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特別是經濟領域。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是把雙刃劍,既有利也有弊,因此,我國在經濟發展中要理性、全面的看待經濟全球化,既要看到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各種機遇,也要看到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各種挑戰。下面就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思考來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與探討,希望可以為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一些有建設性和實質性的意見和措施。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193-01
全球化是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相互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加、相互依賴性不斷增強的歷史過程。隨著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一個國家要想快速發展,就必須融入世界,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其發展更是離不開世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了,在這30多年里,我國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使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只有機遇,還有挑戰。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如能源消耗過大、投資消費關系不協調、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自主創新能力低下等,這些問題和不足,不僅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更影響了我國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的實現。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國必須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調整新的經濟發展戰略,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1 大力實施互利共贏的開發戰略,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的經濟體,其經濟的發展對不管是對中國自身還是世界經濟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和作用。當前,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題,每個國家都希望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給本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以促進本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某些西方發達國家利用自己在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來阻礙發展中國家的進一步發展,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就必須先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保證我國的發展有個安定、平穩的環境。為此,一方面,我國必須樹立平等、合作以及共贏的理念,擴大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利益匯合點,謀求我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享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的各種機遇與利益,而不是以犧牲他國利益來促進自己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應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聯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利來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推動國際經濟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也才能增強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自主發展能力,縮小南北差距,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更好的發展。
2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
我國現在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高投資、高能耗維持的,這種發展方式僅僅只關注眼前利益,而非長遠利益,一方面,高投資必須需要高積累,在國民經濟分配中如果積累遠遠高于消費,就會影響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不僅容易挫傷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還容易引發供需不平衡,給經濟發展埋下隱患;另一方面,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高能耗的經濟是不可能長久發展的,而且還容易污染環境,因此,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這種經濟發展方式對我國經濟發展是有害的。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濟學家研究發現,現代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源泉有三個,即: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應用以及現代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因此,在我國經未來發展戰略中要徹底的改變現在的高能耗、高投資的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提高我國產業的科學含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我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更應該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提高我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經濟高度發達的經濟體都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在緩解就業壓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最后,大力發展低能耗經濟。由于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高能耗經濟是不可能持續發展。我國大力發展低能耗經濟,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不僅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更有利保護環境。
3 擴大內需,建立消費主導型的經濟結構
一個國家的經濟要想持續、健康以及快速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消費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但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還是主要依靠高投資、高能耗,而消費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卻很小,這也是當前制約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要充分挖掘我國的消費能力,使消費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3.1 縮小貧富差距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貧富差距也在不斷加大,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20世紀60年代我國的基尼系數大約為0.17~0.18,80年代為0.21~0.27,而從2000年開始我國的基尼系數就越過了0.4的警戒線,到2007年更是達到了0.48,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社會穩定,更不利于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大量的貧困居民由于收入不足,導致消費能力有限,很難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因此,我國政府要想保證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就必須采取各種措施縮小貧富差距,促進中國的收入分配公平,從而才有可能最大限度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
3.2 促進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更是提高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根本性措施。我國經濟發展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應該把就業放在經濟發展的首要位置,畢竟經濟發展主要是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政府更應該要加強對就業工作的指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中小企業,增加我國就業崗位,從而就可以擴大內需,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進而就有利于建設消費主導型的消費結構。
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與任務。中國要想在未來保持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就必須加強對經濟發展戰略的思考,找到一條在經濟全球化中適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飛.淺談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路徑選擇[J].中國集體經濟,2009(34).
[2] 王麗霞.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政策選擇的思考[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5(3).
[3]趙宗博.全球化進程中的世界市場整合與中國經濟發展戰略[J].求實,2008(3).
[4]朱杰.新時代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與經濟全球化[J].商情,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