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問過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是美術?學生眾口一詞:畫畫。可見以往的美術教學過分強調美術基本技能的學習,而忽略了學生情感的體驗和美術文化的滋潤,導致學生形成這種錯誤觀念,認為美術就是畫畫。新的國家美術課程標準中認為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是一種文化學習,強調使美術學習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文化學習的層面,在美術教學中突出美術文化的學習。
一、美術學習是一種文化學習
1.從文化方面來說。
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發展的,美術學習蘊涵了豐富的文化精華:有傳統的民族文化精粹;有現代的文化藝術縮影;有民間文化的特寫,傳統美術、現代美術、民間美術分別對應著不同的文化領域,不同領域的文化又有交叉和聯系,同一領域同一類別中的不同課目所內隱的文化信息又有所不同,缺乏對不同文化的了解會導致民族偏見與沖突。因此,加強多元文化的跨文化教育是致力于民族間的相互理解、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傾向、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徑。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把美術學習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層面,可以使我們對美術有更深刻的了解,對各民族的美術文化也有更寬泛的理解和尊重。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更需要發揮各民族文化的獨立性,促進多元文化之間的交流。
2.從美術學科本身來說。
美術學科具有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等特點,它與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有著直接的和暗含的關系,因此,它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人的整體素質培養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術學習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可以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美術與人類、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情感、美術與政治、美術與歷史等方面的聯系,從而更好地學習美術,降低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難度,注重美術文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美術鑒賞能力和美術創造能力,這是新世紀美術教育的一大特點。
二、美術學習是一種人文學習
1.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
地區和民族的文化差別,會出現價值觀的差異,甚至會有完全不同的價值標準。作為重要的人文學科,人類不同歷史時期所創造的杰出的美術作品中,包含著人類對真、善、美等最高價值的不懈追求,任何作品都是某一時代和社會文化心理結構的反映,作品審美價值的各種現象都有其局限性,或側重于技法、或側重于觀念;或側重于唯美性、或側重于文學性,等等。現代社會科學的迅速發展,需要人的豐富而高尚的情感與之平衡。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通過學習美術,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達到能用美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人格。”
2.了解不同的歷史、文化、經濟、地理等,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
在美術欣賞中,對作品的審美感知具有社會功利性。一方面,美術作品在激發主體審美經驗的同時,也可能激發起個人的情感體驗。如通過欣賞中國的民間美術年畫、剪紙、刺繡、風箏、編織、泥塑等讓學生體驗這些各地區特有的藝術形式。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了解到民間美術的發展及其獨特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著人類社會有益的內容,因為審美價值的判斷受到認識價值和倫理價值的制約,即對人類社會有益的內容制約著審美價值判斷。
3.培養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的文明古國。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文化遺產的價值,以及其在現代社會中所具有的意義。通過具體的藝術成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崇尚文明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給學生介紹彩陶文化藝術品時,就可以具體地給學生分析藝術品的形式語言,讓他們體會到這些陶器的美感,認識到先民在遠古的時代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由于種族、地域、宗教、意識形態的差異所導致的文化與藝術呈現的多元化。人類的所有知識中,藝術是最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人們對藝術的態度往往是從自己的文化角度出發的。因此可能導致對藝術內涵理解的狹隘性,加強對藝術的寬容心、民主觀,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寬容和理解的態度,有助于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多元的和平民族和國家,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美術是人類文明的體現,在美術教學中突出美術文化的學習,對于涵養學生人文精神,培養他們的歷史感是非常必要的。學習美術文化,了解中外美術發展的概況,給學生創造一個接觸人類文明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激活美術課堂.
[2]美術課程標準解讀.
[3]高中美術欣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