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姆斯基(Chomsky)的生成語言理論中指出,每個人生來具備學習語言的潛能,只要通過大量有效的語言輸入,就會將語言規律內化,形成語言,繼而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英文歌曲也是一種語言輸入的形式,將英語歌曲適當地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積極主動學習英語的強大動力。現在,許多大學生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英語課堂上不少學生曠課,睡覺,他們認為英語學習是枯燥乏味、單調痛苦的記憶背誦過程。把學生從痛苦中解救出來,使他們快樂地享受英語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英語歌曲教學就是一個突破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C.R.Rogers)認為:“應該把學生看成‘人’,是一個有目的,能夠選擇和塑造自己行為并從中得到滿足的人;必須把學生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和教育都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富有青春活力,站在時尚前沿的學生,置身于世界文化交流不斷深入的當今社會,喜歡并且易于接受英文歌曲。教師應不失時機、恰到好處地為學生選擇一些優美動聽、蘊含深意的歐美金曲,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和知識渴望。歌曲是一種飽含藝術的聲音,有拍子、節奏、和聲與旋律,可以使演唱者或聽眾感到自我與本我的同一,自身與歌聲的融合。英語歌曲可以使大學生躁動的心平靜下來,迷茫的心找到航向,空虛的心得以充實,憂慮的心獲得安慰,使學生的情感與其產生共鳴。融入英語歌曲優美的旋律和豐厚的歌詞之中,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改變以往認為英語學習就是枯燥乏味的背誦過程的看法,從被迫、被動地學習轉變為自愿、主動地學習。
二、培養語感
經常聽英文歌曲,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大學生受高中學習的影響很深,他們習慣于先用語法將句子進行界定,先摸清結構,后理解意思,而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更談不上英語思維了。然而,英語語感和英語思維對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擁有良好的英語語感,習慣于英語思維,才能自然順暢地輸入和輸出英語,而不是依靠語法生搬硬套。在日常交流中,語感能使人們提高交流的速度與質量。經常處于英文歌曲創造的英語環境中,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語感。通過對英語歌曲的反復欣賞,學生便可以做到耳熟能詳,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三、訓練發音和聽力
大部分英語歌曲語音語調清晰地道,學生通過學唱英語歌曲,可以有效地糾正錯誤發音和中式英語語調,而且這種改變提高是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達到的。學生一旦學會了一首英語歌曲,就會在不同場合經常哼唱,不知不覺地就糾正了自己的語音語調,比起專門的口語和語音lH/AqAPwgEfeZOAaBGwsyJc33CC87BIBJ6ARAAzpb24=語調練習要輕松自然得多。學生經常聽英語歌曲還會大幅度地提高聽力水平。英語歌曲中有大量的省讀、連讀、習語和地道的口語表達方式,貼近英美人的真實生活,符合他們的表達習慣,學生通過反復大量地訓練傾聽,便可以自然地養成這些表達習慣,提高用耳朵辨別詞匯的能力,提高聽力水平。
四、擴大詞匯量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而準確地掌握一定數量的英語詞匯是學生學習英語首先面臨的一大難題。經常看到不少學生整天抱著英語單詞書左記右記,總是記不牢、記不準或今記明忘。單純地背誦英語單詞效率低,枯燥乏味,聽英語歌曲記單詞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英文歌曲中有許多優美的表達方式,也有許多生詞、難詞,學生在學習歌曲時通過查字典,便可以認識這些詞匯,反復地聽唱,便自然牢記了。這是一種輕松愉快的記憶過程,學生不是痛苦地把單詞填進大腦,而是自然地吸收接受。
五、拓寬知識面
英語歌曲的內容除了流行的電影歌曲外,還有歷史上的愛國歌曲,純真的愛情歌曲,兒歌,民謠,青年歌曲,宗教歌曲等,這些歌曲體現的是英美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包含了地理和風俗知識,也折射出英美人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特點。通過對這些歌曲的學習,學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西方社會,更加深入地體會語言背景。
參考文獻:
[1]李蔭華.可喜的突破[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2).
[2]吳道存.怎樣教好英語.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周娉娣,石堅總.英語歌曲與英語文化.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5]楊曉鈺.英語歌曲與英語學習.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