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班學生的年齡相當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但兩者的畢業后去向存在天壤之別,中職學生畢業后多數走向就業,這是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少數學生通過對口高考升入高職院校,而高中生主要升入大學或高職院校,一般很少有直接就業者。因此,做好中職班班主任工作,還要圍繞著促進學生就業開展工作,要針對學生就業注重職業道德與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為其就業打下基礎。
關鍵詞:中職班 班主任 學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201-01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尤其是要做好中職護理班班主任工作,熱愛班主任工作是第一位的。一個班主任首先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但僅僅有愛心、耐心、責任心是不夠的,還要具備當班主任的基本素質與工作方法[1]。如具備優良的職業道德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個性品質素養等,并且工作要講究一定的方法。
1 要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2]
由于中職護理班學生大多畢業后就會走上工作崗位,而且她們中的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集父母的寵愛于一身,多數家長對子女都比較溺愛。尤其是在當今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受到“向錢看”、“向權看”等錯誤觀念影響,少數學生把追求享受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獻。再加上家長多數重視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而對素質培養的意識淡薄,這對于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了消極的影響。班主任作為學生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領路人,必須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2 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
由于中職班學生大多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多數學生可謂是嬌生慣養,在家庭成長過程中缺少多子女家庭的玩伴,家庭關系簡單,人際交往較少,且涉世未深。他們的心理年齡大多小于實際生理年齡,表現為幼稚,多數具有叛逆性,心理承受能力差。尤其是進入中職學校,在集體生活過程中,難于把自己融于班集體之中,不能與人和諧相處,易出現委屈、煩躁、憤怒、悲觀情緒;遇到困難,感到無助,相互間有了矛盾往往爭吵不休,甚至于耿耿于懷。因此,班主任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同時,班主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交往、溝通能力,可以在班級內部開展一些活動,以便加強班級學生之間的溝通,如開展歌詠比賽、演講比賽、游戲活動等,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練習口才,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然后,逐步地鼓勵學生跨班級交往,結交老鄉及同屆學生等,引導他們以健康的心態與人交往,和諧相處,鍛煉自己,最終走向社會與人協作共事,為就業做好準備。
3 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班主任要以使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工作。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處理好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實踐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動手能力的鍛煉,僅僅學習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將實踐與所學專業相結合,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4 構建學習型班集體,增強班級凝聚力[3]
構建學習型班集體,首先就要組建一個學習型班干部隊伍,班級干部的選拔“品學兼優”是基本條件。在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中物色班級干部,組建一個成績優秀、表現良好、組織協調能力強的班干部團隊。有了這樣一支有組織能力和影響力,又有號召力的班干部隊伍,再加上這些干部周圍的一些骨干學生,形成一個學習型的班集體,具有濃厚的學習氛圍,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整個班級學習風氣一旦形成,會帶動和影響其他學生,認同學習型班集體的共同目標,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引導班級學生把精力都用在學習上,違紀的現象自然會大大減少,努力學習的學生會逐漸增多,班集體學習氛圍好了,學習型班集體也就會逐步形成,班級凝聚力會越來越強。
5 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為就業做好準備
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學生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作為班主任除教育學生,組織與管理班級,引導學生遵規守紀,完成學業之外,其實作為職業教育的歸宿就是學生的就業。促進學生就業,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也應該是班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
指導學生做好在校三年的學習規劃,包括在校理論學習計劃與畢業臨床實習計劃兩個方面,三年在校學習的總體目標是:畢業當年獲得學校頒發的畢業證,并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取得護士執業資格,成為注冊護士。除此之外,幫助學生做好畢業后三至五年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進一步體現班主任作為學生引路人的教育服務理念。在畢業后兩至三年時間內熟練掌握本科內疾病護理基礎知識與各項操作技能,并通過在職學習獲得大專學歷;畢業后五年考取護師職稱,可作為實習護士的帶教老師,并成為科室護理骨干力量。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學生明確以后學習、工作目標,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朝著既定的目標奮斗。
參考文獻
[1] 范艷艷.職業高中班主任工作探微[J].中學教師,2009(2):36.
[2] 李福成.淺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福建輕紡,2009(4):54-56.
[3] 應建春.淺談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有效途徑[J].管理觀察,2009(1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