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和建設中的領路人,教育管理是班級管理的核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班級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德育工作的實施者要盡力做到公平公正、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這個前提下,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與交流是十分必要的,人的思想是最難把握的,做管理的工作首先要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并把這種思想融入到學生中去,這就體現了教育智慧的一面,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師愛的智慧。在教育實施過程中,一定要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與關注,這樣才能更好地創建和諧團結的班集體,本文從幾個角度來闡述教育的智慧。
一、贊美與鼓勵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
卡耐基曾說:“一個人的成功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專業技術85%則要靠人際關系,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所以要想打動別人,形成良好的交流溝通,必須學會欣賞他人,贊美他人。
首先,善于發現美。羅丹說:生活中美到處都有卻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發現學生的長處,體育生運動會可沖鋒陷陣,為班級奪得榮譽,且平時勞動可一顯身手。調皮搗蛋的學生天真善良淳樸,會為班級活躍氣氛,釋放壓力,且可在第一時間反映出班主任工作中和班級管理中的不當之處,有利于更好地管理班級。老實的學生勤奮刻苦,是班級工作中的穩定因素,且在學習中可帶動一大批學生。發現美之后我開始在班級有意無意地贊美他們,效果很明顯,起到了揚善隱惡的作用,課堂紀律有了保障。
二、贊美——批評的良藥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也會犯錯誤。怎么辦?還繼續贊美嗎?批評時先說優點,再說缺點不足。發自內心的認同賞識與贊美像一劑良藥,最能凈化心靈。總之,贊美就是一個能博取好感與維持好感且使人繼續努力的最強烈的興奮劑。
光贊美不行,工作還得落到實處,尊重與理解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是主導和主體的關系。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尊重每一個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課堂教學
不贊同孔子的因材施教,這在某種程度上會給學生帶來傷害。即使所謂的“差生”也會有精彩的回答,所以在課堂上要一視同仁,不讓任何一個人感到自己與眾不同,也不讓一個人自卑自暴自棄。
(二)課間交流
教師往往都很喜歡八面玲瓏的學生,因為他們說話辦事處處讓人滿意;喜歡調皮搗蛋的學生,因為他們聰明可愛。但教師心里更應該有那些普普通通的學生,每一個半月拿出一個禮拜的時間與他們談心,談學習、理想、交往、生活,讓他們和教師成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朋友。
三、理解與尊重學生
尊重與理解是讓教師和學生友好溝通的催化劑。
上面講到了學生會犯錯誤的事,但教師也會犯錯誤。有一次我誤解了一個學生,感到很內疚,于是在班級主動跟學生道,希望大家能諒解我,希望以后避免這樣的錯誤發生。我的結巴和臉紅迎來了陣陣掌聲。真誠的同時還要注意幽默。一次學生借給我筆用了一個單腿彎曲雙手高舉的禮遇之勢,我受寵若驚,連忙說您請起,您請起,您辛苦了,您請回。同時雙手攙扶他,學生們都笑了。
在笑聲中我又掌握了一法寶,和學生成為朋友的潤滑劑——真誠與幽默。
在興奮劑、催化劑和潤滑劑的幫助下,半年來我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成績,班級獲得成績突出進步獎。
班主任工作有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是以理服人,即以合理的規范要求學生,這會使班級的外在風貌初步形成;第二個境界是以德服人,即教師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或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眼中的“參考系”,這就使班級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找到班主任行為習慣的影子,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身正”;第三個境界是以情動人,班主任想要管理好班級首先要愛學生,愛學生就要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愛學生就要培養學生有責任感,愛學生就要培養學生有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度,最終形成科學正確的人生觀,這正是教育工作者不斷追求的目標。
教育是一門藝術,要用心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