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價值觀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理想,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直接影響其行為。就目前而言,部分大學生缺乏生命知識和人生理想,人生意義模糊、責任意識淡薄,因此,加強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充分認識生命的偉大和崇高,了解生命的意義,對促使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 生命價值觀 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238-02
總體而言,在大學生群體當中,對于生命行為的理解大多數學生都比較正確,他們尊重生命、正視生命,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由于社會環境的變遷,文化的多元化和西方價值觀的沖擊,一些大學生對于生命的含義越來越模糊,缺乏對生命價值觀的科學理解,甚至出現漠視生命、否定生命的現象。因此,在當今的大學教育中,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和人們的廣泛重視,成為諸多教育問題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涵義及作用
所謂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是指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引導大學生群體充分認識生命的價值及其意義,進而喚醒大學生生命價值意識,確立生命價值目標,最終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信念、信仰。這是大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環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加強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一方面能夠教育學生重新認識生命的自然特征,引領大學生科學把握生命的本真,懂得生命的寶貴,進而明確生命的目標,尋求生命的意義。生命價值觀教育旨在創造一種廣泛的和諧,讓學生與自身生命和諧、與周圍生命和諧并與他人和諧交往;教育學生掌握人際交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掌握一些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和藝術;教育大學生樹立積極主動、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讓大學生能夠正確面對現實、接受現狀,對于自己不滿意的生活事件,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運用自己的智慧點亮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對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屬性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讓大學生意識到;生命的真正價值,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找到自身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與此同時,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對社會的發展規律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對于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現象,有給予客觀的認識,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做到與社會共融共存,并引導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健康的生存信念,使大學生真正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與寶貴性,真正體味到生命之真、生命之美,樹立起追求人生幸福的信念,認識到生命的無限價值。同時,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讓學生樹立起一種責任意識,認識的熬責任的重要性,即生命的存在就是個體必須為個人、為家庭、為社會而承擔相應責任,履行各種義務,并且引導大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生化生命的價值。
2 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現狀
我國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狀況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許多大學生對自身的價值認識不清,導致他們不能正確地看待人生,不能科學的了解死亡,缺乏對生命的基本信念,缺乏對生命關懷的情感和能力,不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第二,當代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從小就是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太受溺愛,缺失家庭責任感,導致當代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差,經受不起一點風吹雨打,當他們遭受挫折,不能克服又無法逃避時,就有可能將攻擊性的沖動指向自身或他人。第三,長期以來,我國的傳統教育十分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卻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導致生命教育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第四,社會的“功利化”行為的過度膨脹,或者是社會上一些缺乏責任的意識和行為,必然會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造成影響,難免會造成大學生學會了“何以為生”的本領,卻放棄了對“為何而生”的追問與思索,也使其缺失了社會道義的基本責任。最后,大學生面臨著學業和就業的壓力,不易充分認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競爭的加劇,個體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也一定程度上給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帶來一定的阻礙。
3 加強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對策
3.1 加到學校教育力度
學校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教育起主導作用。我們現在的大中小學,對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教育不夠,缺乏對學生生命的人文關懷,因此,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校教育:第一,適時地把生命教育引入課程體系,也可以根據專業課程設置的具體情況,將生命教育開設為選修課,選修和必修相結合。第二,高校應確立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規劃體系,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結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將其歸入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并確定教育目標、教學內容、課程改革等。第三,豐富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活動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自我教育和發展的良好空間,通過豐富和活躍他們的業余生活,樹立大學生自立、自信、自強的意識,這將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的轉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第四,拓展社會實踐領域。為大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提供機會,使其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我,找到個人與社會的結合點,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第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學校尤其要認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積極發現學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不足,對有自殺和輕生念頭以及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應積極主動地開展生命教育。綜上,學校要將生命價值觀教育與高校各類教育活動、文體活動、文化活動結合起來,這也對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以積極的工作態度及親身的生活體驗,營造生命情感教育的氛圍,使教育和教學充滿人文關懷,同時重視學生創新個性的培養,讓學生的心靈得以自由舒展,最終使其生命價值得以真正實現。
3.2 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
大學生自我教育是把自己同時當做教育的主體和客體,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自我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的自我選擇、自我激勵、自我調控和自我完善。人的生命價值構成包括人的身體素質、智力、知識、能力等,這些價值的大小都和個體自身的努力程度分不開的。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是要了解生命的寶貴,從而正確認識和善待自己的生命,減少自殘、自殺或相互殘殺等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發生。二是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如身心健康素質、安全防范意識、人際溝通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等,并注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從而遠離危險,健康成長。三是要注重規劃自己的未來。大學生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才能夠找到自己位置和前進的路徑,才能保證自己在不停地進步,避免在單調的學習生活中沉淪或墮落,也只有這樣,在面臨各種壓力時,才能積極應對壓力,順利克服各種困難,最終不斷超越自己。
3.3 加強家庭和社會教育
現在的大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父母對他們百般溺愛,養成了他們依賴、任性、驕橫的心理,適應生活能力差、社會交往能力弱,當遇到問題時就容易產生恐慌、焦慮,甚至是自殺。而且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父母能夠熱愛生命、以積極的態度生活,子女也往往能夠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因此,家庭教育環節中,家人要經常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引導他們明確自己的人生目的,堅定自己的人生信仰,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并充滿生命活力的成長環境。與此同時,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深度的影響。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的全面接軌,思想文化領域在逐漸向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導致社會上諸多不良現象不斷滋生,比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造成對傳統社會的價值觀標準的認同度普遍降低,這嚴重沖擊和影響著生理心理還不完全成熟的大學生,使他們在思想觀念、心理發展價值取向上呈現了多樣化的特點。因此,政府和輿論應加強對生命理論的規范與宣揚,要充分運用電視、廣播、網絡等正面輿論引導大學生,用一些先進的、典型的人物為榜樣鼓舞大學生,引導大學生對生命價值所體現的社會關系進行正確理解,使其不斷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和潛在個性來彰顯生命的價值。
綜上所述,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是預防心理危機發生、提高大學生生命質量的重要方法,是和諧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不斷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生命價值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與大學生的個人經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有密切關系,因此,我們要共同努力,積極探討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引導大學生在尊重生命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最終培養和造就一批政治素質高、思想狀況好、心理素質強、知識結構優的大學生隊伍。
參考文獻
[1] 梅萍.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 孫瑩.家庭生命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相關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7.
[3] 向楠,朱世宏.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現狀與對策分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4] 馮魁.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缺失的原因及對策探析—— 基于“藥家鑫事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6).
[5] 王曾.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以深圳大學為例的實證探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3).
[6] 李凌鋒,梁飛琴.和諧社會視角下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