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人體工效學、服裝設計學、服裝結構設計、服裝材料學等知識,針對目前公路作業服的不足,通過對公路作業人員總結出的十個基本動作進行分析、實驗,在傳統作業服的基礎上改進。此次功能服裝的開發主要表現在結構與款式設計上,分為標準型、防護加強型、功能加強型三種,設計過程中,考慮到作業人員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動作疲勞,有針對性的提高服裝的防護和緩解疲勞功能,最大程度的實現其功能與舒適性。
關鍵詞:公路作業 動作分析 功能性
中圖分類號:G80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199-01
公路是各地分布最廣的交通體系,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交通運輸量的不斷增加,道路交通污染日趨嚴重。路工作業場所的粉塵、毒物、噪聲、高溫等已經成為嚴重的職業危害問題,隨著空氣質量的下降,公路作業人員的肺部疾病患病率明顯增加。除了空氣污染,路工長年風里來雨里去,在烈日夏天和嚴寒冬季野外作業,必須要加強防暑降溫、防寒保暖,而噪聲、汽車尾氣等對路工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這種環境下持續作業除了生理,心理也會發生明顯變化,影響工作效率。隨著新型面料的開發以及國家對惡劣環境下的作業人員身心安全的關注程度的提高,為從業人員配備勞動防護用品、設計出一套既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工人作業安全又能讓工人穿著舒適美觀且耐用的公路作業防護服刻不容緩。
1 實驗與結果分析
1.1 動作分析
根據實地考察與調研分析,我們發現公路作業人員在作業中經常處于彎腰屈膝狀態,使背長和下體長、腰臀圍等相應增加;且作業人員在作業時易與工具或身體其他部位發生摩擦,這就要求服裝上相對應部分耐磨性要好并能緩解摩擦;在部分動作中,作業人員費力較大,這樣長時間作業使得肌肉處于緊繃狀態,易疲勞。
綜上可知在設計服裝使需根據實際情況從其尺寸大小、寬松量、耐磨功能及透氣功能等幾個方面來考慮。
1.2 服裝松量設計
目前很多行業所使用的服裝尺寸計算公式都是很久以前測量研究所得,準確性有待提高,針對性也不強,穿起來既不合身也浪費成本。為了設計出舒適合體的作業服,針對這十個動作進行一組實驗來進一步確定服裝尺寸。
選取十個人模擬作業人員作業的基本動作,測量人體不同部位在實施不同動作時皮膚的伸長量變化,再將所測數據與相關理論基礎結合確定服裝松量。
2 服裝結構分析
2.1 背部結構分析
由上一節實驗數據分析可知,當人體前屈45°時,背長增加約3~4 cm;當人體前屈90°左右時,背長增加4~5 cm,這時人體背部由于服裝松量不足會有牽扯感,因此在設計時應想辦法增加服裝背長的放松量,如背部加褶法,這種方法制作簡單也不會影響造型的美觀合體。
2.2 褲子結構分析
運動功能性較高的褲子通過臀部和膝部省道來呈現出褲子運動曲勢,或是除去膝窩處多余部分,能有效地做成膝部彎曲的形狀,設置后縫接線、在臀部處做成大弧度,并在側縫處為適應足部后伸動作取一省道,以省道來獲得有效空間。而更高功能褲在結構上設計得更為細微,把股關節、膝關節最需要運動的地方切開、并增量,形成屈曲的形狀,褲形較前面兩款有所改進,功能上更進一步,合體性也提高。
2.3 袖子結構分析
當手臂做前屈、上抬、旋內、旋外等運動時會引起衣服的牽引,這種牽引主要集中于臂根周圍,尤其是前腋窩部分。對于衣服來說,就要以臂根為中心消除它的牽引,而插肩袖從合體性和功能性上都優于裝袖。考慮到公路作業人員作業特殊性和生理舒適要求,設計中采用可放縮的袖口。
Uh2Hd3sctmLIECqMIX1gWw==2.4 領口結構分析
由于公路人員的作業環境空氣污染嚴重,而作業過程中又易產熱難以排出,頸部活動較多,經常處于屈曲狀態,因此在設計領口時既要考慮到領子的防護性又要考慮領子的寬松舒適性,這就需要在日常衣服領的結構上加大省量。
3 公路作業服款式設計
根據實驗數據,結合實際需求與服裝結構分析,設計了三款公路作業服。
3.1 標準型
這款服裝是借鑒運動服的特點和優勢來設計,由于做工和材料比較簡單,成本不高,可用于日常的水泥公路作業。帽口部分為內置網布,這樣既可提高服裝舒適透氣性,又能緩解作業中的摩擦作用。衣下擺、袖口、褲腰、褲腳都是可調節松緊的,而后片增加的裥可使作業人員在進行彎腰等動作時不會感到束縛。
3.2 防護加強型
該款服裝在標準型基礎上加強防護功能,可應用于環境較惡劣的砂石路和石料場作業,但由于防塵面具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需更換,成本相對增加。
服裝增加了與帽子連在一起的防塵口罩,既可方便調節松緊度又能根據實際需求更換罩內吸塵袋,而且在不使用的時候,口罩可直接粘在帽口。除此還設計了可脫卸的背帶,寬松的背帶褲可以減少腰部熱量的堆積和人體不適感,且腰線的上抬也能更有效的保護人體腰腹部的敏感部位,防止馬路上四處飛濺的砂石擊打所造成傷害。
3.3 功能加強型
這款服裝最大亮點就是可拆卸袖套和手套,以及上提過的節高功能褲子,可用于工作負荷量較大的場所。作業人員由于經常推車和鏟沙需戴手套來減少摩擦并保護手掌,而袖口也是作業時最容易被污染的部位,有了袖套的保護服裝清 洗時更加方便,不使時還可將其扣在衣服側面的扣子上。
4 結論
該款服裝在傳統服基礎上有所創新,面料上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勞工布,而是和透氣吸濕性好的網布結合,基本滿足作業人員平常作業所需。結合公路作業人員穿上該款服裝后進行作業的真實體會,即對于服裝穿著總體感覺良好,款式新穎,透氣性好,即使在運動幅度過大時,也不會感覺到明顯的束縛感。可以看出這款公路作業服的設計是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成衣中由于膝部耐磨布的縫制及反光條的束縛使原設計效果降低,未能達到理想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顧加麗,陳雁,劉衛.連體防護服樣板結構的優化研究[J].中國個體防護設備,2007(6).
[2]中澤愈.人體與服裝[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100-226.
[3]張文斌.服裝結構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