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現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轉變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以任務為核心單位組織語言教學,倡導從“做中學”,讓學習者通過任務進行信息交換、意義協商、思想表達等有意義的交際活動,從而習得語言。它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劑良方。然而,任務型教學目前尚處于理論探討和初步實踐的階段,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踐行任務型教學法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和深入研究的課題?;有栽瓌t是任務型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踐任務型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僅要實現師生間的良好互動,而且促進生生互動同樣重要。而合作學習則是促進生生互動的一個有效途徑。合作學習強調師生、生生間的多向性互動,更加突出生生互動對促進教學的意義,合作學習“充分開發和利用了教學中的人力資源”,“把教學建立在了更加廣闊的交流背景之上,這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王坦,2002:69)。本文將以應惠蘭主編的《新編大學英語》(第二版)第四冊(以下簡稱《新編4》)部分任務型教學設計為例探討如何將合作學習應用于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二、合作學習的內涵及優勢
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為單位,一組異質性的學習者共同學習、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組員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和意義協商,每位組員為完成任務積極做出自己的貢獻并互相學習。合作學習主要包括5個基本要素(Crandall,2000):(1)積極的相互依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小組成員只有互相依賴、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地完成任務,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2)面對面的小組互動(face-to-face group interaction)。合作學習強調小范圍的小組互動,每位組員都必須積極參與,為完成任務最大限度地貢獻自己的力量;(3)個體責任感(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由于任務完成的質量取決于每一位成員的努力和表現,因此,在合作學習中學習者必須培養自己的個體責任感;(4)社交技能的培養(development of small group social skills)。成功的合作學習不僅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語言技能,還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社交技能,使他們能更好地營造團隊合作、創造互相信任的學習氛圍、增進組內交流、提高領導力、決策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習者的社交技能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得以發展;(5)小組反思(group processing)。學習者對小組合作學習經歷進行反思并努力完善其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的優勢主要體現在:(1)合作學習可以降低學生的焦慮感。害怕失敗或怕丟人的心理成為學生參與語言課堂互動的障礙,而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時間、演練和獲得反饋的機會,使得他們成功的幾率增加,因而能大大降低學生在語言課堂學習中的焦慮感,這使他們能更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2)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的互動。在合作學習的課堂環境中,同一學習小組的學生為成功完成任務互相依賴,他們會抓緊時間演練各自的角色直到能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將大大促進學生的語言互動,從而有利于他們習得語言。(3)合作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可理解的輸入和輸出信息。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為了按任務要求輸出可理解的語言信息,如口頭報告或書面總結,學習者不斷輸出語言,獲得其他學習者反饋和修正的同時獲得大量可理解的語言輸入。(4)合作學習可以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5)合作學習可以增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合作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對有效地踐行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型教學圍繞“任務”開展教學,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并完成任務。因此,適合任務的設計及任務的有效實施和評價是實踐任務型教學成功的關鍵。每個主題單元的大學英語課教授內容主要包括課前導入、課文講解及課后練習三大塊,以下重點分析涉及課前導入及課文講解環節的任務設計、實施及評價方案。下面我以《新編4》部分任務型教學設計為例探討如何將合作學習應用于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中,即如何將合作學習法融入任務的設計、實施和評價中。
1.任務的類型
任務的設計遵循合作性、互動性及意義性的原則,主要分兩類:課前任務和課堂即時任務。課前任務由教師提前布置,有明確的要求和時間表,主要包括小組口語報告和課文講解等,要求學生經課外準備后課上呈現。課堂即時任務由教師即時呈現,由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包括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話題討論,以及與課文理解相關的概括大意、觀點陳述、對文章疑難點的發現及解答等任務。
2.合作學習活動的類型
合作學習活動的類型有很多,如思考/找伴/分享式(think/pair/share)、圓桌討論(roundtable)、拼圖式(jigsaw)、小組調查(group investigation)等。在教學任務中應用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擇一種或多種合作學習活動以豐富教學形式、最大限度地促進生生互動,最終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
思考/找伴/分享式(think/pair/share)活動中,教師布置一項任務后會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學生可以隨意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尋找同伴交流和分享,之后與更多的同學分享,最后向全班同學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教師提問后讓學生直接回答問題的做法相比,思考/找對/分享式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擴展自己的想法、操練語言并獲得同伴的積極反饋,最終能更好地、更有自信地向全班同學表達自己的想法。
圓桌討論(roundtable)活動中,學生輪流表達自己的想法直到所有人想法窮盡或規定時間結束為止。這種活動非常適用于需用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集思廣益的任務中。
拼圖式(jigsaw)活動中,小組的每一位成員承擔一項任務的部分工作,組員之間存在信息差,必須通過信息分享和交流、互相學習之后才能共同完成任務。但是在組員分享信息之前要求組員與承擔同一項任務的其他小組的成員交流探討,直到組員完全能夠向本組其他組員講解自己承擔的那部分任務為止。拼圖式合作學習活動常用于希望制造信息差、鼓勵學生交流的任務中。
小組調查(group investigation)活動中,教師將一項任務切分為多項子任務(如將同一個話題分為幾個不同的方面討論或一篇文章劃分為幾個部分解讀),讓不同的小組承擔不同的任務,各個小組負責各自子任務的規劃、研究、報告等準備工作并最終向全班做報告。
3.合作學習在任務設計、實施和評價中的應用
課前導入環節的合作學習任務包括學生提前準備的小組口語報告任務及與單元話題相關的課堂即時任務。小組口語報告任務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教師根據教材,在開學前為每個單元設置與單元主題相關且學生可能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的口語話題。如《新編4》第7單元的主題是“大學生活”(college life),我選取了以下兩個口語話題:“Do you prefer more supervision from teachers or more freedom in college? Why?”及“What’s your attitude toward ‘dating in college’?” 選好話題后根據教學進度表列好每個話題小組課堂報告的具體時間。②開學第一堂課時教師按照自愿組合的原則將班級學生分為3—4人的小組,然后抽簽確定哪個小組做哪個話題??谡Z報告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對話討論式、訪談式,表演等任何形式,但要求每位組員都必須參與其中。學生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室的優勢,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生動地表達他們對某個話題的理解和看法。這就要求學生課后做各種準備工作,包括查找資料、寫報告、提前排練表演,等等。③對小組口語報告成績的評價以小組的整體表現為依據,由教師和學生小組雙重評分,最終得分取平均值。評分之后教師及時對小組的表現做出口頭評價和反饋,必要時提出意見和建議。這種評價方式一方面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有利于增強學生為獲得高分而積極參與任務的熱情和動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評分當評委,實際上是使他們變身為熱情的聽眾積極地參與學習中,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形成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
課前導入環節中的課堂即時任務也可采用不同類型的合作學習活動開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如《新編4》第5單元“Talking about Sports”這個任務中,可采用圓桌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輪流說出一種運動的名稱,直至基本窮盡常見的運動為止。第4單元的“Describe an invention”任務中,要求學生參照描述樣例選擇一種發明物(如typewriter, light bulb, ballpoint pen, refrigerator)進行描述,可以應用思考/找伴/分享式的活動,留時間讓學生先思考后找同伴分享演練,最后向全班做口頭描述。第6單元的“Classify the list of jobs according to the risks involved in the job”活動中,要求學生根據各種工作中可能包含的風險類型(如physical risks, financial risks and emotional risks)將其分類并解釋如此分類的理由,這一任務也可采用思考/找伴/分享的活動形式。再如,第7單元“Talking about your college life-expectations vs. reality”的學習任務可采用“小組討論+口頭報告”的形式開展。學生自由組合成3—4人的小組,就“我的大學生活——理想與現實”的話題用英語展開約10分鐘的討論,討論期間教師會在學生中來回走動,監督、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并時而加入不同小組的討論當中。討論之后每個小組推選一位小組組長對本組討論的內容向全班做口頭報告。
合作學習也可以應用于課文講解環節。教師先向學生對課文結構進行梳理和講解,劃分好課文段落,然后選取部分段落要求學生課上講解。具體做法是:鼓勵學生兩人為一組,通過課后合作學習提前準備相關課文段落的講解,課文的講解包括段落大意、重難點句型及詞匯、難句的翻譯等,當然小組可以在講解課文時提出他們合作學習后依然不解的問題,和班上其他同學一同探討解決;其他學生要求預習課文,在課堂上小組課文講解過程中或之后可以向小組提問或質疑,最后教師及時反饋并作必要的補充,記錄好小組的表現,納入形成性評估的范圍。這種學生合作學習自主講課文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發展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實現師生、生生互動的多向互動教學。
四、結語
將合作學習應用于大學英語的任務型教學中可以有效地促進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分析了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應用,但合作學習活動應用的效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學生英語水平、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使用母語的頻率、班級學習氛圍、學生學習風格等),如何根據學生、班級特點設計合適的合作學習活動以促進教學,還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摸索、再總結。
參考文獻:
?。?]Crandall, JoAnn (Jodi).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affective factors in Arnold, Jane.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0.
[2]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應蕙蘭.新編大學英語(第二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本文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高等教育研究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XGYB1210,主持人:宋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