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介紹縣級供電企業在推進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員工抵觸、消極對待,專業部門被動開展工作,制度交替造成理解、執行困難等難點問題,通過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針對性地采取文化培育、分工合作、“二次”策劃、過程監控等對策確保推進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風險 體系 難點 對策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245-02
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以下簡稱“體系”)是南方電網安全生產實踐經驗積累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貫徹落實“南網方略”和實現“一切事故都可以預防”安全理念的具體行動,是建設安全型企業的重要內容。通過在縣級供電局推進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使企業形成自我檢測、自我改進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促進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1 縣級供電企業在推進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難點
難點一:各級員工對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認識不足,認為對安全生產并不會帶來什么好處,對體系建設工作存在消極、抵觸情緒。
難點二:各專業部門錯誤認為推進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只是安全監察部門一個部門的工作,不自主開展所管轄專業范圍內的體系建設,被動等待安監部門的工作安排。
難點三:由于大部分原有制度不能滿足體系的要求,由此帶來新舊管理標準、制度交替,各級單位需要對標準逐一進行消化,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可能出現對標準理解存在偏差,執行不到位的情況。
難點四:推進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確保推進工作能按照既定的方向邁進,同時也要確保推進的質量。
2 推進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面臨難題的對策
如何解決、處理這些問題,將影響到體系推進工作的進程及在基層運轉的質量。通過文化培育,提高員工對體系正確的理解和認識;落實分工,使各專業部門自主開展體系建設;做好“二次”策劃,正確引導員工執行管理標準;完善過程監控,扎實推動體系工作開展等對策確保推進工作的順利開展。
2.1 文化培育,提高員工對體系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管理者的理解、重視是推進體系建設的保證,員工的參與是體系落地生根的基礎。
(1)要充分發揮“有感領導”作用。
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要以身作則,帶頭學習體系,在各類會議上講體系知識、進行安全經驗分享、定期深入班組調研體系建設情況等,讓員工體會到領導對體系建設的重視,為員工樹立榜樣,感染和帶動員工參與體系建設。
(2)要促進全員參與體系建設。
充分發揮各單位內訓師的作用,多層次、多形式開展體系知識宣講,定期組織員工進行體系知識測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舉辦知識競賽,提高員工的參與熱情,引導員工正確、深入理解推進體系建設的意義。
指導班組持續開展安全經驗分享活動,通過員工參加班前班后會、班組周安全活動、月度會議等各種會議介紹體系知識、本單位的體系運轉情況、存在的風險及控制措施;結合班組內部的工作分工,引導員工熟悉、理解與工作相關的管理標準,使每個員工成為所管類別的專家;鼓勵員工主動收集日常工作中所發現的問題,利用糾正與預防系統跟進措施的落實。進一步促使安全風險控制思維成為員工的自覺意識和行為習慣。
2.2 落實職責分工,促進體系建設融入日常工作
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涵蓋了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作業/辦公環境管理、生產管理、生產用具、職業健康、培訓等方方面面,與各專業日常工作密切相關,在推進體系建設的初期就要對體系各要素與原有各部門之間的職能分工進行梳理,結合各專業實際情況,明確各要素的歸口管理部門及職責分工,由各職能部門按照分工,落實責任,自主將體系建設工作與日常工作結合起來開展,保證體系的落地,避免出現“兩張皮”。
2.3 成立骨干隊伍,確保體系落地不走樣
為幫助各級員工正確理解、執行體系,建立由體系推進辦人員、職能部門專責到供電所安全管理人員及供電所專業部門技術骨干組成的,分層級和專業的“四級”體系建設骨干隊伍。按照專業管理的原則,實施區局職能部門直接管理對口供電所專業部門,供電所專業部門直接管理對口專業班組的模式,各層級骨干負責統籌、指導、檢查好自己管理領域的建設情況。通過對這批骨干不斷地進行深化輔導,提高其對體系的認知和理解,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責任心,培養出一批不同層級、不同專業的骨干隊伍,實現以點帶面,推動體系深化,確保體系落地不走樣。
2.4 做好“二次”策劃,指導員工正確執行管理標準
體系建設過程中,為規范管理,帶來大量制度、標準的更新。為使員工能正確地執行各項標準,從面確保管理標準落地不走樣,需各專業結合日常工作特點,做好管理標準落地的“二次”策劃。首先是明晰管理標準的牽頭部門,其次是梳理出職能部門、供電所、班組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完成標志及管理標準執行過程記錄的保存形式等,將管理標準化繁為簡,使員工清楚了解自己在體系建設中的位置、負責的工作以及如何完成等,提高管理標準的執行力和依從性,促使體系運轉常態化。
2.5 完善過程監控,扎實推動體系工作開展
在體系建設過程中,建立統一指導、質量進度控制、溝通協調、聯合檢查、考核激勵等“五大措施”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機制,促進和指導體系建設與日常工作相結合,以體系思想、方法、要求不斷完善和改進日常安全生產工作。
(1)統一指導。制訂工作方案,對各單位推進工作進行部署;制定年度、月度工作計劃,統一指導各部門、供電所推進體系建設工作。
(2)質量進度控制。定期跟進各單位的體系建設情況、年度工作計劃、月度工作計劃的完成情況,對計劃完成情況實行“紅、黃、綠”橫道圖評價制度,監督實施效果,確保各項工作進度清晰、可控。
(3)溝通協調。以月度會議、體系建設簡報、現場輔導計劃為溝通載體,了解基層單位體系建設情況、掌握體系動態、協調解決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需要持續進行現場輔導、解答釋疑。
(4)監督檢查。定期組織開展階段性自查自糾工作,不定期檢查各單位管理標準的執行情況及依從性,對工作計劃、改進計劃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針對得分較低的薄弱要素,以及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防范不符合項重復出現,形成持續改進的態勢。
(5)績效考核激勵。利用績效合約的經濟手段,推進體系深化。在績效合約中,對于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歸口管理的要素在外部審核中所得分值情況分別給予加、減處理,迫使職能部門加快推進體系建設;對于供電所,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內部考評,各供電所的各要素執行情況進行評分,得分排名靠后的將被扣績效分,排名靠前將獲得相應的獎分。這樣一來,極大地激發基層單位的潛力,逐步實現你追我趕的體系建設良好局面。
3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還要重點關注支撐體系運轉的“四大機制一系統”落地情況
3.1 安全區代表巡查機制
建立起責任區域的自我檢查機制,安全區代表每月踏踏實實對所管轄區域安健環進行認真細致的巡查,如實記錄體系運轉中,責任區域內的安全生產管理和作業活動存在的問題,并將問題納入糾正與預防系統,跟蹤其改進和完善的情況,確保安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實現持續改進。
3.2 事件報告與分析機制
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按時按質開展故障調查,對事件的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系統原因進行全面統計分析,制定、執行、跟進障礙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效果,推動障礙管理實現閉環。對未構成事故的不符合事件實施管理,為改進安全生產管理和實現事故的預防性管理積累基礎數據、明確改進方向,防范同類型事故、障礙的重復發生。
3.3 任務觀察機制
對安全生產作業活動實施任務觀察,收集管理和作業活動中人員行為、作業方法、管理標準存在的問題,跟蹤員工接受培訓后有效應用所學知識的效果。通過所收集問題的統計分析與改進,為規范員工行為習慣、收集培訓需求、完善作業方法和管理標準提供依據。
3.4 審核機制
根據體系內審、外審情況,開展自查自糾,梳理存在問題,制定改進措施,落實責任人和完成時間,按照改進計劃開展整改工作,及時跟進完成情況和效果,實現持續改進。
3.5 糾正與與預防系統
對安全生產管理和現場作業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通過安全區代表巡查、任務觀察、體系審核、日常檢查和事故/事件報告等機制,納入糾正與預防系統,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改進措施、落實責任單位/人員、工作要求、完成時間,預防和控制同類問題再次發生。
通過“四大機制一系統”的運轉,確保安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促進體系的思維和方法逐步形成為工作習慣。
4 持續改進,全面提升體系建設水平
4.1 持續開展體系改進工作
按照體系PDCA閉環管理的思路,回顧每年內審,外審等審核情況、體系運轉中發現的問題,舉一反三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落實改進工作,定期跟進、回顧改進工作情況及效果,以確保體系建設水平持續提升。
4.2 總結歸納,全面提升各單位體系建設水平
對各單位體系建設情況進行全面、深入調研,總結提煉各單位體系建設方面的經驗和亮點,形成并固化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實際的做法,通過組織供電所、班組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在試點單位召開現場會等方式方法及時向其他的供電所、班組推廣,全面提升體系建設的整體水平。
5 結語
本文介紹了在縣級供電局推進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一些難點及其相應的對策,總結了體系建設的經驗。
體系建設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持續提升的過程,需要廣大領導、員工的積極參與、配合,推進過程會遇到很多不可預料的困難,需要不斷探索,迎難而上。只有把體系的思想、要求落實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實現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