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交城棗樹病蟲害防治進入深入的探討與研究,以通過各種防治手段來阻止病蟲害的蔓延,從而提升棗林的質量,達到豐產的目的。
關鍵詞:交城 棗樹 防治 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118-01
近年來,我縣特別加大了對經濟林的扶持力度,尤其是棗樹的培育繁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交城的駿棗不僅是山西的四大名棗之一,而且也是國內著名的駿棗基地,棗林面積約3.5萬畝,年產駿棗達3000余萬斤,成為我縣農產品的主導產業,也成為農民創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1 交城紅棗產業基本情況
交城縣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的林業大縣。交城駿棗是棗樹中的優良品種,素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稱,享有“棗中之王”盛名。其特點是棗果個頭大、皮薄、肉厚、核小。
2 交城棗樹常見的病蟲害
由于棗林面積的逐步加大,棗樹所面臨的病蟲害防治問題也是影響棗樹產量的主要問題。目前,我縣棗樹的蟲害主要有:棗粘蟲、棗步曲、食芽象甲、桃小食心蟲四種,病害主要有棗銹病和炭疽病。
2.1 病害
(1)棗銹病:通常是指棗樹的重要葉片病害,有時也侵害果實。在棗樹葉片的發病初期,會在葉背散生出淡綠色小點,后漸變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變成為黃褐色,并會產生突起的夏孢子堆。當葉片病斑表皮破裂時,散出黃粉狀的夏孢子。危害嚴重時,8-9月份會導致全樹落葉,長勢衰弱,嚴重降低棗果的產量和品質。
(2)炭疽病:主要危害棗果,也危害葉片。在花期就可能侵染,果實接近成熟和采收時才開始發病,病果的味苦且不能食用。病葉染病后多為黃綠色脫落,有的呈黑色焦枯狀懸掛在棗吊上。果實染病后,果肩部開始慢慢變成淡黃色,并逐漸出現水漬狀圓形凹陷斑點,病斑擴展后呈紅褐色,使果實早落,果核變黑。一般7月份至采收前均能發病,多發于降雨早、陰雨綿綿、樹勢弱等條件,干旱年份發病較輕或不發。
2.2 蟲害
(1)棗步曲:又稱棗尺蠖、弓腰蟲,是危害棗樹的“頭號敵人”。棗步曲以幼蟲危害幼芽、幼葉、花蕾,并且吐絲纏繞,阻礙樹葉伸展,嚴重時可將樹葉全部吃光,與此同時還大量危害蘋果、梨、桃及土豆、辣椒等農作物。一般棗步曲3月中旬開始羽化出土,在棗芽萌動時,幼蟲開始孵化危害棗芽。
(2)棗粘蟲又叫棗鐮翅小卷蛾、棗小芽蛾,是以幼蟲吐絲纏綴棗芽、葉、花和果實進行危害的一種小型鱗翅目害蟲。在山西一般一年發生三代,以蛹在棗樹主干、主枝基部的粗皮裂縫樹洞中及根際表土內越冬。第一代幼蟲主要危害到棗芽,第二代幼蟲主要會危害棗花花蕾和幼果,第三代幼蟲主要危害到棗葉和著色棗果。成蟲白天潛伏在棗樹葉背或樹下作物雜草中,到了黎明和傍晚活動,雌雄性引誘能力極強,對黑光燈趨性強,但趨化性較差。
(3)棗桃小食心蟲子又名桃蛀果蛾、棗蛆等,是世界性害蟲。以棗、蘋果、梨、山楂等果樹受害最重。此蟲一年發生1~2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干附近土中吐絲做扁圓形繭(冬繭)而越冬。翌年6月氣溫上升到20℃左右,土壤含水量達10%左右時,越冬幼蟲開始出土,在土塊、石塊、草根下吐絲做紡錘形繭(夏繭)而化蛹,每次雨后形成出土高峰。成蟲沒有趨光性、趨化性、但趨異性較強,因此利用桃小食心蟲性誘劑誘蛾效果很好。成蟲多將卵產在棗葉背面和果實上,第一、二代幼蟲分別在7月份和8~9月份大量蛀果進行危害。
3 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棗樹病蟲害的防治是我縣棗樹管護過程中一項十分重要而復雜的工作。受自然環境中諸多因子的制約,稍一松懈,就會影響全局,導致棗樹減產,嚴重的會導致樹體停止生長甚至死亡。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綜合防治”是今后棗樹防蟲的方向。“綜合防治”是一種控制害蟲個體數量的防治體系。就是在所處的生態環境中與害蟲數量動態關系上有機地利用一切適當的技術和方法,使害蟲數量保持在經濟允許水平之下。綜合防治除了要利用天敵來消滅一部分害蟲外,就是通過檢疫,提前防范,阻止害蟲的進一步蔓延。同時采用物理方法,比如:下設毒盆,誘殺成蟲。有條件的可設置黑光燈,高壓滅蟲器等。
除此之外,當棗樹的病蟲害蔓延比較嚴重時,一定要抓住有利時機,合理使用農藥,化學藥劑是大面積防治病蟲害的高效辦法。在預測預報的基礎上,根據害蟲生活特性,適時使用農藥是高效防治害蟲的重要手段。
3.1 適時噴藥
當棗吊長到10 cm左右時,小樹蟲口密度達到40頭左右,大樹60頭左右,被害葉片達20%,一般要在5月中旬使用50%氯丹800~1000倍液加0.5億~1億孢子/mL蘇云金桿菌防治棗尺蠖,效果為90%,棗鐮翅小卷蛾85%,同時對棗飛象也可兼治;還可以用2.5%的溴氰菊酯或20%殺滅菊酯2萬倍液,防治效果在90%以上。到了6月可用3000倍敵殺死防治蜂喙象,效果為88%。桃小食心蟲的卵率達1%~5%時防治效果會最好,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可使用50%殺蟲脒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達90%,也可用50%西維因800倍液,還可兼治棗鐮翅小卷蛾第2代幼蟲。還可以用性誘劑預測桃小成蟲發生過程可直接消滅它,并可起引誘,迷向作用,令其失去交尾產卵的機會,從而達到降低蟲口密度的目的。當日平均氣溫持續達到25℃以上時,繭蟲孵化。此時也可以用35%的亞安磷1000倍液或40%的增效氧化樂果800倍液,防治效果會達到80%,在其休眠期可用10~15倍柴油乳劑,防治效果也會很好。
3.2 地面防治
就是及時處理土壤,加強地面防治。3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我們通常在棗尺蠖成蟲和桃小食心蟲越冬幼蟲出土前,在地面噴灑50%的西維因粉劑。一般每株100~150g,消滅出土害蟲。5月中下旬我們會利用棗飛象的假死性,在地面噴灑50%的西維因粉劑,將害蟲震落樹下,使其中毒死亡。
3.3 涂毒環
涂毒環就是利用棗飛象的成蟲和棗尺蠖雌蛾無翅靠爬行上樹的特點,在3月下旬和5月上旬在樹干基部1m處涂毒環,使其中毒死亡,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3.4 激素誘殺
(1)性誘劑誘殺:就是要用每誘芯性激素500mg的桃小食心蟲性誘劑來防治桃小食心蟲、棗鐮翅小卷蛾,效果可以提高30%以上。
(2)抗脫皮激素:用滅幼脲2號1000倍液抗脫皮激素防治棗尺蠖,效果達100%。用藥后,會使害蟲體內的肌質破壞,并使幼蟲在脫皮變態過程中因形不成新皮面死亡。
(3)絕育法:利用放射性光線處理害蟲,使其達到絕育。利用激素(如保幼激素)處理成蟲,使其雜交不育。迷向擾亂害蟲的生理機能,使其失去繁殖機會或能力。
綜上所述,我縣棗樹的病蟲害防治對棗樹的生長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對我縣棗樹病蟲的防治要以“綜合防治”為主,并結合以鳥治蟲、以蟲治蟲、以菌治蟲化學藥劑和人為防治等措施一齊使用,以達到提高紅棗數量和質量,從而實現棗林豐產,發揮其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