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評講時,你遭遇過這樣的尷尬嗎?評語,學生粗略一看,本子塞入桌屜內;老師評講滔滔不絕興致勃勃;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東倒西歪;或顧左右而言他,或專注于課堂的“第二職業”……為什么老師評講不被重視?為什么學生無動于衷?于是,這項受累不討好的教學環節,慢慢被部分教師悄然淡化,更有甚者“分數一寫了事”,以分代“評”。也有人戲稱其為雞肋課,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一環節真的可以忽略嗎?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把雞肋課上得新鮮、熱辣、美味呢?我認為“民主開放式的作文講評”思想可供參考。
首先從自身查找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
(1)對講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淡化講評以分代評的現象反映了某些教師對講評認識膚淺。“作文講評,就是對學生作文的優缺點和普遍性問題進行評論,它是批改的繼續和發展,又是作文教學的總結和提高階段,是指導寫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顯然此環節不但不能忽略,重視它反而能上出精彩。
(2)評與寫間隔太久。如果按照傳統的學生寫教師批的方法,則需要一周時間才能完成精批細改的任務。可是一周的時間早已使學生的新鮮感、熱乎勁慢慢退潮了,即使呈上的講評再味美湯鮮,恐怕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3)講評方法不吸引人。傳統講評課的弊病一是方法單一形式枯燥;一是講評內容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單調的方式會令人感到疲倦,而唯恐遺漏的講解又會眉毛胡子一齊抓,重點不突出。
(4)教師角色定位不準。一直以來,老師都是課堂上的主角,學生當配角。教師大包大攬地控制話語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文自身的特點。
“民主開放式的評講”恰好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它具有以下好處。
一、教學意識開放,營造民主氣氛
教師要想從以往封閉、狹隘的教學狀態中走出來,就要樹立開放式的教學意識。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教學,引導他們完成講評任務。鼓勵學生質疑,注意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往。教師還可通過生活再現、表演展示、音樂渲染、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良好的氛圍可以淡化學生的寫作意識,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進入“我想說兩句”的狀態。
二、啟動自主寫作,為課堂講評開路
自主化并非不用老師,它仍離不開老師的引導,要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展開,但啟動寫作之門的辦法是學生自主決定的。這種情境更易使學生融入其中,讓他們說想說的話,寫想寫的文章。網絡時代的到來,使現在的初中生思維更加活躍,敢想敢說,敢于直面傳統與現實的方方面面。盡管他們的想法有時會狹隘、偏激,但是他們對敏感話題的真情流露,卻常常會激起智慧的浪花。因此教師要緊貼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步伐,就社會焦點問題、情感敏感話題、教育體制的熱議問題,選擇不同的切入角度,讓學生放膽寫文。知道自己寫的是什么,才能在講評課上說點什么,也才能對別人的想法“說三道四”。有話可說為一人堂變眾人堂開好了路。
三、講評方式的多樣性,不被吸引也很難
(1)評語點撥式。不少教師常常在批改中適時適量地留一兩項必須思考而又能激發興趣的誘發性作業,作業的措辭充分考慮鼓動性,這很容易引爆學生的參與激情。(2)表揚鼓勵式。通過給高分、給予鼓勵性評語、提供“發表”機會等激勵辦法,樹立學生信心。(3)自評互評對照式。自改作文可以完善對事物認識和表達的過程;互評作文又是相互學習別人長處,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從實際批改中,獲得修改文章的能力和技巧。(4)教師示范式。選一代表性文章,教師當眾批改,給學生以示范和指導,提供改的樣子。(5)朗誦推敲式。通過反復朗誦推敲來讓學生發現問題。還有一些講評的方式,像面批式、溫故知新式、單項講解式、集體批改式等不再一一列舉,其中一些方式反饋信息快速便捷,正好解決了時間拖得長這個問題。講評形式多種多樣,時刻從學生興趣出發,從有利于學生能力的角度出發,這樣的作文講評課不僅會受到學生的喜歡,更會充滿生氣與活力,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寫出有個性的高質量的文章。
四、展示評價結果,師生共同欣賞
每隔一段時間,教師號召學生選出一篇最令自己滿意的作品,然后用電腦編排配上精美的圖案,(也可親手抄寫繪圖完成)裝訂成冊,存放于班級書報欄內,師生可以隨時翻閱評論。選作文,學生的鑒賞能力可得到鍛煉;修改作文,學生的表達能力可得到提高;編排彩繪又考驗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經歷這樣的過程后,所有的學生都信心倍增,誰也不甘示弱地投入到下一輪的準備中。講評由課內擴展到課外。
事實證明,此種講評思想主導下的課堂別具一格,是寫作教學不可錯過的精彩一筆。但要想真正讓“民主開放式的作文評價”在寫作領域開花結果,就應該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只要師生攜手合作,我們的寫作之路就會越走越輕松,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