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新準則資產棄置費用會計政策,礦山企業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的確認范圍的簡要分析,提出礦山企業固定資產棄置費用會計相關政策的建議。
關鍵詞:礦山企業 固定資產 棄置費用
中圖分類號:F4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248-01
在固定資產棄置的會計處理中,固定資產清理、殘值收入、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會計處理中最難以準確估計的部分。而礦山企業固定資產的棄置費用,不僅僅有本身的費用,更有可能產生環境治理等其他方面的費用,因此往往將礦山等資源型企業的固定資產棄置納入綠色會計披露的內容之中。
1 新準則資產棄置費用會計政策的簡要分析
礦山企業作為資源型企業,在向國家以及社會提供大量貢獻,并創作大量社會財富的同時,耶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在礦山開采、發掘以及運輸的整個過程中,鉆井產生的廢水、廢棄液、開采和今夏作業的廢水、落地礦石、管道鋪設、放棄生產或者修建進礦公路等一系列生產過程,都會產生環境污染并不可避免,為了促進建設生態補償機制的速度,應該遵守“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
基于上述背景,如何在會計報表中體現環保要求,尤其是對棄置費用的會計處理,成為當前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棄置費用會計政策的應用,由于考慮了預計棄置費用因素,能夠體現企業環境管理績效水平,實施棄置費用會計政策不僅僅是企業的會計問題,其必要性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愈加凸顯。
第一,環保要求的提高,要求資源性企業對棄置費用的關注和披露。資源性企業對環境的依賴和對環境的破壞,都讓政府、公眾和社會各界對包括礦山企業的資源性企業,在棄置費用處理上獲得更多的公開信息,而包括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國家在環保法律法規的日漸提升下,在會計政策中考慮棄置費用因素,成為一個非常重要也急需解決的問題。
第二,在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的會計處理中,固定資產棄置費用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如何進行棄置費用金額的準確計量,成為影響會計信息真實的關鍵因素,棄置費用是以對將來不良環境影響的估計為基礎,當期并沒有發生真正意義上的會計支出,而將棄置費用列為費用成本項目,會影響當期盈虧進而影響納稅,所以需要有可操作的法規依據。且一些特殊行業在恢復環境過程中發生的成本相當巨大,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超過其建造和安裝成本,而且廢棄成本將會在多年后發生,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將來發生的成本可能比估計的成本高,這類企業的廢棄成本難以確定。雖然目前新會計準則已做出了相關規定,但對于企業承擔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等社會義務發生支出沒有一個明確的計量標準或計量方法,在操作中仍有很大困難。
2 礦山企業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的確認
實施礦山棄置費用會計政策已經有可供執行的理論基礎,因為棄置費用是礦山企業為了獲取礦產資源,生產設施本身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而必須發生的,構成了礦產成本的組成部分,是未來收益所必須發生的成本。
國際慣例中也有對礦山棄置費用處理的借鑒之處,國際會計準則第37號規定,企業在滿足以下條件時應對準備(棄置費用)予以確認:企業因過去事項而承擔了現時的法定義務或推定義務;履行該義務很可能含有經濟利益的資源流出企業;該義務的金額可以可靠地估計。而美國的財務會計準則與此項規定相同,本著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的原則,我國礦山企業對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的確認是有理論可依的。
(1)擴大棄置費用會計信息披露的企業范圍,對于未來有可能需要對規定資產棄置,產生棄置處理費用的企業,都要求其披露相關棄置處理的會計信息。
(2)棄置費用的計算是以現價折算的,在不同階段,例如煤炭資源枯竭時,企業的資產狀況與煤炭資源豐富時的收益是不同的,另外資源價格變化也對棄置費用的處理提出居安思危的原則。
(3)繼續完善會計準則中對礦山企業固定資產棄置的部分,通過專門的細則和會計指標,以及披露信息作出明確的要求和規定。
3 相關政策建議
在礦產開發企業進行企業核算中的一個關鍵,就是棄置成本會計政策。雖然在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對固定資產棄置費已經進行李描述,可是不管是嚴謹的理論還是操作層面的指導對于開發企業的氣質費用來說,都是不夠的。我國將國際的法律法規以及會計準則要求相結合,對我國礦產開發企業資產處理棄置成本的會計政策提出以下建議。
3.1 計提棄置費用是會計政策的國際慣例
根據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結合現有的技術條件,合理預測相關固定資產發生棄置費用時的支出,并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現,將折現后的現值計入相關資產的價值,并計提資產損耗。
我國礦產企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并將涉及礦產資源可能發生的環境費用,體現在會計報表中,以供政府和社會公眾對企業經營狀況得到一個全面的科學的決策依據。
3.2 政府應明確統一財務報表披露的信息
政府應該考慮為企業實施棄置成本會計政策,創造更為寬松的政策環境。允許棄置費用在所得稅前列支,使得企業避免納稅調整,減輕企業的負擔。同時更加科學的采用企業棄置費用來預測,礦山開采企業的生命周期和對環境的影響曲線,提前決策應對方案。
棄置費用能否在所得稅前抵扣是實施棄置成本會計政策的一個關鍵和前提,直接決定著企業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實施該項政策。
3.3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資產棄置義務
隨著我國市場在未來的逐漸完善,棄置義務將會在市場上交易并形成公允價格(這種市場在舊房拆遷領域已經存在),因此出于長遠的考慮,我國在未來可以借鑒美國SFAS NO.143中關于棄置費用的計量方法,以公允價值為基準方法來進行計量。
3.4 構建環境會計報表信息披露制度
作為社會責任報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報表的作用不可言喻,但我國企業往往將環境保護的報表分別列入企業的財務報表中,環境會計信息并沒有單獨披露,因環境因素貨幣化的過程中,對會計人員素質提出較高要求,因此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意識和提高相關財務人員的素質也刻不容緩。
新會計準則對資產棄置費用會計政策的規范,進一步完善了成本補償制度,體現了誰受益誰補償的環保理念,同時經過會計實踐來看,在當前轉型期間,會計制度改革和會計準則的完善,受到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制約。而不斷完善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必將推動完善的法制社會進程,有利于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綠色節能社會的發展,保障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秦嘉龍,談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的確認與計量[J].財會月刊,2008(11).
[3]何宗寧.固定資產棄置費用之處理[J].財會月刊,2009(2).
[4]丁蓉.固定資產棄置費用會計處理與國際借鑒[J].財會通訊,2011(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