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如何提高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專業理論課的教學質量,體現高職院校專業課的教學特色,適應用人單位對高職專業人才的要求進行了分析,闡述了自己多年的教學體會。
關鍵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 專業課教學 體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144-01
專業理論課是高職教育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專業理論課的教學質量,體現高職院校專業課的教學特色,適應用人單位對高職專業人才的要求,有待我們不斷探討和實踐,在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課教學中,我體會到以下方面內容。
1 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影響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是進行教學活動的前提,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體現。高職學生入校之初對自己所學專業是陌生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各階段教學的深入,尤其是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學習之后,他們對專業目標逐漸有所了解,日益關心自己的專業,渴望學習專業知識。但由于專業課與基礎課之間具有較大的反差,如實踐性強、公式繁雜、經驗系數、條件約束、規范條文等;敘述性的內容多、論證和原理的邏輯性不及基礎課那么“嚴密”。簡單的空洞的說教只會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興趣下降,甚至視學習為包袱。針對這種狀況,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師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研究、專題討論,取得了共識,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1.1 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針對各門課、各章節具體的教學內容制訂出詳細的參觀教學、模型與掛圖,幻燈及投影的使用計劃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一支粉筆,一本書的不正常現象,增強了對學生的吸引力。
1.2 建立各課程有關的圖片資料庫
如典型建筑物實例、新技術、新工藝圖片資料,根據教學進程分階段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1.3 組織好學生第二課堂活動
成立課外學習小組,開展如建筑繪畫、工程字訓練、舉行閱讀專業資料、寫學習體會、小論文競賽、組織各種形式的專業知識講座。
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長期保持,同時開闊了視野,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愛好和要求,效果是明顯的。
2 應遵循系統整體優化的原則
學校教學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工程,系統是由許多部分組成,體現這一系統的便是教學計劃。教學的優化首先是教學計劃的優化,我們以學院教學大綱為指導,對各專業班級制訂了具體的實施性教學計劃,使各課時數分配更具有針對性和客觀性,課程設置反映時代要求,如根據現場信息反饋合并了一些公共內容,增添了建筑裝飾、鋼筋混凝土排架與框架、建筑繪畫、房屋修繕等選修課。
系統整體優化原則要求專業課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整體概念。就專業理論教學而言,由于教學內容分階段分課程進行,對一門課本身也分解為篇章節等部分講解,在例題講解、布置作業甚至課程設計題中,教師為了統一答案,講解、批改方便總習慣于提供充分的統一的條件參數,各章節作業題也不連續,這樣學生思維往往局限于本課程本章節中,不注意相互間的聯系。如建筑結構課構件計算中從材料等級、荷載、計算簡圖、構件截面內力都直接給定,題中已知什么求什么十分明顯,實踐證明,當畢業設計需要他們自己確定計算程序和參數時便束手無策。為了扭轉這種狀況,我們組織了有關教師匯編了一套適合高職學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方案圖,從制圖課至各門專業課圍繞這套圖紙擬定相應的思考題、作業題及課程設計(大型作業)題,分階段提供必需的圖紙及資料,待學生學完各課程之后,其作業及課程設計之和便形成該棟建筑物的建筑、結構、水電、施工技術與組織、施工預算等較完整的設計計算。這樣強化整體訓練學生不僅可以反思先行作業的優劣,而且學會了各門課程知識間的融會貫通。
3 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能力包括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是指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這些內在的心理能力;特殊能力指表現在外部的活動能力,包括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的業務范圍主要是擔任建筑施工企業內外業技術員、施工現場施工員工作,所培養的是應用型、實踐型的人才,專業理論教學應重視這種人才目標的特殊性,注意能力培養。
3.1 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課堂教學應突出高職教學特色,重在基礎、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有些公式、理論不必作嚴密的論證,課堂上應給學生一些時間,多啟發引導,多留些問題供課后思考。習題課的教學應重在提高計算技能、教會學生思維方式、分析作業中錯誤的原因。專業課中某些內容采用“討論式”方式會更有效,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爭論比較,最后教師歸納總結,總之應注意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精神。
3.2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育要面向未來,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知識是有限的,是最基本的,只有在工作中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才能適應專業發展的需要。各學科、各門課程,甚至每一門課前后內容之間對問題分析的方法總有很多類似之處。如鋼筋混凝土結構課中的基本構件一般是按照:截面應力狀態、平衡方程(基本公式)、適用條件的程序進行分析,教師應注意前后呼應,引導學生模擬前一內容的處理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知識遷移能力,以獲取新知識、新技能。
3.3 強化“實用”訓練
高職學生畢業后直接就業,并在第一線起骨干作用,更應強調專業針對性,強化“實用”訓練。
(1)教學內容必須聯系實際,著重于工程實際中的應用。專業課教師應收集一手與所教授課程有關的工程案例,結合工程實際進行案例分析。近年來,我們對某些重要的課程設計采用單獨考核評定成績也是為了突出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加強“應用”,但單獨記分不應拘泥于形式上,應積極做好激發、引導和組織工作。
(2)注重基本技能訓練。高職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能才能勝任技術員類的工作。如識圖與圖面表達技能、單獨依靠制圖課中訓練是不夠的,需要在專業課中進行不間斷地培養和提高,教師教學中應多示范且注意其規范性,同時在平時練習及作業中注意訓練。再如查閱資料、手冊及標準設計、運用國家規范等方面均可讓學生在作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中訓練,以熟能生巧。
(3)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性教學應有機地結合。我們必須看到當前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制約,理論教學與實踐性教學脫離的現象是存在的。教師應當明確哪些內容理論在前,哪些實習在前,注意相互結合。在指導實習中,教師不光是學生的管理者、操作示范者或答疑者,而應把理論指導與實踐指導結合起來,注意用理論分析實習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尤其是實習中存在的不規范或者是錯誤的方法),做到手腦并用,這樣才能達到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胡興福.建筑結構[M].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張建,蒙昌嘉.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