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至關重要,是一個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的過程,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它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恰當地利用語言、組織語言,用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現在,許多學生將作文看做是一種負擔,有種談虎色變的感覺。教師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學中要循序漸進,不要要求過高,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要從小培養,實事求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作文概念,這樣才能寫好作文。
一、培養學生注重觀察生活,積累材料。
學生在作文時常常感到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是因為他們平日里不留心觀察,對各種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見物不識物,見事不知事。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引導學生留心觀察,養成積累材料的好習慣,就能解決習作中的問題。比如:下課時做的游戲、學校組織的大掃除、各種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教學生如何觀察,留心事物。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認真去聽、去看、去想、去感受、去體驗、去發現自己過去沒有發現的東西,同時要邊觀察邊留有觀察日記。又如,觀察那些靜止的事物,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口嘗一嘗味道,用腦想一想,把握事物的本質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寫出來。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總會有新的發現,總會有看不完、聽不完、說不完的東西,而這些就是對生活的積累,這樣不斷觀察、不斷發現、不斷積累,作文內容豈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二、引導學生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博覽群書、取其精華”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所在。閱讀是積累材料的重要方面,一是課內閱讀,二是課外閱讀。小學語文課本中有意義深刻的故事,也有意境優美的散文、內容有趣的童話,都是學生練習寫作的優秀范文。讓學生多積累一些課文中的精彩片斷,就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在抓好語言積累,發揮語文課本上的功能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通過大量閱讀,理解內容,提高思想認識,學習作者是如何敘述內容,具體準確運用詞語,掌握寫作技巧,積累豐富的詞句的。教師應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使他們學會廣泛博覽、增長見聞、增加語言儲備。因此,引導學生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在讀書過程中要學會隨手摘錄,將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摘抄下來,加之寫些心得體會,然后在寫作時靈活運用,勢必知識豐富、思維靈活、能夠出口成章。這樣,寫作時就不會再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了。
三、各年段作文教學要循序漸進。
各年段寫作要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低年級注重培養寫作興趣、寫作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寫話。做到內容不限,長短不拘,一兩句也行,三五句也可,只要能動筆大膽地寫,就應當鼓勵表揚。中年級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深入實際,多觀察、多感受,把自己的觀察感受動筆寫下來,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內容具體,感情真實。高年級重在多讀書、勤思考、有個性地表達。要會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同時還要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所寫作文要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做到語言生動、通順連貫。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四、注重作文修改和講評。
好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任何一篇好文章不能一次寫成功,而是經過作者無數次的修改才成文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這句詩句中的綠,就是經過作者幾次修改最后敲定的。所以教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是非常重要的,讓他們反復閱讀自己的作文,聽別人的優秀作文,思考他的作文優點是什么,哪些地方值得學習,找出精彩的句子進行欣賞、學習,然后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糾正作文中的錯別字,修改病句,使之更加完美。另外,教師在作文批改中,要重視眉批。眉批是在字里行間進行修改,好處是能使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缺點所在,易于接受。在眉批中已經指出優缺點,就可以減少評語,也許有人會認為,用簡單的評語會削減作文的評改質量,試想,在一篇作文的評語中,把好處說一大堆,壞處說了一大串,小學生能記得住嗎?何況有的同學一看評語寫了一大堆,不等看完,就把作文本扔到一邊玩去了。這樣,教師豈不是費力不討好嗎?評語少一些,學生能抓住中心,按評語提出的要求去做,哪怕只做了一點,對學生來說也是進步。評語還要做到多表揚,少批評,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重要、艱巨的教學任務,廣大教師應共同努力,多動腦筋,多下工夫,從多個角度訓練學生,讓學生想說、想寫,使他們真正感受到作文的樂趣,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