機構、人員擴充、辦公條件等硬件建設得到了較大改善,但農村環境監測缺乏具有實際技術能力的監測人員、儀器設備等條件,不具備監測能力,而無法及時了解農村環境現狀、環境質量變化走向等動態。
4 淺談如何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工作
為了能夠及時、確切的掌握農村環境質量,為進一步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設立區域性的農村環境質量監測點位,開展必要的環境監測工作,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4.1 健全基層環保工作考核體系,全面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
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環保目標考核制度,將逐步設立農村環境保護監測點,全面開展農村環境質量動態監測工作納入地方政府考核機制,及時為保護農村環境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在設備及人員配置等軟硬件方面還不能滿足建立監測要求的地方,可尋求技術支持,在區域范圍內先選取1~2個具有代表性的對照點、監控點,循序漸進地開展環境監測工作。
4.2 加大資金投入,探索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工作
可先選取農村基礎條件較好的、有“以獎促治”等資金配套的環境綜合整治、生態創建村作為開展環境質量監測的先行試點,對環境質量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調查,以及時發現和預警影響人體健康的污染因子的環境要素為抓手開展監測工作。
(1)逐步完善試點的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合理配置技術人員、儀器設備、辦公場地、質量管理體系機制等各方面硬件軟件設施,充分發揮監測技術為農村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服務的技術支撐。制定詳實的環境監測計劃,包括布點、采樣、樣品運輸、樣品分析、實驗室質量控制、綜合分析等,以保證監測質量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
(2)針對農村環境區域大、污染面廣,涉及到的環境要素復雜的特點,選取試點具有代表性的農村飲用地下水及地表水水源、農田土壤、空氣質量等環境要素進行監測,具體規程可參照相關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為全面掌握區域性農村環境質量奠定基礎。
(3)對試點環境質量監測狀況進行科學評估,做好資料的收集、存檔工作,為進一步提升農村環境管理水平、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提供依據。
(4)逐步建立農村環境質量信息平臺,發布平臺,科學、客觀、全面的評價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發布環境預警信息。
4.3 爭取技術支持,加強儀器配置和人員技能的培訓
農村污染面廣、污染物復雜,涉及的行業多,因此要以擴寬環境監測領域為目的,配備必須的儀器設備,對環境監測人員的進行技術培訓,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形成人員素質高、技術精湛的人才隊伍,才能確保農村環境監測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國農村環境監測工作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